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北乡土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的乡土诗有两组意象体现了诗人在情感上的深刻体验.一是围绕"家园"的一组意象,一是围绕"在路上"的一组意象.诗人借助可感的意象,表达了对故土的复杂深沉情感和面对孤独、苦难的超常勇气.诗人善于将瞬间感觉升华为诗,也借助丰富人生经验,将人生经验筛选入诗.在艺术手法上,使用简约的语言,象征的手法,追求诗歌的知性化和完整性,使诗歌达到较高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是 2 0世纪 30— 4 0年代蜚声文坛的杰出的天才诗人 ,他一生留下的诗作仅有 90多首 ,但他却以独到的技艺、纤巧的笔触和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幽怨之情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成为现代诗派的代表。从其代表诗作《雨巷》 ,可以分析出诗人情感个性的几种具体的体现 :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与诗人独特的感情个性相一致 ,他的诗在形式上独具匠心 :意象的选择受晚唐颓废诗派的影响、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运用的含蓄蕴藉、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3.
李书宁 《延边大学学报》2023,(2):101-111+143-144
金时习晚年汉诗创作在思想与艺术方面都步入了纯熟的阶段,主要体现为“凌厉”与“幽眇”的艺术风格。“凌厉”之风是动态的,诗人通过遣词、用韵、意象的使用等得以使之呈现。诗人注重外部险恶环境的描摹,通过视角的移动,奇险意象的植入,打造龙潭虎穴中英雄独斗的画面,达到令人震悚的艺术效果。“幽眇”的风格则通过抒发忧伤情感的音韵、多样的手法以及幽深昏暗的诗相表现出来。情感基调常是低落的,色彩往往黯淡,时间多在黄昏或夜晚,视觉与听觉的共存,都使得诗句流淌着沉静的忧愁。二者一道构成金时习晚年汉诗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诗词的意象美谢真元中国,号称诗的王国;伟大革命家毛泽东,堪称诗歌王国中的天才诗人。他的诗词,吞吐时代风云,抒写壮志豪情,意境雄阔,想象奇谲,博大精深,品味独特。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是与他在诗词中所创造的审美意象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和美学特征,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词人)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第一次有意识地赋予"酒"意象独特审美内涵的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自此,我国古代的"酒诗"便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到了唐宋时期,不少诗人(词人)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又赋予"酒"意象独特的象征意义,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使之在我国古代诗(词)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仁钦道尔吉 (已故 )是蒙古族当代诗人、作家 ,他的抒情诗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仁钦道尔吉的抒情主要由抒情美、意象美和语言美构成 :一、他的诗的抒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即真挚、强烈、深厚 ;二、在他的诗中 ,意象已成为意与象的融合 ,即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景象的统一 ;三、他的诗的语言典型而精美 ,主要表现在高度凝炼上 ,同时又节奏分明、韵律谐调。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基本要素,诗人们常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它是恋人间表达爱情最直接、最有意味的方式.在唐代的相思诗中,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被诗人用来寄托相思情绪,而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提升了诗歌的深厚韵味,增加了唐代相思诗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意象指抽象主观的“意”与具体客观的“象”的统一,是诗人主观审美思想与情感和审美客体的交融,是诗的基本构成单位.孟郊是中唐诗歌革新的代表作家,其诗所表现的奇崛古朴风格与盛唐大异其趣,而构成其总体风格特点最突出的就是其意象创造.沈德潜云:“孟东野诗,亦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所削耳.”孟郊自己也说:“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都说明了孟郊诗歌意象创造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丘特切夫诗歌的意象艺术具有独特的个性 ,他运用意象最为常见的方式有三种 :寄托式意象象征 ,对喻式意象并置和情感式意象组合。其诗的意象体系包罗万象 ,大体可分为空中意象、大地意象、无形意象、文化意象等几种类型。他还常用金色、白色、蓝色、黑色、铅灰等色彩构成各种丰美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李商隐的无题诗由于其特殊的艺术魅力而吸引了无数读者,人们纷纷探寻构成这种魅力的奥秘所在。本文试从诗歌意象的角度来探讨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征,所谓诗歌的意象,乃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美国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第202页)是诗人情感意绪和审美趣味的综合。从意象的剖析入手,对于深入地把握诗人的艺术个性,将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意象视觉即视角营构意象的方式和角度,是表现多侧面性和千姿百态大自然丰富性的需要,一个视角一个世界。 意象视角与观察、感受与表现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视角即表现角度,有什么样的观察与感受,就有什么样的意象视角。正如青年诗论家吴晓所说:“艺术视角,指的是创造主体把握外在世界并采取的一种角度,也即艺术家在表现时所凭依的立足点、位置、方向等等。”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既有社会性,也有独特的审美个性,是一个从客观对象到心灵意象的运动过程。意象视觉以创新为前提,以构思为核心,其方法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善于把有序与无序的、简明与复沓的、舒缓与"迅快"的等各种节奏,营造成独特的语言秩序,如视角的快速转换、意象的偶然并置、杂言的句式变换等等,使我们领略到诗歌语言之节奏的无穷魅力.形成这种魅力的主要审美依据,首先是诗人内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与诗的节奏旋律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李白诗歌的节奏源于其"天机俊发"的思维方式;其三,李白精于音乐舞蹈,有利于他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其四,李白强悍的主体意识、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浪漫气质,使他自然地与盛唐时代的艺术精神相沟通,使其诗具有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的意象理论与意象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中由诗人的主观心意(审美理想与审美情感等)与客观物象(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景物、场面等)融汇而成的富有蕴含与审美价值的具体情境。它作为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理所当然地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成元件,对此,胡应麟甚至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克罗齐也说:“诗是意象的表现”。谁能想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  相似文献   

15.
一个诗人的作品能否流传千古,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是否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在诗词中风格很大一部分由意象来体现。纳兰词至今仍是研究界的热点的原因之一也是在于它独特的意象,及由此意象形成的艺术风格。本文试以纳兰词意象的研究为切入点,来分析纳兰性德诗词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诗词本质上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当是理解诗词的关键;阅读欣赏诗词是一种审美娱悦过程,欣赏者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词特有的美学魅力;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格局,词通常是按谱填写,合乐歌唱.诗词教学应充分运用"三感"教学法,即领会诗人情感、体会诗词美感、把握诗词韵感.  相似文献   

17.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秋白的旧体诗词意蕴深厚、意境醇雅、形式多样、古色古香,别具艺术审美价值。就诗人旧体诗词对传统古典韵文接受生态之视角,对其集句诗、仿拟诗、打油诗以及意境与诗源之美接受诸问题进行探讨发现,其旧体诗词既有对于古典韵文外在形式的仿拟,又有对于古典韵文内在意境的汲取,内外结合,形神兼备,“采铜于山”,“自铸伟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的真、善、美与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及其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三千年诗歌花园中的一株艳丽夺目而雅婉凄美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意象图式以及隐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所蕴含的意象、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旨在揭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这首诗中所隐含的隐喻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也为古典诗词的赏析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种精炼而感人的文学形式,十分讲求形象思维,长于用简洁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形象来描摹景物,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意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意象(imase)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形象,是主观的意(情感)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结合。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一首诗的意象往往可以分为两种,即广义的意象和狭义的意象。广义的意象是指整首诗烘托出的总意象,狭义的意象则指诗中的个别语词意象,而这些个别语词意象多是为总意象服务的。 诗人的情思,要通过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才能实现。古代诗人王昌龄《诗格中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是说意象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产物。胡应麟在《诗薮》中指出:“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在创造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上,无不精心推敲,孜孜以求,以期达到“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的境界。在西方,意象派主帅,诗人庞德说:“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理智和感情的复合体的东西”,他强调:“一个人与其写万卷书,还不如一生只呈现一种意象”。克罗齐也认为“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开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成立。”可见,“意象”  相似文献   

20.
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丰厚艺术修养的现代抒情诗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他在巴黎的绘画学习经历,无疑让他直接探触到西方现代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印象派艺术对于"光"与"色"的强调,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鲜明。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一个"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彩色的诗的中国的歌者。他的诗中有意味的色彩表现,深化了他诗歌的审美深度与广度,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充满了色彩想象与审美意象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