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理论,源于对长期以来精英知识分子文化传统的纠偏、对"大众"文化的历史考察和积极意义的充分发掘,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和再定义,提出了"文化即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理念,在西方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理念及其文化"关键词"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学界及出版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将持续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国家极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雷蒙·威廉斯创立的文化唯物主义是种新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他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唯物论;特别是在构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核心范畴中,用别样的视角,原创性地阐述了文化观、重新评介和阐发了对"基础——上层建筑"的解读。理解和理清这两个核心问题是认识文化唯物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复杂性和开放性的局面,出现了苏联、中国和西方三种形态,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差异性和对话性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而多样形态的形成除了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外,还需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加以探讨,这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新视角,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首先,马克思主义同各国文化的结合,必然促进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新发展;其次,多种形态美学、文艺学的对话必将给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发展带来活力;第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研究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视角,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去阐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情感结构是雷蒙·威廉斯整个学术生涯中持续关注和思考的一个核心范畴,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被一再论述并不断修正,得到了系统的延伸和发展。情感结构为我们把握历史和现实找到了一条极富启示性的道路,也为我们剖析文化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对情感结构的生成、发展脉络及其意义和内涵进行梳理,是了解威廉斯整体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近年来人文学科关注的焦点,也是文学与美学话语论述的对象。马、恩在创建唯物史观过程中,既确立了文化问题的唯物主义解释原则,把经济和文化区分为基础和上层建筑,但是也强调文化的相对自主性,揭示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之间更复杂的关系。威廉斯在20世纪中后期的资本主义历史语境中,面对工人阶级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兴起,建构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突出文化生产的社会性、物质性。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模式之外,提出了大众文化的建设性维度,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化的形态和社会功能的理解。这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漫长的革命: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问题与理论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传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发展。与布拉格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阿尔都塞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不同,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以当代大众文化所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英国工人阶级的审美经验,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复杂性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主要贡献包括:(1)论证了文学和审美的物质基础;(2)重新研究和思考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3)关于当代大众文化实践积极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雷蒙·威廉斯在现代"悲剧死亡论"的众声喧哗中,重新冷静地思考了悲剧的现代性问题。他从情感结构和生活经验出发,把革命与悲剧联系起来,通过对"自由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所表征的悲剧观念、革命观念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现实反应和情感结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现实革命行动的必然性、革命目标的绝对性、革命信仰的不可磨灭性和革命行动过程的悲剧性;在文学批评层面,他通过布莱希特探寻现代悲剧意识与未来的革命形式,认为革命的艺术家需要通过艺术形式的构造张力来突显当代意识形态的虚幻性和欺骗性本质,激起人们的悲剧意识和革命观念。威廉斯的悲剧理论与文学批评相互呼应,最终形成了对现代社会悲剧观念转型之际的重要理论构想,为转型时期的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延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转向。  相似文献   

9.
雷蒙·威廉斯对巴赫金的接受,始于19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中对沃洛希诺夫/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的聚焦,并接受其语言是活动,语言有历史,具有符号的双重性的看法,并得出将语言视为与社会、经验的接合表述的结论。进入80年代之后,雷蒙·威廉斯开始自觉地赞同巴赫金小组的社会学诗学,并与自己的文化社会学结合起来,某些理论表述也开始巴赫金化了。1986年,在其最后的著作《文化研究的未来》和《文化理论的应用》这两篇文章中,雷蒙·威廉斯将巴赫金的理论称为有意义的文化理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巴赫金思想对雷蒙·威廉斯的影响虽不具有原发性(即影响的最初来源),但具有催化性(在关键时刻推动了接受者思想的自觉)。后期雷蒙·威廉斯对巴赫金文化理论的接受明显受到了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影响,并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将巴赫金思想命名为有意义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呈渐趋加强的态势。到世纪末 ,可以说已蔚成风气。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积极成果 ,以创造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后理论"时代我们需要反思和检视理论的弊端,在面向当代、面向文艺和社会现实中实现理论的健康发展和更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而言,其理论更新的力量应当而且也只能从自身的经验中发掘。只有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如何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在与历史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的对话关系中深化和丰富自身的传统,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继往开来。《文化唯物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以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范式与文学经验为对象,从这一特殊而又重要的理论传统中充分汲取了智慧和经验,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发展和理论更新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2.
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乡村和城市的意象,对英国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制度、权力关系、文化现象等作了一番深入的思考。该书继承并修正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是20世纪生态批评和空间批评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3.
威廉斯的“文化”定义一面为学界津津乐道、引为正典,一面却又遭遇着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的粗暴误读。因此,有必要重新回返1950年代后期英国的社会历史情境,在多重结构性因素的参照之下,读解并勾连起威廉斯早期文本中的“文化”思想,进而探析威廉斯的“文化”定义之于“文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文化学家威廉斯赋予文化以新的含义,开辟了从社会大视角和多语境角度诠释文化的新领域,创造了感觉结构,建构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文化霸权理论。随着文化研究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威廉斯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英国式重建的过程中,雷蒙德·威廉斯通过融合本土的文化分析方法提出"文化唯物主义"这一概念.这种重建工作可以界定为"以文化唯物主义为视角的释义重建",主要包括从"二分"到"总体"、从"决定"到"颠倒"两个方面.同时,威廉斯的这种重建工作深受以卢卡奇、阿尔都塞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式的影响,本质上是一场"英马式的西马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学界对雷蒙德·威廉斯的研究多侧重于其文化研究理论,而相对忽视了对威廉斯改造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这一过程的经验总结。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整体视野出发,我们能够发现威廉斯更加重要和特殊的理论贡献。确切说来,他将英国文学批评传统中的文本细读法、语义学批评等研究方法应用到对文学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研究中,形成了“情感结构”等马克思主义自己的批评范式,并进一步提出指向实践的“共同文化”理想,促进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旧交替。梳理和发掘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威廉斯的理论贡献,也能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如何从自身以及民族文化的传统中汲取营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者在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并没有完全照搬原有的理论模式。他们从意识形态与形式的关系入手,从整体的文化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与文学、文学形式以及作为文本的通俗文化形式,如电影、电视、广告等媒体话语中所体现出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力的压迫与争斗,以及艺术生产形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视角,克服了原有理论体系过于依赖无意识等心理因素的弊端,将意识形态与文学、文学理论、文本形式以及艺术生产形式等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确证了意识形态的物质性。  相似文献   

18.
伊格尔顿对雷蒙·威廉斯的文化观既有批判亦有认同,但并未有过从早期否定到后来肯定的态度转换过程。一方面,伊格尔顿批评威廉斯的文化观过于宽泛,忽略意识形态与文化斗争,带有民粹主义、经验主义、政治渐进主义等诸多弊端。伊格尔顿的批评意见大都得到威廉斯或直接或间接的回应、反思与更正。另一方面,伊格尔顿又汲取了威廉斯文化观的理论营养,接过了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大旗。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批评与肯定意见均在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考察中得到或隐或显的延展、发酵,两相参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伊格尔顿文化观的来龙去脉及其一以贯之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学术论争。其中三个最重要、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的论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性质问题的论争。在当前,汲取论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休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下的一个次级概念,"文化唯物主义"用以定义威廉斯、汤普森等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所开创的那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它是第一代英国新左派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索的思想结晶,为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