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列宁立足于俄国国情,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争取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经认同及初步阐释、阐明、完善、实践及完成四个阶段,阐发了他对"民族自决权"原则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族自决权"思想.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的一致性与矛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对于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巩固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因而成为国际政治中两项最基本的原则。然而,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主权国家布满整个世界的现实,进一步突出了国家主权原则的重要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民族自决权原则自然与国家主权原则相矛盾,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主权国家的稳定与统一。西方大国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因此,必须重新界定民族自决权的含义,使之与国家主权原则协调起来,以顺应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决权原则主要适用于原殖民地国家和主权未确定之地区,在当代成为一些地区和民族争取独立主权和摆脱外来干涉的国际法依据。国际法时民族自决权原则的适用做了很严格的限制,无论从法理还是从实践,民族自决权原则都不能成为台湾当局进行"公投"的依据,相反,民族自决权原则应当成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涌现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以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为其理论依据,提出“民族自决权至上论”。这一思潮的泛滥,使世界上许多不明事理的人们难辨是非,使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遭到曲解,进而使一国主权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与世界的安宁。文章从现实的角度对民族分离主义作出理性分析,从国际法角度对民族自决权进行法理阐释,澄清两者的关系,力图寻找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决权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今天却被当作了民族分离和民族分裂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澄清民族自决权的涵义,阐明了其本质特征,说明了民族自决权与民族自治权的关系,论证了民族自决权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的今天,民族自决权成为民族分离主义的理论依据,并对国家主权原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家主权与民族自决权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相伴而生,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并不意味着两者简单的对抗。在绝大多数国家获得了主权和独立的背景下,民族自决权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行使也要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决权原则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它在初期是针对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也适应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自决权作为世界上各个被压迫国家的民族和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同时在反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和主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60至70年代后,一系列国际法原则对殖民主义时期起重要作用的民族自决权原则进行了一些新的明确规定,即国家主权大于民族自决权,由此触发了西方少数代表人物的反对。  相似文献   

8.
作为列宁民族理论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民族自决权",在指导俄国革命、苏联创立以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新环境下,民族自决权实施的主体与时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上的转变。系统梳理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由来与基本内涵,深入挖掘其隐含的民族联合与民族自治思想,根据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现实需要,对其进行重新阐释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环节。二十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迈向实践形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随之进入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面临着新考验。列宁和卢森堡从各自不同境遇出发观察分析新的时代问题,在民族自决权问题上形成各自观点的同时也产生了分歧。围绕民族自决权理论的本质、运行原则、实施策略等议题,他们之间爆发了三次激烈的论辩。观点的分殊源于两人所处社会背景、研究路径以及逻辑理路等多方面差异。但是,这种论争并非迥然异质的,本质上属于革命阵营内部面对具体现实情境时的策略方法之争,实质上促进了民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卢森堡与列宁民族自决权问题进行理论透析,不仅能够厘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脉络,而且可以据此进一步评估民族自决权理论对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决权在推动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以及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统治的运动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虽然它已发展成一项国际法基本原则,但从国际法律文件和国际法院的实践来看,其适用和行使有严格限制。民族自决权的行使不能破坏国家政治统一和领土完整,且主要适用于联合国托管下的非自治领土和处于殖民统治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此外,是否允许既存国家的一部分从该国脱离,各国分歧很大。因此,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权原则还很不成熟,不应成为一国国内的少数人群体脱离本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从开始提出联邦制、民族自决权到最终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最佳方案,经历了一个认识、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 90年代原南斯拉夫地区持续不断的民族冲突 ,是民族主义在内外各种刺激下不断发展膨胀的结果。南民族冲突表明民族自决权原则正在陷入困境 ,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全球性与民族性之间矛盾的复杂性 ,透射着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发展民族自决权 ,树立全球意识 ,摒弃种族优越意识、文化中心主义和普世思想 ,是缓和乃至减少民族冲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来,第三世界民族人权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在一系列决议文件中对民族人权的国际保护作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民族自决权和民族发展权。这些规定对于促进民族人权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提出“入联公投”并不具备任何法理上的依据。台湾不具备加入联合国的资格,不存在民族自决权问题。公投不等同于民主。  相似文献   

15.
民族分离主义是民族主义极端化的产物,与恐怖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常常被认为是恐怖主义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民族分离主义不管以何种形态出现和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谋求政治目标的合法化和实施手段的暴力恐怖性是其普遍形式。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要求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实践民族自决权,其实是对民族自决原则的曲解和滥用。在当代世界民族国家格局业已形成的情况下,应将民族自决权理解为民族国家的全体人民的权力,即全民公决权。因此,决不能将具有民族和宗教背景的恐怖组织视为相关群体的代表,更不能为了自身利益以种种理由对他们的恐怖行为予以支持和纵容,否则,只能扩大恐怖主义的群众基础,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从而掩盖民族分离主义极端性、残忍性的恐怖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的思想扬弃。在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的正确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香港特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比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要大,比联邦制国家的成员国的某些权力也要大,但这种高度自治权的性质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地方自治权。香港特区和其它省、直辖市的法律地位一样,都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社会少数人鼓吹香港拥有所谓的"民族自决权""次主权""固有权力""剩余权力"等,是有意或无意地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结构实行的是单一制,是有意或无意地把香港特区视为联邦制成员单位、独立或半独立政治实体。  相似文献   

18.
之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在确实存在国家主权“相对化”情形的状况下,有关既存主权国家下的民族得以藉由对以与领土变更相关的事项为客体的民族自决权的行使,并通过具体实施作为上述权利实现方式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全民公决,以决定身处的领土是否独立或归属问题.然而,国际法就全民公决有效实施的程序性规则所出现的法律规定的空白,使得有关民族在具体实施全民公决时面临着严重阻碍.因此,为使国际法意义上的全民公决得以有效实施,必然需要对相应的程序要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决权是当今世界普遍承认的基本人权 ,但是国际社会上对民族自决权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分歧。从民族自决权的由来和确立、当今国际社会有关民族自决权的分歧以及我国对民族自决权的基本立场三个方面 ,结合历史和现实系统阐述了民族自决权的若干重要问题 ,从而力求澄清对民族自决权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决权”原则是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民族问题提纲》、《论 民族自决权》、《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对民族自决权原则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