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孩次性别递进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孩次性别递进分析方法,使用1990年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抽样数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抽样数据,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就1990年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显示了生育性别干预的特征,2000年以来纯女户生育性别比升高到190以上,纯男户生育性别比下降到90以下。2005年纯女户的偏男倾向依然非常明显,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也表现出明显的人为干预现象。正是由于对生育第一孩的性别比的直接干预,才促使了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和高孩次生育性别比及高孩次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江苏省人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江苏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40;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升至116.51,居全国第22位。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江苏省根据中央要求和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将出生人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人口出生性别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对北京市统计的出生性别比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指出,90年代以来,北京市统计的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其中一孩性别比上升的缘故。在低生育率的环境下,选择性生育有可能是统计的出生性别比上升的主要原因。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条件,是使出生性别比恢复正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长达20多年。"六普"显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显著高于正常值上限107。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普遍、显著偏高,已成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浙江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先于全国,在1990年"四普"时就高达118.09,为当时全国之最。后经全省上下积极努力,至2000年"五普"降至113.86。此后,全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徘徊在113左右。然而,近几年又出现了升高趋势,"六普"统计,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8,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面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比“三普”、“四普”数据,对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存在。虽然问题没有汉族严重,但其发展的趋势与汉族相当接近;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6.
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有5个市、州、地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出正常值域上限值,最高的达到125.01。2001~2004年人口计生报表数据显示,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均高于正常值域范围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贵州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比全国来得晚;二是速度较全国快;三是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越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表现得更为典型。据2004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报表统计,一孩、二孩、多孩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98.13、146.26、169.08,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分别达到了104.18、152.50、253.55。针对这一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四普”、“五普”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间接估计技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历史过程进行回顾,探讨生育水平下降过程中,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趋势,并以蒙古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为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生育水平下降到较低水平时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1990年代各种人口调查"过低的"生育水平难以置信时,其"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数据却被广泛接受。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数据漏报的性别差异的分析,利用教育统计数据,重新估计2000年及90年代的出生性别比。结果表明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并不像2000年普查数据反映的那样严重偏高。我国实际的出生性别比和低年龄组性别比要比普查反映的水平低5~9个百分点。1990年代在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部分中,女婴漏报的作用高达50%以上。本文还根据2000年普查千分之一抽样数据,考察了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9.
梁宏 《南方人口》2010,25(2):7-12
一、背景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除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皆高于109。这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结果(116.9)高3.6个百分点,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的结果(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高出9.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持续升高的势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9.92。地区间、城乡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也较大。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1990年高达116.5。但经过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2004年韩国出生性别比下降至108.2,接近正常水平。韩国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成功经验对解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变化形势和导致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对象、重点的流出和流入区域。结果显示:20012013年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9.43,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略高于全国出生性别比,是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需要认真关注的对象。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的重点对象为第二孩的流动人口、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和跨省的流动人口,需重点关注由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为此,提出建立流动人口重点流出区与流入区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作机制的建议,实现全局治理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2.
人口自然出生性别比是分析和评价人口出生性别比偏离的重要指标,中国对人口自然出生性别比的研究一直比较缺乏。人的出生性别比正常范围为102~107,国内一般都是以其上限作为标准判断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程度。但是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双生子信息探讨双生子出生性别比特征。研究表明,中国1989年双生子出生性别比为104.87,在女性主要生育年龄阶段生育的双生子出生性别比是相当稳定的,比较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出生性别比。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不仅普遍偏高,而且随女性生育年龄变化的模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陈德祥 《西北人口》2007,28(5):93-96
本文以"四普"、"五普"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湘西州出生人口性别比调查数据,对湘西州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民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对策,为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引言 (1)根据国际上大量的持续一、二百年以上的人口统计数据,生物学意义的(无人们社会行为干扰的)人类正常出生性别比为106左右,即每100个女婴对应106个左右男婴。根据国家计生委组织的1988年千分之二生育节育调查,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出生性别比,除个别年份出现过随机波动外,均处于正常值(106左右)范围。1980年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开始升高。第三次人口普查给出的1981年出生性别比为108.5;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给出的1986年出生性别比为110.94;1988年2‰生育节育调查给出的1987年出生性别比为111.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汇总资料给出的1989年出生性别比为113.8。1953,1964,1982与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0—4岁儿童性别比分别为107.0、106.2、107.1与110.2。  相似文献   

15.
曾毅 《人口研究》2001,25(6):75-77
1 建立农村储备积累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很多农民超生、利用B超进行非法性别鉴定 ,流产女婴保胎男婴、不生男孩不罢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养儿防老。在缺乏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 ,养儿防老的现实需求大大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不少地区实际生育率的居高不下、出生性别比的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 ,全国平均出生性别比已从 1981年的 10 8 5上升到 1989年的 113 8、1995年的 115 8;0~ 4岁性别比从 1990年的 110 2上升到 1996年的 12 0 0。这些是全国的平均数字 ,农村落后地区的出生性别比与儿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最近两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的人口抽样调查汇总数据对云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80年代开始就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但云南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云南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凸显出来,2005年之后一直处于110-113的水平之间,波动变化较小;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失衡的水平与全国相比有所降低,但失衡的程度却在不断加剧;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随孩次的增加而升高的特征;另外,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区域差异特别明显,这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各州市之间.为了实现优化云南省人口结构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提出了一些治理性别比偏高的治理对策和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成效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在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出生人口性别比经历了从不正常到趋于正常的发展过程:1980年代中期开始失衡,1990年高达117.1,列全国之最。由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引发的人口安全问题引起了浙江省的高度重视,较早开始调研并采取了标本兼治的措施。经过全省上下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攀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并在“十一五”期间呈现稳中有降、趋于正常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8.
对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的分层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郭志刚 《人口研究》2007,31(3):20-31
本文对以往出生性别比研究中的若干观点进行了学术评论,并讨论了个别经验统计分析中的方法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非线性分层模型将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1‰数据和1999年的地区级生育政策数据结合起来对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育龄妇女现有子女数量及性别和一些社会特征对出生性别比存在单独的影响,并且肯定了生育政策既存在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也通过其与妇女以往生育结果以及其他社会特征之间的交互效应来影响出生性别比。  相似文献   

19.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情况下,浙江省湖州市却连续24年保持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  相似文献   

20.
从江县是贵州省最边远的县份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3%。最近,笔者对该县1993—1995年出生性别比状况、成因作了分析。 1 从江县出生性别比状况 从江县是个多民族的县份,境内有苗、侗、壮、瑶、水、汉等兄弟民族,由于各民族生育观念、生育意向、生育行为不同,所以从江县的出生性别比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3年的出生总计性别比分别是129.6、127.1和112.4,比国际公认的出生性别比生物学范畴106左右,分别高23.6个百分点、21.1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本文出生性别比偏离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