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艺术价值秦德君整体看价值就象一座大观园,如果不走遍全园,只盘桓于某一处,那么虽然有滞湘馆之清雅、衡芜院之幽冷、怡红院之明丽、稻香村之野趣,也只是一处一景而已,很难看出园之“大观”.看出整体的妙处。《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如果不是着...  相似文献   

2.
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后,两百多年以来,探求大观园在何处者甚多。概括起来,就是所谓南北之争。主北说者说在北京,主南说者说在南京。而主南说又分随园说、张候府说和织署说。此外还有主南说派生出来的主苏州说和主扬州说。本文沦及的是,金陵(南京)何处大观园?  相似文献   

3.
王人恩 《东南学术》2006,(2):161-168
大观园是<红楼梦>所创造的一个典型环境,它是作者凭空创造的,还是有生活原型?这一争论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或主"南京随园说",或主"北京恭王府说",或主"江宁织造署西花园说",或主"大观园在<红楼梦>里说".文章对上述诸说的依据和得失进行了梳理,认为"大观园在<红楼梦>里"一说符合作品实际.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有人说:《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是一部谈情说爱的爱情小说。是小说,人物、事物情节、时间、地点就是塑造的。”“贾府、大观园可东可西、可南可北、没有什么原型,就在《红楼梦》中。”脂砚斋说的一些话“奇奇怪怪,是故弄玄虚。是假冒的,卖弄的、说教的、胡诌的、轻簿的、不通的、无用的”、“质量低劣”。《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按这些人的说法,“红学”的内涵、外延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5.
“十字令”共10句,每句开头为数字,由小至大,依次排列,其形式工整,寓庄于谐,或塑造人物形象,或反映社会现象。古往今来,有许多“十字令”广为流传。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作者用此形式为一清客画像: 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纸牌,九品头衔,十分和  相似文献   

6.
一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多义的,不可以一语指实,这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多义”,总有一个是基本的;也有人说《红楼梦》的内在意象和读者的审美体验均带有一定模糊性,很难对审美对象做出精确的质的界定,这也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模糊”,总有一点是明确的;还有人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说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某些差异,这是否也有道理?也有,但不管怎样“差异”,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的、“明确”的、“一致”的是什么呢?即:哭泣。读者的眼光可以有种种,有人看到了“淫”,看到了“缠绵”,看到了“病”和“梦”等等,但谁都无法否认《红楼梦》写的“哭泣”。大观园女儿没有  相似文献   

7.
(一)去年六月十六日至二十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威斯康星大学红学者余定国提出的《红楼梦里被遗忘的第三世界——旨在批评余英时的两个世界说》论文,认为他父亲余英时(耶鲁大学教授)“两个世界”的看法不够全面,还有第三个世界,即太虚幻境、大荒山的抽象世界。其理由是:首先,大观园的世界是否理想,无法全然确定;其次,所谓“理想世界”的“情、清、真”,乃是着眼于那些住在园里的人。太虚幻境乃是针对园内的生活加以批判,它是寄存在故事里,同时又超越故事而存在的第三个世界。透过这个世界的人物之“眼”,我们看到大观园实在不是清洁而是污浊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贾元春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角色。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对她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这个人物的影子始终笼罩着整座大观园。在宗族关系上,她是贾府“老祖宗”的孙女,在政治上,她却是贾府真正的“老祖宗”。因此,每个爱读《红楼梦》的人,恐怕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体现《红楼梦》深刻的社会政治主题,曹雪芹应当给贾元春安排什么命运呢? 最早回答这个问题的,是高鹗和程伟元。他们在续书第九十五回写道:“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  相似文献   

9.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文系九六级 (二 )班高志忠同学题为《智慧艺术与现代公关——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我见》在国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2 0 0 0年第 1辑刊发。这是中文系举办“学生论文报告会”以来学生作品第二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此文的发表是中文系多年来重视学生科研实践的结果 ,更是中文系举办“学生论文报告会”以来杰出的成果。中文系学生论文在国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上刊发@张东虎  相似文献   

11.
刘梦溪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红学五题》中的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与红学》,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常有一种说法,从一九五四年批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以后,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红楼梦》。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在一九五四年之前,《红楼梦》研究的主导的观点和方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国内两本“红学史”专著,一本是郭豫适的《红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王人恩迄今为止,“红学”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其间经过前贤今哲的苦心经营和辛勤搜求,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已收集甚夥,尤其是一粟所辑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的问世,给“红学”之研究功莫大焉。《红...  相似文献   

13.
在红学史上,从18世纪中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到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诞生前的《红楼梦》研究,学界统称“旧红学”。由“旧红学”到“新红学”的变革,《红楼梦》“甲戌本”的发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是1927年,胡适偶然购得一部仅残存 16回的《红楼梦》早期稿本过录本,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第一回楔子中称此本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故称“甲戌本”。这个抄本的发现在学界引起了轰动,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关于《红楼梦》的随笔类论著,种类很多,这类论著对于了解《红楼梦》研究历史情况颇有用处,这里仅举三种,略予评介。一、“黍谷居士”《阅红楼梦随笔》乾隆年间,除抄本《石头记》上“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注以外,把对《红楼梦》的评论写成专册流传下来的,据今所知,《阅红楼梦随笔》恐怕要算是最早的一种了。书中《红楼梦记》文末署“甲寅”,应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此书原系抄本,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已据拜经楼抄本影印。《阅红楼梦随笔》是总题,署“海昌黍谷居士周春著”。全书计有《红楼梦记》(有似全书的序)、《红楼梦评例》、《红楼梦约评》等。此书主体是《红楼梦约评》,分条评述,各条内容,先后互不连属,文字也多寡参差,短则三言两语,长或二三百字。  相似文献   

15.
“冷月葬花魂”——《红楼梦》小札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了题目,也许有读者会怀疑:别是搞错了吧,哪儿来的“冷月葬花魂”?我们只知道“冷月葬诗魂”。那是《红楼梦》里“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中林黛玉的警句。当时湘云出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又叫好,又跺脚,几乎为之“搁笔”,幸好想出这一句来,才将对方压倒。怎么“葬诗魂”现在变成“葬花魂”了呢?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这已为许多学者、专家所认定。近来读《红》发现,即使是名家妙手的高鹗也有笔误。《红》书第一百一回“大观园月夜警幽魂,散花寺神签惊异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北京版,四卷本第1182页),前后一照应,就可看出,高鹗笔下的月亮差了半个多月的“节气”。  相似文献   

17.
第一个为《红楼梦》题诗并用诗来评价《红楼梦》的女诗人是谁?我们查证了有关资料知道,就是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女诗人宋鸣琼。她的题《红》诗如下: 好梦惊回恶梦园,个中包括大情天。罡风不顾痴儿女,吹向空花水月边。病躯那惜泪如珠,镇日颦眉感叹吁。千载香魂随劫去,更无人觅葬花锄。欲吐还茹恨与怜,随形逐影总非缘。自来独木无连理,甘露何曾洒大千。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三年,《学习与批判》第二期率先发表了徐缉熙的《评<红楼梦>》,其后,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大量评论《红楼梦》的文章,出版许多有关的著作。在当时发表的文章中,流行的有如下几个观点:一、《红楼梦》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二、第四回“护官符”是“全书总纲”;三、《红楼梦》“写的是政治斗争,爱情不过是掩盖”。作为学术问题,这里仅就上述观点说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王希廉先生一八三二年在《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卷首《红楼梦总评》中说: “五回…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 他第一次提出一种假说,来说明《红楼梦》的大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纲目说”的滥觞。这种理论,把《红楼梦》分为“纲  相似文献   

20.
(一)《红楼梦》里的睛雯和贾宝玉是什么关系?有人说是“平等友谊”关系,又有人说是“爱情”关系,还有人说得笼统些,是“亲密”的关系。当然,晴雯最后向宝玉表达了爱情,那就是她被撵出大观园而含冤将死时,在向唯一前来看望的宝玉诉说冤屈和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