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祺文 《社区》2009,(14):21-21
1954年9月14日.李敖走进台湾大学的校园.19岁的他抬头看蓝天白云.左顾右盼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台湾大学校园的美景立刻抓住了青年的心。大学是个性张扬的地方,大学是思想奔放的地方。李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手脚干一番了。正如他在诗《胆》中所云:我走我的路,别人怎能管?只手打天下。一身都是胆。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是光复后台湾大学的第四任校长,也是真正实现学校从工具型大学向学术型大学转变的关键人物.他执掌校印时间虽然并不很长,但他对台湾大学的改造却是影响深远的,尤其是他对大学精神的重建.他不仅提出了“大学独立,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和“敦品、力学、爱国、爱人”的校训,力图以此建构台大人的信念,凝聚台大精神品质;而且运用他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努力加以落实和维护,为战后的台湾大学教育留下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月28日,台湾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校史馆馆长、博物馆群召集人林光美一行访问我校图书馆。郑家茂副校长和图书馆相关领导参加了交流座谈。东南大学图书馆和台湾大学图书馆就两馆间的交流合作项目进行了初步的部署,探讨了合作的具体内容、方式,并对其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了初步论证。合作的内容包  相似文献   

4.
彭芬 《社区》2009,(32):17-19
叶嘉莹,号迦陵,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5.
成中英先生     
《东方论坛》2004,(6):F002-F002
成中英先生l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阳新县。美籍华裔学者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国际著名哲学家。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5年为台湾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57年赴美国留学,获哈佛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1973年在美国创办《中国哲学季刊》,并任主编。1985年创设美国远东高级研究学院,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6.
王祯和是台湾有名的乡土作家,1940年生于台湾省花莲县。196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70年赴美爱荷华国际工作室研习,现供职于台湾电视公司。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来自韩国高丽大学及我国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8.
顾燕翎教授,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毕业,1970年留学美国,先后学习语言学和教育工学(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5年后回到台湾,任教于新竹交通大学,并参与妇女运动,从事妇女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贵州省国际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心主持的台湾清华大学李亦园教授学术交流活动于 2000年 8月31日在柏顿酒家举行。 李亦园,福建泉州人,1931年出生,1948年赴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四十多年,曾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荣誉讲座、台湾蒋经国国际交流基金会执行长。 李氏研究范围广,涉及人类学、文化学、比较宗教学、家庭宗教研究、神话研究,并以台湾高山族,华侨社会…  相似文献   

10.
近期,李敖17岁的儿子李戡因放弃台湾大学就读北京大学而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岂料,他刚来人陆就因在接受采访时没管好自己的嘴而惹了一屁股笔墨官司和口水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的大学剧增,如何兼顾数量和质量,借助评估的手段,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准,成为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此文详细介绍了台湾大学评估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对大陆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1 1月 30日~ 1 2月 4日 ,“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主办。台湾方面有中华易经学会、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1 4所大专院校与研究团体 2 0余人与会 ;大陆方面有中国周易学会、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 1 9所大专院校与研究团体 50余人与会。会议成果综述如下 :第一 ,大会共收到易学论文 38篇 ,内容十分广泛 :1 )《经》与《传》的研究。有台湾大学哲学所博士生李国玺对《易传》语言性质的研究 ,台湾辅仁大学哲研所硕士生王涵青对《系辞传》的研究 ,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生谢荣华对《易…  相似文献   

13.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台湾宜兰人林火树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泅渡海峡的上尉连长林正义自小功课一直很好,最终考入台湾大学。而此时海峡对岸频频出现重大的举动:1978年,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发展时代,接着中美建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有位全身心地投入对苏东坡进行全面研究的女教授,其成就引起了海峡两岸同行的瞩目,她就是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保珍女士。 1994年8月初,王保珍副教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高国藩教授的陪同下,冒着高温酷暑来到常州考察苏东坡生活旧址。笔者有幸陪同前往,在汽车上与她攀谈起来。 “王教授是第一次来常州吧?” “是,常州是苏东坡一生的终点,我是一定要来的。” 年已花甲的王保珍副教授,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一个平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随父母到重庆,在重庆读小学时和高国藩先生是同窗,且学习成绩并列第一。1949年随母亲到了台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台湾大学中文系。继而在校攻读硕士学  相似文献   

15.
台湾大学评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大陆大学评估有借鉴价值:建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独立法人评估组织携手联合的中介评估机构,树立评鉴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注重分类指导,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提高评估的国际化水平,促进高校办学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评估结果采用合格认可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校园设计初探--以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建设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湖南农业大学生态校园规划的实践为基础,从校园自然景观设计、校园人文景观设计、校园生态道路设计、校园生态景观等方面,论述了生态校园设计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生态校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四十年来台湾元史研究的回顾萧启庆萧启庆教授,1937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台湾大学、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凡25年,最近又返回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任教授、所长。主...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造就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基本特征,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及表现形式,揭示了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及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从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三方面进行的思路,从而表明,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倡导终身体育理念对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体魄,提高国民整体素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17—18日,“莎士比亚与中国:回顾与展望”全国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以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40周年为契机,在回顾近年来中国莎学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莎学研究的发展前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  相似文献   

20.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是促进高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前提。高校应通过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检查制度、学生安全信息网络体系与安全信息管理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与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校园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妥善处置学生突发事件和校园安全事故,确保学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