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产业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借助国家强有力的保护,这种"政府+市场"的模式也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范本。以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大片为导向的电影产业化之路,迅速扩大了电影产业的规模效应,但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矛盾,如,以大片为主,中小成本影片发展不足,影院观影群体过分单一等,并已经影响到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放开本土电影市场,随着"中美电影新政"的实行,国产电影遭遇到更大的市场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出台更多的政策保护国产大片,不如把功夫放在加强国产电影市场的完善之上。  相似文献   

2.
"陡转现象"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坐标,关于这个现象的分析对于研究早期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以及中国电影发展的脉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陡转现象"的发生给中国电影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正面的商业效应使中国电影从业者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巨大潜力,负面的恶性竞争也使人们看清了产业结构上的重大缺陷.它所带来的国产商业类型电影的发展和与之相伴的负面效应为中国电影业和中国电影人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正在称赞印度有个全球知名的宝莱坞,印度的媒体正在报道中国电影产业五年后就会超过印度和日本。《印度时报》报道说,2010年中国国产电影的出产总数高达500部,电影产业票房收入达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对于当今电影行业,部分电影业人士吹捧现在的国产电影行业的票房如何之高,但这些好像和观众没有多大关系。客观上来说,观众确实越来越多,但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很多失望的电影。国产电影近三年的发展表现中国国产电影在最近的三年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其表现主要包括:第一,中国电影近年来再基础设施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电影院线制和多厅影城建设有一定效果;第二,电影的商业模式趋向成熟,包括大片运作、演员选择、宣传推介、产业链延长等;第三,电影票房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第四,政府支持,包括在国  相似文献   

5.
国产电影的国内票房在近两年取得的成功,不仅提升了电影创作者的信心,而且为其优化创作思路和方法提供了方向。随着国内票房增长点向中国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移动,影院的地点特征和观众的消费逻辑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已经在题材的选择和故事的叙述设计上显现出来。以当前观影的消费逻辑为出发点,通过叙事和运镜体现"经典电影"题材的诗性,是提升国产电影意义生成机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0周岁的中国电影交上了一份亮丽耀眼的成绩单。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从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初到2010年,中国电影用9年时间实现了百亿梦;又用之后的3年完成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拓宽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需要进行系统的探索。2012年的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中,传统的推广模式包括政府主办、商业宣传、民间活动和媒体等占据主导,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不同媒介跨界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实现海外市场竞争,需要直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借助于走向世界的市场机制和新的战略,寻求国产电影海外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真正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7,(2):59-64
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民族性的问题需要再次被提及。在电影产业化语境下,我们应当尝试将类型电影经验与中国民族性特征相融合,同时还应对电影民族性有更具开放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更新是中国电影民族性的表现;关注和反思中国社会现实也是电影民族性的体现;传达当前社会人们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样是建构中国电影民族性的有效方式。中国电影民族性的建构,不但可以为中国电影打下牢固的文化根基,也可以强化本土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同,有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2014年国产电影创作生产数据的分析,得出"网生代"助推"轻电影""粉丝电影"及热门IP改编电影,3D电影制作持续升温,新生代跨界编导的中小成本电影挤兑资深编导商业大片市场份额,"主旋律"电影在积极尝试类型化创作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一个国内市场的经济学模型,来阐释美日两国电影产业之间不断变化的竞争平衡关系,可以验证如下假设,即日本的国产电影市场份额减少是因为对美国电影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对日本本国电影的消费速度。根据美日媒体产业发展的数据资料(1955-2000)得出的结论支持了这一经济学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