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早考虑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产生“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所以在这方面他也堪称是一位先行者。他设想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曾对以后的经济政策有相当的影响,直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同他的经济发展战略有相符之处。研究孙中山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可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有助于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凡是忠实而又彻底的革命者,无不重视从历史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识见,吸取继续革命的力量。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不断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奋进力量和谋划革命韬略的伟人。与孙中山志同道合,日后成了孙中山左右臂膀的廖仲恺,作为理财专家,为革命而筹措资金,不遗余力;为革命而掌管财政,廉洁奉公。然而廖仲恺更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在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想的征途中,同样是念念不忘近代中国的惨痛往事,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总是反复地申析其义,作为革命者的借鉴。尽管有些议论(主要是指1924年以前的一些议论),未必精当,但是“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所以很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和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代中国孙中山和近现代印度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作了对比研究,认为:尼赫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而说明孙中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主观”与“空想”的,相反能够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社会经济的一种通用模式,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使得孙中山的研究带有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的文化思想陆炎(山东教育出版社)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颇得西方近代文化之陶冶。孙中山不仅主张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还强调对其糟粕予以剔除,进而建构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观。一在近代中国,是否应摈弃闭关的心态而置换开放的理...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制定的《实业计划》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全面、系统、庞大的经济现代化蓝图。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运用当时西方经济学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国情,首次以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将中国划分成三大经济区域,并对各区域内经济发展提出详尽规划;提出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强调发展以工矿业、交通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实现中国工业、农业的现代化;重视交通业的发展,以交通网络的构建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实业计划》处处体现出孙中山区域经济思想的独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历史的帷幕是由于英国在1840年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而拉开的,此后的一百余年,中华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整个国家处于对外没有独立、对内没有统~的状况。在内忧外患之时,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有“再造共和”之誉的蔡愕、近代维新派思想家梁启超都把“国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其中特别是蔡愕对“国权”问题的论述最为充分,从而形成了以近代爱国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朴素国权理论观点。二十世纪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在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力倡国权,并…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主张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而且反对一切外来民族压迫,力主恢复中国在世界各民族国家中的国际地位,正确地回应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危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近代民主国家为目标,始终与近代民主主义相结合.贯穿着近代民主精神.孙中山在倡导民族主义的同时,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进行民族革命、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主义的倡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惠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孙中山与儒学张磊一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和塑铸适合自身及其发展趋向的思潮。这种思潮大抵兼具时代内容和民族形式。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发端,古老的中国从中世纪入于近代。但是“近代”的实际社会内涵在中国却是迥异于西方:不是资本主义化,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孙中山国防思想比较论略□宋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国防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的毛泽东,对于孙中山十分敬重,始终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对日观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彦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03-110
研究孙中山对日观 ,对于了解孙中山思想、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以及近代中国革命进程都有重要意义。从战略与战术关系出发看待孙中山的对日观 ,可知他是为了达成革命目标 ,而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和不惜付出代价。本文还专门就民初孙中山同日本的几次政治交易特别是订立《中日盟约》问题进行具体考察并作出评价 ,对有关文件的真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从孙中山近代道德思想看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王杰孔夫子和孙中山,乃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功业,彪炳千秋,流芳百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时间跨越了二千四百多年,社会环境变迁仿若沧海桑田。本文试图穿越漫长而广褒的时空,从道德思想切入,剖析孔夫子与孙中山...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来,孙中山的影响长盛不衰,孙中山的研究事业蒸蒸日上。鉴于“孙中山”这一称谓,实际上已在世界范围内、于人们的观念中概念化和范畴化,笔者着意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冠之为“孙中山现象”。 要研究孙中山现象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有必要研究形铸孙中山现象的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土壤。近代中国救亡的紧迫感,可以认为是形铸孙中山现象的社会政治文化土壤。 近代意义上的救亡紧迫感,从根本上说,萌生于中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巨大的反差,以及伴此而出现的外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与社会主义的连接段云章19世纪下半叶以降,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潮流竞奔于世,一些先进中国人在考虑中国发展道路时,亟图把中国近代化与社会主义相连接,这是一个迄今犹在探索的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历史难题。孙中山曾在这方面殚思竭虑,图辟...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终其一生对革命宣传极为重视.大众传媒引入中国后,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舆论中心.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长期生活于上海,对上海这个媒体平台,自然多加利用.本文以上海为切入点,探析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与上海传媒的关系,希冀全景展现孙中山的舆论思想和宣传实践.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与西方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督教的信仰始终是孙中山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基督教的信奉重在精神而轻形式,不甚信仰神化的上帝而崇信作为革命救世者的那稣,不恪守基督教义中的神学信条而取其济世救众的积极内容。他对基督教在文化思想规范方面所起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给予重视和肯定,而对其中某些组织形式与成员充当列强爪牙进行的侵略活动则持批判与否定态度。他指出基督教在为近代中国传播民主思想,开创社会风气与改良国民道德人格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但不可过高估价它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他一生的革命活动,始终有一批教徒志士追随其间、参与其事、同情其志。孙中山与基督教及教徒的关系,总体上有助于他进行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7.
<正> 段云章、丘捷两位同志的新作——《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军阀》的付梓,无疑是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的重要实绩.近十年来,孙中山研究有着重大的进展,专著、论文和资料汇编不断出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但是,决不能认为这项研究任务业已基本完成.严格说来,孙中山研究还大有待于拓展和深化.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迫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事实上,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的错综复杂关系,构成他的毕生政治生涯的一个侧面,有着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梁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2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理想社会的异同臧世俊在近代中国,许多思想家在寻找救国道路的同时,对未来社会前景亦进行过一番设想和憧憬,洪秀全太平天国理想、康有为大同社会蓝图和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共同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空想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政党组织建设思想是其政治学说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所从事的政治斗争无论成败都总是和革命政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在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历史潮头,他及时地将政党这一近代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纳入革命斗争和国家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