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统计局已作出自1992年起逐步将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上属于MPS体系)向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轨的决定,资金流量核算作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5个核算子体系之—,同样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在1992年,国务院就决定分两步在我国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地方实施新核算体系的基本思路谈点儿粗浅看法。一、目前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上存在偏差。目前对我国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是:认为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要编制五张基本核算表和全部帐户体系,只要…  相似文献   

3.
向蓉美 《统计研究》1993,10(6):23-26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分别发布和实施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以下简称“新核算体系”)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这是我国核算制度(包括统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重大改革。 统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但它们毕竟是满足不同需要的两种有区别的核算制度。认真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转换,是实施新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问题我国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核算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进行认真的清理,继承其中科学合理的部分,修改或淘汰其中存在问题或已经过时的部分。现有核算体系是以MPS为基础、兼容SNA的核算内容,在实际核算中采用的SNA指标带有明显的MPS相应指标的痕迹。所以在新核算  相似文献   

5.
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译本即将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这是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ig93年2月22日至3月3日在纽约召开)上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1993年7月12日决议中建议成员国作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标准的版本翻译的。这是继1953年、1968年之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史上又一新阶段。1968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曾被国际上称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那么,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称为“最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功地保留了以前核算体系中的长处,…  相似文献   

6.
荔桂盛  鸿辛 《统计研究》1990,7(1):73-75
澳、菲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采用联合国推荐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新SNA)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他们根据各自的国情,依据新SNA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两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根据本国实际,制定核算体系。联合国推荐的新SNA体系,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核算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要求。澳大利亚根据本国畜牧业发达,但气候干旱的特点,将牲畜  相似文献   

7.
《山西统计》1998,(6):9-11,14
投入产出核算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五大核算内容之一。在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投入产出核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龙头的作用。山西省是新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开展较早的省份,自1981年7月率先编制出全国第一张地区投入产出表以来,在国家统计局领导下,以投入产出核算为龙头,不断加大统计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在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投入产出核算工作成果二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九百六十万…  相似文献   

8.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决定从1992年起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在1992-1993年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基本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基本完成向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正确对待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帐户体系”(SNA)的基础上,即没有保守原有的MPS,也没有完全照搬SNA,而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自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以来,为保…  相似文献   

9.
冯力 《中国统计》2007,(6):11-12
从大多数国家的统计实践看,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核算数据为统计信息的主流。经济核算在社会经济统计活动中的地位如此显著,以至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近乎完美无缺的核算体系——新SNA核算体系。从数量方面完整地反映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新SNA核算体系有着其他任何一种统计活动无法企及的作用。事实上,在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经济核算一直是被作为统计活动的轴心看待的,其他一切统计活动都围绕着这一轴心运转。  相似文献   

10.
孙秋碧 《统计研究》1998,15(3):18-21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社会在生产为整体的核算,简称国民核算。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求,我国进行了国民核算制度的重大改革,建立了扩大生产范围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内容到方法,主要吸收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的SNA,SNA的设计以西方经济理论为指导。诚如李宝瑜副教授在《统计研究》1996年第5期文章“关于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体系的一些看法”(以下简称《看法》)中所言及的,“某些传统的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我国经济学界的很多学者对核算体系还不是很了解,这就造成了目前实际核算体系已经建立,而理论体系还不健全的局面,由此而引起的种种误解,必须通过对有关核算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才能澄清。”正是基于此种情况,钱伯海教授积多年研究,提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即三次产业的劳动创造价值,试图从理论上阐明我国新国民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依然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但随着生产核算范围的拓宽,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包括企业物化劳动是否作为社会活动的接力棒,和活劳动一样参与创造价值,主要是剩余价值等问题。钱伯海教授在《统计研究》1995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是非》(简称《理论》)以及其他一系列研究论文。笔者认为意欲就研究新国民经济理论,必须运用和坚持宏观经济思维方法的问题,在此仅以一得之见,参加讨论,并求教于各方同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建立的核算体系,基本属于MPS体系。1992年开始采用与联合国SNA体系相衔接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到1995年,已基本完成了从旧核算体系向新核算体系的转轨。近年来,正在参照联合国1993年版的新SNA进一步改进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相当丰富,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国民资产核算和编制经济循环账户等内容。由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依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因此主要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资料来源。 …  相似文献   

12.
戴玲玲 《山西统计》1998,(10):22-22,29
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过渡。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为更加科学全面地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实行科学决策,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那么,如何发挥新核算体系的作用,基础数据的质量是关键。只有科学的方法手高质量的数据相结合,万能体现整个核黄体系的生命力。因上提高统计核算是础数据质量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的一个重要头号。在此,笔者从影啊核算数据质量的因素入手,就如何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影响国民经济核算数…  相似文献   

13.
许宪春 《统计研究》1995,12(1):23-31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续二)许宪春三、基本核算内容的区别(一)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保留了传统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核算内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始于1985年,在此之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我国宏...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专递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0)》可望近期出台 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2000年全国统计工作要点规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在总结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核算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以1993年版联合国SNA为基础,对1992年制定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0)》。新核算体系方案,除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各项核算内容之外,新增加了附属核算部分,设计了“自然核算与环境实物量核算表”以及“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使…  相似文献   

15.
三言两语     
浙江省嘉善县统计局 张寒溪 国内生产总值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怎样开展这项指标的核算工作,不仅关系到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顺利实施,也事关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成败。就我所知,有些地方在开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家统计局核算司许宪春1992年1月,国务院组织论证会,正式通过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同年8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对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核算     
一、环境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新发展观与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环境核算的必要性在于弥补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其迫切性在于适应新的发展观和为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新发展观是相对旧发展观而言的。本世纪60年代以前,旧发展观一直占据主导或统治地位。旧发展观是以工业化——经济增长为中心,并且将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嵌入封闭的经济系  相似文献   

18.
何协班 《统计研究》1990,7(4):34-36
全国国民经济核算协调委员会总体系课题组和中国统计学会统计核算研究组联合召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讨会于1990年4月18日至23日在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在近几年来各有关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并形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1989年修订稿)(以下简称《方案》)的基础进行的。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经过这几年实际工作部门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理论上由过去的百家争鸣逐步达到现今的基本趋同,在新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核算范围等重大问题上也有了共同的看法,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总体方案的设计。目前,《方案》经过反复论证和修订,已基本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9.
吴涧生 《统计研究》1993,10(1):7-11
改革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健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深化统计改革的一个关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已在全国实施,要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新核算体系中重要概念、主要内容的理解应该规范和统一,这对广大从事该项工作的统计人员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从本期起特开辟“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讨论”专栏。欢迎大家投稿。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分两步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第一步,在今明两年建立起国家和省两级新核算体系基本框架,实现初步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基本完成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根据《通知》精神,1995年将是基本实现向新核算体系全面过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加大统计改革力度,认真组织,科学部署,坚决完成全面过渡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