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确立,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社会为我们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与择业,以及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求职者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求职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心理调适的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选好择业活动中的心理方位,立足于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以利于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了不同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指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指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遵循的择业程序和求职技巧,以便帮助同学们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就业体制的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择优录用人才的"自主权"。但是,由于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着偏见:"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因此,女大学生们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作好充分准备,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自尊、自立、自信,从而获取择业的成功。 一、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 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着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性格上同男生有着一定的区别,有其自身的不足和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日前,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发布了针对全国各地高等院校200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状况的调查报告,从求职前期和求职后期两次跟踪调查的结果来看,在 “漫长”而曲折的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的择业心态和求职期望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回归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浪潮下,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择业素质如何,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大学生身为知识分子的先锋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学校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择业素质,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相似文献   

6.
“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使每一个大学生从幕后走向前台。大学生作为人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优是劣要在市场上接受检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人事制度的改堆加大,毕业生求职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想在求职中获得成功,他们就主动出击,于是,就出现了如下求职现象—— “外部包装”越来越显。常言说:人有衣裳马有鞍。就像商品注重包装一样,学子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原装出售”的局限性,便不遗余力地对外部形象进行精心包装,从穿衣打扮到个人材料都非常讲究,力求给用人单位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几乎成为大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的“必修课”。某学院一学生家境拮据,但在择业时他却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1000多元,从头到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择业的几种不良心理及对策赵修明,刘明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由过去的指令性计划分配逐步转向实行“双向选择”。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们的择业心理和择业行为,对于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正确引导大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求职前对自身特点、自己适合的职业、应聘企业以及求职过程存在很多疑惑。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逐渐摸索,有的最终找到满意工作,而有的没有实现求职目标。大学生求职行为是大学生就业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生求职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求职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压力将越来越大。如何做好就业心理辅导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对就业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便能顺利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梁杰 《人才瞭望》2011,(12):27-29
大量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在心理原因就是择业效能感较低。"择业效能感"最早是Betz和Taylor于1983年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对实现和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觉知,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动机和情感的调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毕业生因其“特殊的身份”,使他们择业的心理压力更大,许多大学生择业时常会产生心理冲突、矛盾和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为此,我们应从学校和学生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调试,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独立学院学生也日益变得普遍,毕业生人数也与之相应地逐年增多,就业作为高校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毕业生在就业中择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给学生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高校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进行探讨,找出学生求职就业的心理规律和变化,让高校教师在就业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有实际效果的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求职。  相似文献   

13.
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毕业生自主择业;另一方面而用人单位选人标准在逐渐提高。因此,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提高求职技能是摆在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一、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合理的用人机制正在逐渐形成,从而给大学生们提供了用武之地,自主择业使毕业生谋职手段频频出新。登报招聘人才的比比皆是,而登报求职的不多见,大学毕业生做广告“推销”自己却是新闻,哈尔滨工业大学广告专业3名应届毕业生自费登报求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3名毕业生的自我推销广告得益于自己的专业优势,广告进行了精心独到的设计,赢得了择业的自主权,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许多城市的电脑网络开通人才信息库,供用人单位与求职人才双向选择,一些大学生捷足先登,敲动计算机的键盘,上网求职。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通过“上海热线”的人才信息库栏目,发布了自己的求职信息,不到半个月就有多家公司请他去面试,很快便顺利地选中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网上求职,对于有联网的人才库来说无疑是明智之举快捷而方便。 赶集求职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一是因为其所需费用少,二是供求双方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赶集是人才市场的借用词,指的是参加各种人才方面的供需见面会,双向选择,最后找到中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人才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和主渠道功能。平等竞争、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求职、招聘找市场的观念逐步形成,作为重要的要素市场之一的人才市场逐步成熟和完善。 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以来,广大求职者的市场危机感、竞争压力感都是很强的,有的大学生还未进大四就开始联系工作单位了。但是,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观念尚未转变,尚不适应市场化自主择业的要求。人才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怪圈:一是越俎代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这其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大学生本身在就业问题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阻碍他们正确择业和就业的主观因素。职业生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求职择业就成了首要问题。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学生们有时会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面对现实,正确认识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则成了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经过高考的洗礼,终于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头戴美丽的光环、怀揣美好的幢憬,然而学海四年泛舟,回首转瞬即逝。面对水泄不通的求职场、摩肩接踵的求职者、凌乱丢弃的求职书……路在何方?本刊特别推出"大学生基层就业"策划,系列介绍四川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往届毕业生的基层感言,社会各界的就业视点等,愿能为高校毕业生打开一扇择业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巍  冯颖 《人才开发》2003,(6):2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由过去的“双包”就业模式逐步转向“双选”就业模式。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1999年,我国大学全面扩招入学的第一批大学生,将于今年6月迎来他们的毕业典礼。一个前所未有的就业高峰的到来,使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工作再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新旧体制的作用下,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对整个社会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元卿 《人才开发》2005,(11):40-41
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面试求职既是一个自我选择和自我“推销”的过程,又是对个人基本能力及素质的测试和检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求职择业的成功率,使自己能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婆家”,大学毕业生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制定适合自己的求职策略,从而使求职事半功倍,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在社会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一、精心准备策略。有备无患。对每个大学毕业生说来,择业求职就如同一场“战役”,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自我心态的调整,求职宣传资料、求职网页的构思设计和精心制作等。著名科学家巴斯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