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张艺谋电影的符号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重要符号学理论的梳理和研究,可把电影符号归纳为浅息符号、征兆符号、替代符号、情绪符号、比喻符号、象征符号、语言符号七类。据此探寻张艺谋电影符号运用的规律,张艺谋电影明显具有形式性、独创性、连续性、多义性有机结合的符号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3.
在当代的中国美学研究中,艺术批评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观点把艺术批评明确地归入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美学史的研究则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美学理论家的身上,而对艺术批评家,如丹纳、勃兰克斯、莱辛、许莱格尔兄弟等,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这种偏见,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的确,批评家极少有系统的、完整的逻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也不是从哲学体系中去推导美学理论,他们侧重研究的往往是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史和艺术思潮等艺术现象,而且多数是零碎的、即兴式的思想。这样,批评家无法在美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位,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相似文献
4.
康德说我们的悟性把规律加于自然界。在对美的本质所切入的悟性中,一般都离不开对美的主体结构,以及主体与对象的各种关系的深层剖析,而对主体之所以产生美感的生理机制的掘进,似乎更显得亢奋和专一。这样,所获的成果也只涉及到人的生理机制,(我称之为审美主体的个体效应)并被局限在美的个体(狭义的主体)与对象这一逻辑圆圈小而显得狭隘和机械。如苏珊·朗格的情感说,弗罗依德的以性欲为基因的潜意识理论等。 正如美的对象总是通过某个具象显示出生存价值一样,对审美主体来说,不但离不开个体效应,而且正是通过其中具体的某个人最终实现价值的。但人的本质终究不是孤立的生理性体现,正如马克思指 相似文献
5.
单立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
本文认为杜十娘之死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压迫的必然结果,也是杜十娘自身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十娘之死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雄辩地证明了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理学虽然不能作为美学体系来对待 ,但其哲学范畴往往又与美学范畴有着丰富的联系。新理学的最高境界是同天境界 ,它有两个基本规定 :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个体体验的工夫 ,这两点也是中国美学的基本规定。本文从大全、觉解、同天境界等范畴入手 ,论述新理学境界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洪义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95-97
新世纪武侠电影注重影像造型,更多挖掘电影的视听元素,充分调动色彩和道具的作用,选取极度唯美的场景,运用数字化特技设计的武打场面,表现了视觉中心的关学取向。客观上说,这对于吸引观众对武侠片的热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以视觉快感为导向的创作倾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有些电影的晦涩难解,影响武侠电影中侠文化的弘扬,从而导致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匮乏。 相似文献
8.
论丑在美学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丑”在古代处在一种被排斥的、非独立的状态之一。“丑”在近代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其从属性的地位,而且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系列深化。“丑”的异军突起,促成了“崇高”和“滑稽”范畴的独立;“丑”的不断渗透,加剧了“悲剧”和“喜剧”的对立。近代美学不仅因“丑”的介入而实现了其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且还走向极端,引出了作为美学范畴的“荒诞”。可以说,“丑”是美学发展史上的催化剂,而审丑也标志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 相似文献
9.
谢晋的电影创作始终以伦理价值关怀为中心,是现实主义的,但又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关注时代政治,却并不以时代政治为重。敢于在一个伦理禁忌的时代逆向追求,谢晋的电影创作属于时代,又超越时代。谢晋电影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对人性美的呼吁、对伦理情节剧的开拓、对悲剧美学的探索等,必将为中国电影史的书写留下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0.
风格是文艺学、美学中的重要理论范畴。艺术创作实践中,风格现象纷繁复杂,因此,风格理论研究的难度也较大。尽管前人曾对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如何把风格问题放到整个文学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艺术风格的美学规律,确立其应有的美学地位,从而指导和推进创作和鉴赏实践,至今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所作的探索,也只是一种尝试性的工作。一、风格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辨析风格是什么?这是风格论研究首先碰到的理论难题之一。对此,历代风格论大家曾作过多种阐释。这些阐释便构成了风格论研究的基本历史线索。我认为,风格美学理论的历史演变,大体经过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首先是“客体风格论”阶段,即以古希腊亚理斯多德为代表的“语言形式风格说”。亚氏在《修辞学》和《诗学》中把语言作为风格的同义词来研究,不但从语言学与修辞学角度把风格看作一种 相似文献
11.
阿恩海姆的电影美学思想是其视觉理论的一部分。阿恩海姆运用格式塔理论,深刻论述了无声电影的美学本质的独特性,突出研究的是电影的本体论问题,对电影心理学也有独到的贡献。但从整个电影发展的大视野来看,阿恩海姆的电影理论对有声影片的否定还是过于武断。 相似文献
12.
莫里茨·盖格尔作为现象学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现象学美学理论中,通过考察审美判断确立出三种价值与三重自我,他对存在的自我与艺术的积极内容价值的论述启示我们艺术和艺术家须保持其深刻而高尚的纯粹性。 相似文献
13.
浅论电影“暴力美学”的美学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美学”一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一个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暴力美学”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电影、漫画、游戏等领域,它与时尚和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流行文化。然而,“暴力美学”到底是不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它到底有何功能却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电影暴力美学本身有它的美学功能,“暴力美学”有助于人类内在暴力冲动的疏导与宣泄、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快感和审美愉悦,同时,暴力美学也满足了人们追求刺激、享受“美感震颤”的心理需求。最后,暴力美学可以满足人们的窥视和好奇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荒诞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国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60-6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范畴的主角,伴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受的不同体验和理解,荒诞的意义不断扩大和延伸,它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和美学倾向。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来探讨荒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禅”语境下自然物象的呈现方式与传统的“电影赋比兴”手法有很大区别,其联想与譬喻的成分大幅度地减少;中国电影中那些有违常理的“叙事变奏”往往与禅宗“反常合道”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这成为影像媒介建构禅意旨趣的重要手段。“静默”作为一种感性化的视觉体验,其所代表的恰是中国电影与“禅”在审美追求上的一致性。无论是中国电影对“无我之境”的自觉追求还是时空幻化所展现出的“圆融”观念,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以“禅”为内蕴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电影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点”、“空白”和“隐形的联结环节”,正是它们激发了观者创造性的理解力,使电影产生一种活力性或张力,召唤观者介入到电影所叙述的故事中去,去发挥自己阐释和想象的自由。视域互动模式的核心范畴是“游移视域”。电影的理想路径应该是一种视域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魏波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54-59
论述了经典时期一系列电影理论家关于电影基本元素的理论,重点阐述了电影本体论美学从
萌芽、发展到成熟,提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在实践创作与理论的拱卫下成为了艺术。 相似文献
19.
文化困窘中的电影美学李建东电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走到一个进退维谷的困窘境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电影已从昔日“皇帝的女儿”降到今日“大众的奴婢”的地位,中国的电影业到了重新审视自身、抉择出路的时候。当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捣那个后来被人们叫做电影的玩... 相似文献
20.
"清"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清"作为自觉的文化审美追求起源于先秦道家哲学思想,它既是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清"之风盛行,影响遍及人物品鉴、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等领域,"清"的人格之美、风度之美和艺术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精神,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对后世文艺作品的审美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