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且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 ,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2.
“头”的隐喻性及其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隐喻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概念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种事物、概念。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命名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人类的认知始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原型集合体,身体经验因此成为各式各样隐喻的来源模式。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以汉英身体部位词"头"和"head"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来解读其中所揭示的人类认知规律。含有"头"和"head"的汉英习语都源自人们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各种体验,而隐喻在这些习语语义的形成和抽象化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借助莱考夫、束定芳等人的隐喻研究成果,从本体隐喻的角度,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在用"身体化"隐喻表达同一概念的相似性,认为汉英两种语言在反映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共性,在最基本的语言认知思维方面同心共核。  相似文献   

4.
莱柯夫和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认为 :隐喻 ,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到一个不太熟悉的、较难理解目的域的映射。这种映射 ,反映的是认知空间中的关系。汉语成语具有定型性的特点 ,并多有书面或口语的来源 ,它形成于特定的语言环境 ,将其来源固化在它的意义之中。人们使用成语时的思维过程 ,是将成语及其包含的篇章内容 ,作为一个概念整体激活 ,并映射到新的语言环境所形成的概念整体上去。这种结构 ,存在于成语使用者的思维过程中 ,是始源域与目的域间的映射和互动 ,因而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丛丽 《理论界》2006,(2):194-195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语言现象,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认知学、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隐喻的认知本质。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7.
蓝方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33-135
本文从思维的层面对隐喻进行定义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东西方差异尤其引人关注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其文化身份的不同。这反映在历史思维中则是东方的道德价值与西方的科学理性间的差异。对这种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对西方自身文化的反思。从对道德到对认知的强调缘于科学的引入。这两种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历史叙述中表现为经验性表述和规范性表述 ,实际上二者具有一体性 ,这一点典型地体现在传统历史意义的生成中。科学化促使获取跨时间的道德标准转变为弄清具体的历史事件 ,历史思维的现代性形式得以确立。但历史道德在科学转变中并未消失 ,只是改变了特征。而现代形式的历史思维道德标准有助于不同文化商定交际的普遍准则 ,从而推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赵明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65-166,171
本文指出影响隐喻思维差异的文化因素主要有环境、民俗、价值观、宗教和神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钱钟书的隐喻两柄多边理论,在跨文化视阈下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并通过一些例子说明隐喻认知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创造并构成文化和传承并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科学、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幻小说源泉的神话,无非是来自人的身体及其形态、结构、功能、情感、思想、观念、智慧和力量的移植、延伸和演绎,且主要是源自身体认知的对象化。特别是体现人类身体的美神、爱神和智慧之神,都可谓是人类身体真善美的化身。追踪身体对象化的认知机理,归根结底决定于人的身体结构及特有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体现了身心合一论。正是身体认知的对象化及身体的知觉、感悟、直观、想象和觉识,才形成建构人类文明的各类概念、符号和理论。  相似文献   

12.
试论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的建立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认知隐喻的研究还存在着与修辞隐喻界限不清的问题.本文讨论的是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认知隐喻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凝固性等特征,修辞隐喻不具有这些特征;认知隐喻从根本上说是语义现象,修辞隐喻则是语用现象;认知隐喻是相似性先于隐喻,修辞隐喻则是隐喻先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论隐喻认知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梅 《人文杂志》2001,(5):161-163
当代隐喻理论研究表明,隐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的隐喻化,是隐喻认知的具体表现;不同认知领域相互投射以及发现、重建事物间的相似性联系,是隐喻认知的主要方式;索物取象,比理附意,极具弹性的思考方式;浓缩的速记,是隐喻在认知功能上所扮演的角色.文章从认知表现、认知方式及认知功能三方面,对隐喻认知的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日常语言的隐喻化特征与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化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特征 ,许多表面看来没有任何隐喻特征的表达方式 ,在概念层上是与概念隐喻紧密相关的。人用隐喻化的方式来组织日常经验 ,使之更加合理、有序。隐喻的语言并不是对会话原则违背 ,其理解也并不象语用学家所假设的那样 ,需要先理解字面意义 ,然后才能推理出其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汉字造字法中的隐喻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用比喻、借代、象征、婉曲等隐喻性思维模式将“世界图式”与物质符号融为一体的文字,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世界,是创造主体对自然、人生的心灵化再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隐喻的实质问题,隐喻即人类通过一个概念域的事体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个概念域事体的方式,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这种映合对人们的日常思维、推理和想象都产生很大的影响.隐喻拥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隐喻产生于认知,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近年来,认知隐喻一直是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学界并没有对隐喻识别(隐喻分析的关键步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首先梳理了隐喻识别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和评述了国外隐喻识别方法,以期对隐喻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进行隐喻分析.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对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隐喻与认知的关系,并提出高职学生应将无意识的隐喻认知活动应用到其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中,发挥出隐喻认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时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