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幽你一默]童年的风帆“多么遗憾,大人们总是不理解我们的心事,而儿童时代,他们自己也说,一生中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每个人都从童年走向成年,而对后代的童真却不乏斥责。童年的顽皮是智慧的火花,童年的荒诞潜伏着天才的基因。给孩子一个...  相似文献   

2.
12岁,花季一般的美好年龄;12岁,充满幻想、充满欢乐的年龄。然而,重庆合川市太和镇金沟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李花(化名),刚刚12岁,却成了重庆市最小的“儿童妈妈”,也成了当今中国惟一的“小学生妈妈”!她不仅失去了童年天真烂漫的生活,还失去了做孩子的权利。这位在心灵上和肉体上被严重摧残的孩子,正在经受着一生都难以磨灭的痛苦和耻辱!  相似文献   

3.
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湖北省5个市镇12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四个大的方面运用19项具体的指标对独生子女家长与非独生子女家长溺爱孩子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全面的测量、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部分家长在溺爱孩子的行为表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否定了独生子女家长比非独生子女家长更溺爱孩子的假设,也否定了近年来社会上所存在的那种认为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的偏见。  相似文献   

4.
大约一百年以前,E·W·Bohannon(189)发表了一项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报告,里面写道:“家庭对儿童的溺爱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P494)Bohannon这样评述独生子女父母,“他们非常宠爱子女,从不让子女做任何事,”“包办一切,”“有幽默感,”“爱护子女,”“宠爱子女,”“溺爱子女,“甚至放纵子女,”(493)Bohannon指出对独生子女过分的照顾和放纵造成他们许多不良品质,包括不愿意与其它儿童一起参与游戏,自私,以及与同龄人不和。19世纪后期,在北美和欧洲很少有已婚妇女外出工作,Bohannon的观察对象大多都生活…  相似文献   

5.
黄晓阳 《老年世界》2013,(23):16-17
乡村是孩子们的乐园。两个成年人坐在一起聊自己的童年,一个出生于都市,一个出生于乡村。生活的清贫艰苦,永远都会属于乡村出生的那个孩子,同时,也是这个乡村出生的孩子,获得的童年乐趣,会远远多于都市出生的那个。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扬州四所高校457名大学生,利用自编的“大学生消费状况问卷”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消费的各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呈现以下特点:独生子女的消费层次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以生存消费为主,且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针对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进行合理的消费教育:家长要区分孩子消费行为的合理性;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的照顾与养育是城市家庭面临的重要事务。在强调相互影响的“双向模型”理论导引下,将中国城市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养育过程还原到跨代育儿的家庭系统之中,《多重照顾》由此给读者呈现了儿童作为社会行动者的能动性,展示了他们与由父辈、祖辈共同构成的跨代育儿组合的互动过程,用丰富的经验数据揭示了跨代育儿组合内部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双向模型”、“跨代育儿组合”等理论性概念的提出,对于中国独生子女养育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早熟与幼稚现象种种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现在的孩子聪明、乖巧,他们的少儿期和发育期已变得出奇地短,好象一夜之间他们就早熟了,可在许多方面又惊人地幼稚。不可否认,随着城市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当今独生子女确实具有以往的青少年所缺乏的优势和长处,但独生子女身心与智能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的。据笔者跟踪观察,发现当前中小学生在人格与心理发展方面有四大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一)“蛋壳化’现象目前,上海400万家庭中,62%是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独门独户”和“独养”的…  相似文献   

9.
"发现"童年     
每年在迎接儿童节的日子里,成年人往往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和疑问,其中最频繁的恐怕就是"现在的孩子还有童年吗?"  相似文献   

10.
《现代妇女》2006,(9):31-31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和祖辈对他们宠爱有加,对他们的要求大多会满足,比如满足他们购买玩具的欲望。但现在的玩具很贵,动辄上百元,孩子玩不了几天,新鲜劲儿一过就不愿再玩了,很浪费。面对孩子买玩具的要求,父母常处于两难的境地。基于此,开个儿童“玩吧”,购进各种好玩的玩具,收取适量门票就可以让孩子尽情玩个够。  相似文献   

11.
为孩子大办生日不妥张娟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是比较普遍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把宠爱全部集中到了孩子的身上。遇上孩子过生日,不仅孩子的父母操办,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也唯恐怠慢了家庭宝贝,跟着要铺张一番。有一位小学生,过10岁生日,家里竟为他办了5桌酒席...  相似文献   

12.
<正>儿童时期的营养至关重要,营养良好的儿童,其生长发育和各种能力会更好。营养学者指出:吃得“好”不一定吃得“对”,营养的误区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误区1:吃什么,孩子说了算很多家庭在孩子吃的问题上都表现为:吃多少、何时吃,家长说了算;吃什么,孩子说了算。研究表明,儿童应该按需喂养。因为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来,我都担任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只要具备“胆识和诚信”、“严肃和细心”、“勤奋和关爱”,就一定能当好班主任。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许多优势和优点,但任性,霸道,脆弱,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许多独生子女的通病,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得一些孩子行为习惯较差。  相似文献   

14.
《华夏少年》2007,(4):25-29
在童年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做一些现在想来都会感觉非常有意思的趣事、傻事。请你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习作。也可以根据趣事的具体内容自己拟题。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所写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感受,要符合儿童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内容要有情趣。  相似文献   

15.
她,原名彭开幸,许多年来人们都叫她阿幸。她自己很喜欢“阿幸”和日本电视连续剧里的“阿信”是谐音。而这位80年代背着行囊唱遍大半个中国的歌手,她的事业与人生经历和阿信还真有几分相像。 枕着苏州河的童年 这个小标题对于童年的阿幸着实太过浪漫了点。 阿幸属于那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两岁时做总工程师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是一名纱厂女工,养了6个孩子,阿幸不头不尾的夹在当中,根本没有享受过如今独生子女的宠爱。虽然生活在小桥流水的姑苏城,但阿幸记忆中是闹饥荒的年月常常跟了爷爷奶奶去郊外挖野菜,捡了破烂去换几…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子技术及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手机媒介,给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这种高度感官化、情境化、多元化的全新媒介环境给儿童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儿童利用全新的手机媒介,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与世界的联系,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求,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给儿童的童年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与快乐。但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限的自制力与对信息辨别的能力,加上成人对儿童的监控与指导缺位,使部分儿童在生活中不当或过度使用手机媒介,导致了儿童远离自然与社会,亲子关系疏离,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被侵蚀,手机媒介成为陪伴儿童成长的"精神保姆",以致儿童童年的生活出现危机。手机媒介不过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一个新的工具,这个工具不应是童年生活的牺牲品,而应是创造了童年的新生活。成人要正确认识手机媒介的教育价值,发挥成人的积极作用,为在电子媒介下儿童童年新生活的建设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孩子学习语言的效果是不同的,年龄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很多孩子三四岁时开始第二门语言的学习应该也是基于这种原因。研究二语习得年龄差异对成人外语学习的影响,需要先了解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然后详细分析儿童和成年人在二语习得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适合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离异家庭年幼的孩子,敏感、脆弱,作为离异父母,应该慎重对待、尊重另一方的新情感,不能把大人的复杂情感渗透给孩子,更不能把孩子当工具……离婚又想复婚拉来8岁女儿当同盟雯雯曾有过幸福的童年,父亲贾宝强、母亲张萌是人们眼里的幸福夫妻。然而,2016年年初,雯雯刚满8岁,父母离婚了,她归妈妈  相似文献   

19.
健康资讯     
《女性天地》2005,(2):50-51
成年人“装嫩”属心理疾病许多成年人面对社会的剧烈竞争和残酷倾轧喜欢“装嫩”,行事带有孩子气,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这种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这种心理的极端形式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被定性为心理疾病。“彼得·潘综合征”是以苏格兰  相似文献   

20.
含饴弄孙,自古以来为我国每个家庭中老人幸福晚年的一种象征。尽管帮儿女带养孩子辛苦,但老人们总是乐此不疲。而如今,当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婚嫁年龄,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开始出现(即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自然会导致夫妻双方父母争抢带孙子的权利和孙子的归属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