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我虽然在《吐蕃之侵入河西与东西交通》这篇小的论文中探明了在中唐以后呈现出意外繁荣的所谓回鹘路的情况,但是这条路线好象在辽代也曾经作为极其重要的国际路线而频繁使用。关于辽代漠北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早先有松井、箭内亘、津田左右吉等,近来则有前田直典等着手进行研究,松井、前田二位先生对此问题尽管写有专稿,但由于二位的去世未能发表,实在遗憾。本文将继承先学的遗志,对以往被忽视了的辽对西北路的经营略  相似文献   

2.
回鹘西迁及东部天山地区的政治局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世纪中期称霸漠北、威镇西域的回鹘政权,由于内乱、天灾和外侵而在840年前后分崩离析。瓦解后的回鹘及共所属诸部大体分为两部分。以乌介可汗为首的十三部逃往漠南,溃散后,大部融合于其他民族中。有关这一部份回鹘的史料较多,活动线索较清楚,此不赘述。另一部分从漠北西奔。 《新唐书·回鹘传》(6130—6131页)记载到:  相似文献   

3.
“回鹘”是Uyγur一词的汉文译名之一。公元840年以前,回鹘人的中心地在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之间。公元744年回鹘取代东突厥而称雄漠北,建立以畜牧经济为基础的汗国。公元840年左右,回鹘汗国因天灾、内乱,加之黠戛斯人的攻击而灭亡,部众分三支向西迁徒。其中一支西迁到早在七世纪末八世纪初就住有回鹘移民的甘、凉之间。后来曾分布在秦、凉、甘、肃、瓜、沙诸州以及贺兰山和合罗川等现在甘肃省境内的广大地区,并逐渐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史家称之为河西回鹘。河西回鹘曾在我国西北地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是西北民族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文献,对全面揭示河西回鹘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历史状况及其与邻居各族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晓伟 《民族研究》2012,(2):62-68,109
《辽史.圣宗纪》西南路招讨使"大汉"之所指,历来颇有争议。本文根据近年出土的辽代汉文和契丹小字石刻资料,解决了这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大汉"乃是韩德威的契丹语小名,即契丹小字石刻中■■■一名的汉译。关于此名第一个原字■的音值构拟,学界众说纷纭,根据上述释读结果,并参以其他契丹大小字石刻资料,本文将原字■的音值拟作[ta]。  相似文献   

5.
回鹘与吐蕃及西夏在丝路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无论是在漠北,还是在后来迁居于今新疆、河西走廊及中亚等地,与丝绸之路都有密切关系。回鹘为疏通丝绸之路及独占丝路之利,不仅与所有来犯者、争夺者展开殊死搏斗,而且长期坚持斗争。本文拟就回鹘先后与吐蕃、西夏的统治集团围绕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与中原政权问的贡市等关系,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6.
公元9世纪中叶(840年),建立在漠北草原的回鹘汗国政权,由于内乱而天灾人祸连绵,外而强邻黠戛斯逼击,无力抗御的内忧外患,招致溃败覆亡,四散遁迁。其西奔的所谓15部属众,集体迁往河西走廊、天山南北及葱岭西一带,与早已驻牧该地的宗支汇聚,得以立足并定居。历经唐末、五代和宋辽金几个朝代,300几十年时间,繁衍发展以至强盛,曾先后建立了三个以回鹘为主的地方政权势力,即;河西甘州回鹘政权,西州(或高昌)回鹘“亦都护”国,葱岭西回鹘喀剌汗王朝。到13世纪中期,这几个回鹘政权,在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7.
略述两宋时期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两宋时期西北地区政治态势的变化及丝绸之路居延路、青海西宁路的开辟、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的概况以及伊斯兰教同辽夏金的关系三个方面的论述 ,对两宋时期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回鹘南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840年,建立在漠北百有余年的回鹘政权,被黠戛斯十万大军击破,回鹘部众怆惶逃奔。按其逃徙的方向,根据《旧唐书·回纥传》的记载,主要可分为向西、向南两支:“有回鹘相馺职者,拥外甥庞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又有近可汗牙十三部,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关于西迁的一支,由于不久后即在西域等广大地区建立起政权,所以历来受到应有的重视。而由乌介率领南迁的一支,既没能重返漠北建  相似文献   

9.
西夏雄踞西北 ,抗衡辽、宋、金三国 ,长久立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夏拥有河套地区。河套是西夏的立国之本 ,西夏对河套的经营不遗余力 ,学界对此缺乏论述。西夏苦心经营河套 ,建立和巩固了以河套为中心的西夏王国 ,奠定了西夏立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的基础 ,西夏以此与辽、宋、金三大国相抗衡 ,立国长达 190年。  相似文献   

10.
喀喇汗王朝 (840 年~1212 年) 在我国漠北建立鄂尔浑回纥汗国之后, 以回鹘为主体西迁的”九姓铁勒”或“九姓回纥”部落在西域建立了地域非常辽阔、文化高度发展、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强大王朝。本文概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语言文化、科学文化、音乐艺术等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1.
《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刊登了程溯洛题为《甘州回鹘始末与撒里提兀儿的迁徙及下落》一文,针对近年来甘州回鹘及撒里畏兀儿研究中的分歧意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约1.5万字,共分两节。第一节是《甘州回鹘始末》,分为七个问题:(一)甘州回鹘初依河西吐蕃,后联合唐沙州节度使张议潮,共败吐蕃而自立。(二)甘州回鹘与内地王朝五代、北宋的政治经济关系密切,以及同波斯、印度、罗马往来频繁,又和毗邻瓜沙州汉人  相似文献   

12.
兀良哈是明代蒙古的一个重要部落。本文对 2 0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做了述评 ,认为对兀良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 ,进一步对漠北兀良哈的分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指出以往有的研究将漠北兀良哈只当成由守卫不儿罕山成吉思汗葬地的兀良哈千户发展而来观点 ,是不全面的 ,其居地和组成应当更为宽广 ;又根据史料和前人研究 ,对漠北和漠西北黄毛兀良哈及红帽兀良哈的分布、其体质人类学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清朝前期统一西北疆域至为重要,西藏对西北边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西北边疆战略的重心。清朝奉行的"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方略,不仅是重要的治藏方略,亦是统一、治理广大西北地区的重要方略。晚清以降,西南边疆危机日益凸显,西藏对西南边疆的战略价值凸显。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后,清廷推行藏事改革,以巩固西南边疆安全。清末藏事改革体现出清朝以西藏为西北、西南边疆轴心的战略重心由西北转向了西南。  相似文献   

14.
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 ,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 ,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拼写回鹘语的情况还鲜为人知 ,本文对考古发现的回鹘人使用八思巴字回鹘语的印章和文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以期学术界能对此有所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李经纬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20期)回鹘文是我国维吾尔族早在唐未、两宋和元朝时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民族古文字,维吾尔族曾经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有的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  相似文献   

16.
西夏与吐蕃、回鹘在经济文化上具有较深的关系。吐蕃藏传佛教被西夏各届广泛接受,传播至河西地区。西夏历法源于吐蕃,藏语作为重要的宗教语言也深受重视,很多西夏人通晓藏语。回鹘文字是西夏文之外的第二文字。西夏佛教深受回鹘佛教影响,大量回鹘佛经被翻译成西夏文,回鹘僧人在西夏地位极高。吐蕃与西夏间的贸易主要是西夏以茶叶交换吐蕃的牲畜。西夏盛产的青白盐也是与吐蕃贸易的重要商品。西夏占据河西,向回鹘商人征收重税,同时还把回鹘的各种奢侈品转卖至周边政权。  相似文献   

17.
宋王朝处于中华民族又一次大分裂时期,它的北部和西北部,先后出现辽、西夏、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与之相对立;南方则由于中原汉族不断南迁,进一步加强了宋王朝与南方、西南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在“守内虚外”方针指导下,宋王朝对境内少数民族白蛮、僮族、瑶族、苗族、黎族、畲族、吐蕃,以及内附的东北及西北各族如党项、回鹘诸族,采取抚绥、优惠的经济政策,以达到“守内”的目的。 一、“荒服不征”及只输“丁口之赋” 宋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羁縻州县和非羁縻州县。“过羁縻,则谓之化外真蛮矣。”宋王朝将这类荒远地区列  相似文献   

18.
杨浣 《民族研究》2005,(6):79-84
《辽史》中关于党项人的称谓并不完全统一,在涉及到部族时也使用唐古一词。唐古是Tangut的对音,这个族称可能是契丹借自突厥或回鹘,通常用来指那些被纳入辽朝国家体制的党项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来源于帝国早期对党项部落的扩张和掠夺战争。在行政和军事意义上,唐古诸部已经属于辽代国族(契丹人)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略论宋代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西北吐蕃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有频繁的交往与联系。凉州吐蕃抵御党项的武力征服,河湟吐蕃在唃厮啰时期和吐蕃政权分裂后的不同时期,与西夏的关系有所变化。河湟吐蕃与辽、金朝也有政治、经济联系。西北吐蕃与周边政权西夏、辽、金的关系是吐蕃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章认为,远古至漠北回鹘时期为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孕育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已经开始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一思考主要是以一种被动适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经验形态呈现的。高昌回鹘汗国与喀喇罕王朝时期至近代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维吾尔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已经进入到了理性的哲学思考阶段,以从整体上把握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特征。探讨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目的是为系统挖掘蕴含在维吾尔族自然观、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典籍、禁忌习俗以及乡规民约习惯法中的维吾尔族生态伦理智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