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再论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在中国近代史上和日本近代史上,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启蒙思想。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戊戌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亦称明治启蒙思想)在思想形成、基本内容、历史作用方面,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截然的不同。比较论述...  相似文献   

2.
戊戌与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两座里程碑。两者都涵纳了近代文化革命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昭示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线和脉络。因此,全面阐释戊戌思潮对五四思潮的影响,弄清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对深入认识戊戌思潮...  相似文献   

3.
救亡、变革、启蒙是戊戌思潮的主题,批判与创新是戊戌思潮的根本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使变革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变革成为近现代中国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变革乃是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人的近代化至关重要。它对推动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文化革新,哺育一支新型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戊戌思潮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急躁情绪。同样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在戊戌时期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是同步展开的,因考虑服从现实斗争,也势必要影响思想启蒙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近代以来由启蒙所带来的各种悖论问题进行了重新反思,并对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福柯、德里达等哲学家的相关思想进行了梳理、比照和批判性的检讨,指出其各自得失,提出在伦理实践的层面上寻求走出启蒙困境的道路,从而避免对启蒙进行二元论解释.文章试图以卢梭晚年的思想和生活为例来重新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审慎"的"实践智慧",用以发掘我们这个时代的"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作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其价值走向经历了戊戌文学革新时启蒙社会、开通民智的文学救国论;五四时期以民主与科学实现人的启蒙与觉醒,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整体转换;30年代在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社会化转向;40-70年代大众化的政治工具论;80年代在非艺术的轰动中复兴文学之梦,以找回人的尊严和文学自信;90年代在边缘中寻找本位,文学在非轰动的艺术坚守中回到自身等发展阶段.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可以对百年中国文学的价值范式作出这样几种判断一是意义认同--社会本位的"世纪波";二是形态复归--构筑价值载体的"同心圆";三是本体认知--价值转型、价值游离、价值接轨的"三级跳"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启蒙特征和意义.在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中,黄宗羲对"君为臣纲"的批判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早期启蒙思潮的亮点之一.从揭示君主的起源入手,黄宗羲指出君主的职责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秦后君主背离了这一初衷;在此基础上,他指出现存的君臣关系从同为天下服务的同事关系异化为主仆关系,并为改变这种关系提出了限制君权的方案.黄宗羲对"君为臣纲"的批判使君主的权威遭到了打击,并且直指古代社会的价值核心--"三纲",具有不可否认的启蒙意义.另一方面,他对"君为臣纲"的批判具有不彻底性,是在肯定君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宋喜坤  张丽娟 《学术交流》2012,(12):192-196
发生在1946年的东北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新启蒙运动,是五四启蒙、30年代新启蒙、延安革命启蒙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是对五四启蒙的隔代回返后的继承。哈尔滨《文化报》倡导的新启蒙实践作为东北新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表现为五四启蒙,在思想上表现为民族的思想和鲁迅精神的双核心,在哲学上表现为内外双线的双轨道启蒙。在这种文化、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文化报》新启蒙实践以其合理的方式解决了"启蒙"和"救亡"之间的历史冲突。  相似文献   

8.
李河 《求是学刊》2016,(5):27-40
启蒙思想涉及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观念和规则。先发现代性国家的启蒙大多顺应其社会的内源性要求而出现,后发国家的启蒙则有明显的外源性。文章据此区分了原发型启蒙和后发型启蒙概念,刻画了相关思想群体的话语特征,揭示了先发与后发国家思想群体间的"异时代的同时代性",探讨了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文章认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普遍信奉理性增长与个体自由和谐共进的原理,但法兰克福学派却发现了二者的深刻矛盾,由此指出启蒙在自我毁灭。福柯晚年的思想则表明,唯有回到"批判理性"或"对理性的批判",才能真正守住精神的自主性,这才是启蒙的自救之道。  相似文献   

9.
福柯对"什么是启蒙"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表征了启蒙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后现代性由启蒙所塑造,作为一种批判的哲学态度和气质,后现代性同启蒙的批判精神相一致。福柯运用考古学的方法、系谱学的批判,突显启蒙批判的肯定性意义,从而把启蒙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要在当代中国进行以后现代主义为背景的"新启浆"观点,本文简要论述了对启蒙之真实意义与普适价值的理解,指出应把反思启蒙在西方社会以及在中国现当代社会中所导致的弊端,与继承发扬启蒙的合理思想与精神区分开来,要反对整体化筒约化和一般化抽象化的方法,从现实的历史语境出发,看待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启蒙这个问题.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仍然需要科学理性、市场经济,个性解放和人权,自由、平等、正义、民主、法治等西方启蒙思想中具有普适价值的精神和内容.并以高等学校为例,着重分析了思想文化层面的启蒙所应特别担当的艰巨任务和可能体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曲达 《学术交流》2013,(2):18-20
启蒙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有着鲜明的反对宗教神学、高扬人的理性的立场。马克思曾深受启蒙精神的影响。后来随着马克思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他逐渐转向了对启蒙精神的批判。无论是启蒙精神带来的政治解放或自由,还是这一理论所倡导的人类理性,看似与启蒙精神决裂,然而马克思本质上仍是启蒙的,他从未否定启蒙运动的最终目标和价值评判标准,只不过他对启蒙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比原本的启蒙意义要更进一步。这种思想上的变化展现出的正是马克思所发现的新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时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日本启蒙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启蒙道德思想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也是不可低估韵。本文拟就社会根源、基本主张、主要特征和历史功过方面,对日本启蒙道德思想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论述。这对于我们研究日本现代化韵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或许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易鹏 《社科纵横》2020,35(1):104-108
从历史之维审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重要问题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进路是怎样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在道路维度、现代化维度和民族精神特质维度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思想探索轨迹和鲜明时代特征,他们对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以思想启蒙使命和现代化图景批判解构封闭僵化的"天朝上国"梦,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成分的滋养,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汇聚力量进而推动中国历史巨变。明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进路及其贡献,对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生成、发展过程及其当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虽然没有近代欧洲那样比较完整的启蒙运动,但的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其中,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即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过程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大致经历了兴起、嬗变与深化的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封建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遭到否定与批判,新兴工商社会的价值观念得以萌生和揄扬。近代商业启蒙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对中国走向工商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当今商业道德重建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沦陷时期"苦住"生涯的不齿与难堪.为周作人所从事的启蒙运动增添了一种荒诞的色彩.对于这位以"思想革命"自任的五四人物来说,启蒙工作是挽救危亡和救赎自我的最后希望.然而,在启蒙者心中视为"第一要著"的启蒙工作,在现实社会中未必具有如此崇高的位置.周作人的悲剧不在干他的启蒙思想,而在于他未能真正履行自己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丁琪 《社科纵横》2014,(9):128-132
萧红所揭示的老东北黑土地的愚夫愚妇们异性隔膜、同性相惜的性别关系,远远超出了启蒙作家批判前现代的思考范畴,是真正立足于民间现实立场的一种睿智洞察和逼视;但她的性别主题始终是伴随着民族话语的一种隐形书写,无法独立地支撑起文本的意义空间,这是现代化国家思想启蒙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被性别化的乡土空间呈现出"卑琐"与"原初生命力"相抵抗的分裂状态,折射了作家处于理性启蒙者与具有原始思维特征的儿童双重身份之间的精神游移与徘徊,这暗含了作家对自己羁旅生涯的自我救赎的精神祈愿。  相似文献   

17.
实践共同体理论强调共同体是在持续的意义协商中建构起来的社会关系.借助该视角对中小学教师与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日常沟通情况和身份建构问题.研究发现:家校相处缺乏深层意义协商;对彼此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家校对合作的想象;教师单方把控力量集结,使"合作"沦为"家长配合".究其原因,首先,学校制度安排挤压了情感互动空间,限制了家校双方的身份意义;其次,尊师传统强化了家长对教师权威的信奉,滋长了现代教师专业主义;此外,技术媒介仅为强势的校方所用,没有成为促成家校共同体的力量,并可能强化刻板印象.建构家校共同体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和家长反思固有价值理念,为新关系、 新身份的协商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思想启蒙,作为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其普遍性和共同性。但是,各个国家的思想启蒙,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又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那么,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产生于东方落后的国家——日本,它具有什么特点呢?搞清这个问题,对较科学地把握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和理解日本近代思想的特质,无疑是会有所帮助的。下面,试通过与西方的法国和东方的中国的比较,来简要阐述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是不道德的社会,因而从启蒙时期开始就有许多思想家开始思考如何把市民社会转化成一个道德化社会的问题.弗格森的转化方案是恢复古代社会的所谓"公民美德";斯密在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中提出了作为"内心的那个人"的道德情操,同时辅之以"看不见的手"去达成市民社会的道德化;黑格尔凭借其辩证法优势而提出了超越市民社会道德话题的设想.在黑格尔的思想中,其实包含着一个通向当代公共性问题的理论胚芽.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子和墨子年代接近,<孙子>约成书于前496年-453年间①,墨子则生于前480年,卒于前389年②,他们的军事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目前,对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所见不多.谢龙先生说:"哲学的创新更是通过比较实现的.反思是创新的前提与准备,创新是反思的目的与结果."③所以,通过以孙子、墨子军事思想为两个不同的参照系,进行两者的比较,一方面可以完整地把握中国古典军事思想,另一方面可以从哲学层面对两者进行反思、创新与超越.本文将对孙墨二家的军事思想加以比较研究与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