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继承·创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科技发展中,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突破和超越,综合、扬弃、改革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并从八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统治型行政文化和管理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表现出民本位、有限性、责任性、高效性、参与性等特征。在我国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的途径应当是对我国现阶段行政文化中的三部分内容分别进行合理扬弃,使其有益成分和先进性特征实现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上对"农民工"的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农民工的维权、农民工的医疗等问题都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进城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语言生活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受经济利益、社会动机和地位意识的驱动,为了改善自身形象、融入城市,农民工在语言态度上采取了推崇普通话而扬弃家乡话。任何一种方言都负载着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扬弃了自己的方言母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放弃了一种优秀的地方文化。因此,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当加强群体方言母语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萨特最为关注的哲学问题。萨特宣扬的自由观的理论前提就是“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哲学命题。而颇具操作性品格的核心观点则是“自由选择论”。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由观 ,因而注定是孤独的 ,不融于世的。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这一思想遗产进行审视和扬弃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批评的宏观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社会历史批评进行了宏观上的梳理,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对社会历史批评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和改造,将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置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绝不仅仅限于社会历史批评这一种方法,而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手段,它是文艺理论批评的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平等”观念只是一种历史的规定,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其是否过时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平等”说到底只是一个前共产主义的概念。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的异化被历史地扬弃。财富的尺度发生历史性的改变之际,使“平等”和“不平等”及其关系成为问题的问题域本身便被历史地超越和辩证地扬弃了。  相似文献   

8.
麦金太尔认为,要对道德合理性原则进行重构就必须复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是以形而上学的生物学目的论为前提、以希腊城邦伦理为基本维度、以善的生活为核心要素的。在批判继承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麦金太尔指出:德性是一种获得性的人类品质,是通过实践而获得的内在善物,实践的完整性要求实践主体践行德性。这是对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回归和扬弃,也是对道德合理性问题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核心问题是以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思想,尤其是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及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的理论,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人试图以股份制去实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论点进行对照,指出后者与前者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扬弃”。文章围绕两种对立的“扬弃”从三部分展开论述:一、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二、在社会主义体系中,股份制不能成为对公有制的扬弃;三、股份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应有一个适度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核心问题是以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思想,尤其是股份制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及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的理论,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人试图以股份制去实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论点进行对照,指出后者与前者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扬弃”。文章围绕两种对立的“扬弃”从三部分展开论述:一、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对资本主义私人产业的扬弃;二、在社会主义体系中,股份制不能成为对公有制的扬弃;三、股份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应有一个适度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历史化”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的一种“事后”考察,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重评”、“重写”、“重排”之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它现在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历史重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具难度的,一是在扬弃了“从属论”、“政治决定论”之后,文学到底应该怎样表达对政治的拒迎;二是在扬弃了阶级斗争理论之后,文学到底应该如何展开对革命的书写。对这一关乎当代文学整体全局的根源性和根本性问题,只有将其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揭示历史进程及其内含的历史逻辑,与研究对象形成一种认同与认异并置的平等的对话关系,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历史化”。  相似文献   

13.
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上半叶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最瞩目的成就应是形式主义取代了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从方法论上讲,形式主义批评模式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文学文本自身,关注其审美与艺术的特征,使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文化批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历史批评,但并不是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简单重复,文化批评扬弃而非抛弃了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因而提倡从形式层面而非内容层面回归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时间是一种原初的时间,是人与自然界显现的条件,因此,就时间作为经验的显现条件而言,马克思继承了康德的先验时间理论。但马克思的先验时间对康德的先验时间有三重超越。第一,马克思通过社会历史时间和实践时间的内容性,超越了康德先验时间的形式化、量化特征,实现了一种更优先的先验时间建构,并且包含更细致的对人的生存的关怀;第二,马克思通过其社会历史时间和实践时间,克服了主观先验时间带来的物自体概念,超越了主观时间对道德起源与结果解释的缺位,并且为主观时间本身奠基;第三,马克思的先验时间超越了康德先验时间的固化,实现了先验时间的自我建构,克服了固化时间在时间的唯一性和同时性等方面的局限性,扬弃了因果时间造成的显象界的不自由,以社会历史中的实践时间的不断进化超越了康德先验时间的故步自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 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 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 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主体制度是行政法学界乃至其他社会学科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不仅仅因为它的存在是构建行政法学或其他学科的基石 ,更为重要的是对它的明晰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要求 ,故而 ,于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番探讨。本文试图对已有的中外学术界相关论说或吸收或扬弃 ,进而对我国行政主体制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们许多珍贵品。”还说:“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态度。我们对于历史上的教育问题,也应该用这种态度进行研究。根据这一点肤浅的认识,我想谈谈教育史上的两个问题。一是历史上阶级社会中有没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以及它们是怎样结合的;怎样评价古代教育的问题,以及学习教育史是否就是为了批判。  相似文献   

18.
历史决定论含义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决定论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认识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与唯物史观具有同样的含义;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是特指历史运动的规律性、因果性、必然性的哲学学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决定论一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极端理性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二是指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质言之,历史决定论就是指历史过程是受历史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同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决定论是有区别的,它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自我扬弃运动就是客观事物本身自我否定的矛盾运动。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运动过程中。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确立,都是扬弃运动的结果,当这种生产关系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在它的内部又进行着循环不断的自我扬弃运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指导思想,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生产关系自我扬弃运动的性质、程度范围和作用,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新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历史、历史事实、历史学这三个历史学的基本范畴,作了具体而严格的界说,认为三个概念既有自身特殊的内涵,又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历史作为一种本体论的存在,是历史事实和历史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历史认识直接客体的历史事实是一系列客观和主观状态所决定的一种过程,是历史、历史事实及其知识形态的内在统一的辩证结构。作为知识形态的历史学是历史认识主体特别是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事实的反映、抽象和概括。由于历史认识主体自身需要和其所反映的历史实在本身的性质不同,历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对于历史主体行动的向导意义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其内部关系上可作出多侧面、多层次划分。历史哲学居于历史学的最高层面,以确立历史演化一般法则和提出理论模式为目的,它涉及历史过程和历史认识两大领域,关联历史学和哲学两大学科,其内蕴是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