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老制度经济学兴起、衰落和再兴起和新制度经济学形成、困惑和再发展的分析引出对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思考。本文认为,随着日益出现的新、老制度经济学互相融合和借鉴趋势的继续,在新、老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的互相补充和互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度经济学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雁 《东岳论丛》2007,28(3):199-200
荀子对语言的认识和论述集中体现在《苟子.正名》中。《正名》涉及了语言的约定性与强制性、语言的继承性与发展性、语言的作用、语言的系统性等诸多问题,在理论的阐述上具有开拓性。  相似文献   

3.
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崛起看我国经济理论的重构曾昭宁(西安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从公平与效率分析到制度分析从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上,公平与效率各自的发展都将走向制度经济学。(一)以公平为“切口”,运用“超经济学”的方法走向制度经济学。这是西方众多制度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4.
宗寒 《东岳论丛》2004,25(1):66-69
现代企业制度符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通过深化改革,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制公司改造,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并不断创新完善,是适当的,不必怀疑动摇。  相似文献   

5.
廖名春 《河北学刊》2012,32(5):1-4,15
荀子是中国文化史、哲学史与儒学史上的大家,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但是,对于荀子的评价和定位,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宋儒及现代新儒家将荀子视为“不醇之儒”,也有学者将荀子与思孟学派作为儒家的两极对立起来.为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在儒家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我们认为,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集大成者,他针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较为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学与中国哲学.荀子是现实主义儒学传统的奠定者,在外王学,即统一中国及其制度文明的理论设计方面发挥了较为重大的作用;在方法论上,发展了分疏、析别的思想传统.其超迈前人的学术贡献表现在天人关系、人性学说、社会理论与礼治建构、认识论与逻辑学等多个方面.荀子同时开启了几道思想闸门,后世对他的不同评价说明他有着巨大的思想张力,对荀子的批评史也将成为荀学思想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其和合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发掘。具体来讲,荀子和合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加以探讨:首先,荀子和合思想是以"仁义"为根基的,和合的实现来源于对人性欲望的控制;其次,荀子和合思想是以"天下"为视域的,具有超越时代与地域的宏观视野;再次,荀子和合思想是以"群居和一"为目标的,具有实现人类和平相处的指向。荀子和合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现代价值,对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思想体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朴素的唯物主义与人性本恶的认识论奠定了荀子人格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教育内容采用儒家经典文献,注重外在教化与内在自省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荀子培养与塑造个体理想人格的教育思想深邃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假设相互矛盾,这导致整个理论的错误。现代比较优势理论错误假设的来源是现代经济学对技术、资本、劳动三要素内涵及其关系所作的错误的界定,这一错误界定也从整体上影响到现代经济学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荀子的经济思想既不同于孔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即认为治理国家不在于富裕或贫穷,而在于是否公平、是否安定;也不像法家那样“重农抑末”.而主张“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富为人间正道;各行各业都应该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此四个方面构成了荀子经济思想的特点.尤其是他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光辉思想,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现在把它敷衍成文,将有利于我们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制度思想及现代转化──与现代制度经济学比较研究易宪容一、导言:盂方水方,盂圆水圆本文把制度理解为一套支配制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institution),而不是具有社会经济形态意义上的制度(system)。这些行为规则又分为正式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旧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抑制社会生产力发展、违反人类普适价值和导致民不聊生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对新旧西藏制度变迁的效应进行对比与评价,分析这种制度变迁的必然性,从而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得出达赖集团复辟封建农奴制度的图谋注定要失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李伟 《船山学刊》2006,(2):82-85
目前学术界对黄宗羲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他批判的理论的研究上面,本文试图换一条研究路径,从制度研究入手,努力发掘制度设计背后的理论蕴涵,然后结合文本中的理论内容,将黄宗羲的思想重新整合起来,最后通过与传统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的比较来深化对黄宗羲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艾尔斯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度主义的领袖艾尔斯的经济思想的一个介绍和评价 ,其中包含了对 2 0世纪初制度主义发展状况的一个简略介绍。本文涵盖了艾尔斯理论的哲学基础 ,他对经济学的理解 ,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剖析 ,他的技术—制度二分法 ,他的技术理论、价值理论等内容 ,对艾尔斯的工具价值理论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 ,并说明了艾尔斯作为制度主义中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对该学派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分"的论述中。一方面,他通过"天人之分",将人从神秘化之"天"中分离出来,凸显了个体的独立存在与价值,在确保人类主体地位的同时,赋予"他人"以个体的独立性。"他人"对于"我"也是独立的,不能被同一化,因此,"我"与"他人"的关系自然成为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荀子通过人类社会的"明分使群",超越孔孟儒学中"我"对"他人"道德伦理示范的单向维度,提出了具有现代"他人"思想内涵的"我"与"他人"各尽其职、和合相宜的伦理思想。荀子的"他人"思想对于消融当下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茂松 《船山学刊》2000,(4):121-125
在大生产条件下,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文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湖南是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社会的文化积淀深厚,对当前湖南经济由传统形态向现代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因此,科学地对待湖湘文化,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健康人格的文化圈,这对于湖南现代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一、“李约瑟之谜”与“湖南后进之谜”解说 凡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14世纪前,中国曾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都非常发达的国家。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其他古代文明一样,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早在公元前…  相似文献   

16.
荀子作为战国时期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德育心理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从性恶论出发强调了灌输的德育意义,在品德心理结构方面强调了"隆礼"的认识观,"节欲"的情感观,"专、恒、积"的意志观和知行统一的行为观。在德育方法方面则突出了环境教育、尊师取友及自我修为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荀子的德育心理思想显然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思想     
《文史哲》1957,(10)
(一) 荀子的身世荀子名况字卿,本屬周郇伯的后人,古郇國在山西猗氏縣,其地于战國时屬趙,所以說他是趙人。荀子生于趙,游于齐,曾一人秦而仕于楚,后死于楚。关于他的生卒和游踪,因为自史記本傳以后的記載互有歧異,以致爭論不已,史記本傳说: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学于齐……田駢之屬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齐人讒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發,因家蘭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筍卿嫉濁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数万言而卒,因葬蘭陵。假使荀子还及見李斯为秦相,而李斯为相上距春申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思想     
一、荀子的时代荀子名况字卿,又叫孙卿。战國末期(公元前4—3世紀)趙国人。他是先秦时代的儒家大师,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学者,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对于中國封建帝國的統一局面起了理論上的推進作用。荀子处在我國从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变的时期。当时在社会發展上正是新兴的封建地主勢力和沒落的奴隸主贵族势力的斗爭快告結束的时期,在思想發展上正是“百家爭鸣”的局面由分爭轉向总結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由分裂到統一的历史階段中,荀子的思想是非常矛盾和复雜的:他一方面吸取了百家学說的精华,在哲学思想上發揮了一些積极的唯  相似文献   

19.
荀子较为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中含有丰富的逻辑内涵,同时在其逻辑内涵上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制名原则中逻辑性与社会文化性的统一,对"三惑"的逻辑批判与政治批判的统一,"正名"思想的求真与求善功能的统一。逻辑与文化的统一体现了荀子"正名"思想的显著特点,揭示了逻辑的文化相对性。  相似文献   

20.
从孙中山近代道德思想看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王杰孔夫子和孙中山,乃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功业,彪炳千秋,流芳百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时间跨越了二千四百多年,社会环境变迁仿若沧海桑田。本文试图穿越漫长而广褒的时空,从道德思想切入,剖析孔夫子与孙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