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管理是关键。因此,我国政府应借鉴西方国家公共治理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确保社会公平,发展全民社会。政府与公民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建洪  田雪梅 《兰州学刊》2007,(12):51-53,129
公共理性是有限理性和渐进理性,是公共智慧、累进常识和演进性的公共规则,是发展理性、公民理性.它表达的是公正理念,倡导的是社会合作,运行的是共赢思维,发展的是公共治理的逻辑.其核心是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利益的协调性;任务是为政治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合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尺度.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用公共理性理念来规导和展开公共治理,在公共治理中实现公共理性,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意味着社会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调适与共生,在平衡中促进社会有机体的稳步发展。它要求全社会公共舆论的争鸣与对话,而不是一种声音。公共舆论的适度自由与相对独立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现阶段发挥公共舆论的引导、监督、批判、警示的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公共意识及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多元主体共生、共存、共享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现代公共意识.但是,目前我国社会的现代公共意识并不尽如人意,并且给社会造成了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提升社会的现代公共意识.基于此,本文考察了现代公共意识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现代公共意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个人自身的和谐;有利于人际之间的和谐;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共意识的生成与公民的社会建设参与具有内在关联性。现代公共意识的生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现代公共意识为社会建设提供伦理支撑;现代公共意识的建构需要公民在社会建设参与中去完成,现代公共意识有助于解决社会建设参与的瓶颈问题,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当前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现代公共意识的培育,以此来促进公民的社会建设参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系列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发,暴露了我国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基层治理模式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在深刻反思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把各地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经验汇聚成制度化成果,从地方治理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路径.走向现代公共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的公共理性之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制度化参与公共治理过程,并在完善公共治理的基础上,构建"地方公共治理、跨区域的府际合作治理、官民合作治理、社区公民治理"四者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的"大治理"模式,是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公共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务员道德失范原因研究:公民公共精神的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界对造成中国公务员道德失范原因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现有研究成果不同程度上揭示了造成中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但现有成果的解释力依然不足。公民公共精神是包括公共意识、公共正义、公共情怀、公共道德、公共参与的动态综合系统。实证调查显示,公民公共精神存量不足是造成中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治理中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现状,必须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为反腐倡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公共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公民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公共精神从根本上源于市场经济催生下的公共生活的呼唤,它的生成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生活的发育相契合的过程。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长足发展使公共精神生成获得了原初驱动力,但由于中国民间公共生活尚处于发育时期,我们不能奢望在短短20多年市场取向的变化中培育出完善的公共生活伦理。基于这种认识,则应该适应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步调,将公共精神的培育置于其中,努力创造能够激发公民公共精神的制度安排和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9.
公共精神:公共管理的核心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华  赵海林 《天府新论》2008,(6):102-105
公共精神居于公共管理的核心地位,但却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被人们忽视.以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公正精神、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内涵的公共精神,是公共管理运行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因为公共精神不但契合着公共管理的本质与功能,而且为公共管理的合法性提升以及社会净化提供着精神源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公民美德教育、公民社团的培育、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是当代中国公共精神塑造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共精神的人文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精神包括个体主义精神、理性精神和整体利益精神三大要素,我国目前的公共精神建设的问题可以从文化中找答案,一是传统文化的缺陷,一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不均衡.应大力提倡和发展公民社会文化,以推动公共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