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叠加的"双转型期",民族问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影响着方方面面,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文化认同.因此,解决好中华文化认同,是解决民族问题中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从中华文化认同入手,探讨中华文化认同在加强民族团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以此为推手对促进民族团结的相关问题做出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柳 《西藏研究》2008,108(2):109-120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以西藏为例,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资金来源、资金需求及投融资体制障碍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的目标,创立"渐进式"投融资机制理论模型及城市建设模式,搭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提出西部地区应制定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打好产业基础,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改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管理和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3.
搞好"五个统筹"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民族地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立足优势互补,构筑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集中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样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有了坚强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除了西方政府作祟外,西方议会、媒体、公众以及达赖集团在国外的积极活动都是阻碍"西藏问题"尽早解决的重要因素.在达赖逃亡国外的半个世纪里,西方议会、媒体、公众与达赖之间已经形成特殊的利益链条,这更增加了解决"西藏问题"的难度.要早日解决"西藏问题",必须斩断围绕"西藏问题"所形成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5.
撒拉族的族群身份,经历了一个从"番"到"回"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是与清朝的行政体系与法律体系变革密切相关的,在以往撒拉人居住地属于"番"地,所以用"番例"解决内外矛盾,随着清朝的政治扩张,撒拉人居住地变成了"内地",所以解决方式自然以内地律法执行.所以撒拉人的族群身份便转化成了"回"的分支.本文以大量的文献,分析了撒拉族群身份的社会定义与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普遍地渗透在社会体制、调节机制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之中,常常表现为某种"隐形"的因素,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青海处于青藏高原文化圈中,这里多种文化同住共存,互相采借,求同存异,生动体现了多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相处原则.在新形势下以多元文化观作为青藏高原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营造多样化统一、生动活泼的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青海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繁荣的"稳定器"目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高考上线独占制"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出发,重新构建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9.
建立共同的决策机构和相对完善的决策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本质的体现.由于体制原因形成的"行政区经济"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协作过程存在着诸多问题,构建行之有效的区际协调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论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由于西藏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决定了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不要转变?如何转变?这是摆在我区经济发展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全区人民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