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改革历经25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达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市场取向的改革还是“半拉子工程”。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研究的重点之一是“三农”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三农”问题还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将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方向性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就为年鉴的编纂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记录经济社会发展史实的年鉴,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从第七次代表大会起就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十二届三中全会闭幕那天,邓小平同志对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有一个评语,说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在今天,我觉得还要指出一点,那就是我们不仅要在这种“结合”上下功夫,做好“结合”的文章,还要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这个方面也要下功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治省方略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在湖南省委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着重解决好“五个深刻认识,五个明确”的问题。即:深刻认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切实解决好“三个如何”的问题,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深刻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决定,给商业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任务,也使商业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实现商业工作新任务,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是商业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遂宁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四川省科社学会第七次会员大会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2—14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干部共12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0篇。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新的理事会和领导机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校长黄红当选为新的科社学会会长。同时,大会就“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现把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的理论思考张峻山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中的又一突破,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  相似文献   

8.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曾崇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保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造就企业家队伍。”这对于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内涵,本刊特别开设“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大家谈”专栏,为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交流和探讨的平台,邀请资深学者专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以期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形式的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不仅为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范畴。因而我们应当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范畴的丰富内容作深入研究。本文仅就其经济联系形式的属性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根据党的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颁布了七个重要法律,并决定自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实行。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法制自建国以来的一个重要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划阶段的发展。党和国家的这一重大决策,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要求,代表着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些新的很好的论断和原则,如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产权制度、放宽市场准入、党管干部的原则要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由“建立”转变为“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一个内涵深刻、意义深远的重大论断。以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有力促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程,当代中国的第二次法律革命已经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建国六十五年来的中国法治发展之路,历史性地确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蕴涵着的深刻的理论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中的劳动力市场理论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唐德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发展.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劳动力市场理论极为丰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专门论述了“劳动力的买和...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方向。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方向”,全国上下已经取得共识,都在奋力呐喊。问题是在人们都异口同声地主张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却并没有弄清楚“究竟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基础性问题。对现代企业制度界定上存在的巨大分歧,这对企业改革的实践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予以澄清。 1.“宽派”观点和“窄派”观点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它在我国历史上,在理论上发生过几次大争论,在实践中遭到几次大曲折,人们取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连续举行过多次讨论,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贯彻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人们的思想上建立了牢固的基础。但是,  相似文献   

17.
高放 《天府新论》2006,1(3):1-4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而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把这三次中央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所作的“空泛的设想”中 ,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然而 ,三大改造后的我国社会主义却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就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怎样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 ,中共的认识是有反复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下大力气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二战后,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50年代至70年代上半期,先后都经历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次被人们称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引起这些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首先使各个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清晰的阐述,从总体上设计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对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观代化建设,在本世纪末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从乌鲁木齐市的实际情况看,要学习和贯彻好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结合”,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乌鲁木齐市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