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语言探讨三江六甲人的族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甲话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六甲人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它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通过六甲话与客家话、闽语、平话、粤语的比较 ,以及结合文化历史来看 ,六甲人属于汉族 ,族源呈现多元化 ,可能来源于长江中下游 ,属官方移民。  相似文献   

2.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着”字句“拿跟”句和“等”字句是古蔺话三种最常见的有标记被动句,其基本语义是被动义、处置义和消极义,与普通话、合江话相比,古蔺话有标记被动句的消极义更鲜明、更典型,保留着汉语有标记被动句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4.
广西六甲人来源的分子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大.确证六甲人的来源还有待于遗传学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诶话与当地汉语土拐话、壮语、仫佬语在语音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诶话声母与罗城(东门上南岸大银)仫佬语非常相似;韵母和声调与当地汉语土拐话十分近似;诶话在语音上与壮语差异较大。综合这些特征,本文认为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侗水语言对于诶话的形成是基础性的,韵母和声调趋同说明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汉语土拐话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有句俗谚:会打扮的打扮十七八,不会打扮的打扮小娃娃。尽管话是这么说,但在打扮小娃娃上,土家人却是从来都不吝啬的。从小娃娃身上戴的饰物上即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洛甲是壮族创世大种,她具有民间神话与民间信仰习俗的六个立体性特征:具有多种异文;有一条原始女神历史性衰落的发展轨迹;六甲神格多面、丰赡,更有深深的母爱;传承方式多样,有散文体,也有韵文体;六甲神话成为影响后世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南方许多民族也有花婆崇拜,形成南方民族“花文化圈”。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大的方向探讨全州话中颇具地方口语色彩的、常用典型的疑问句特殊形式,同时与普通话疑问句作比较,以显示全州话疑问句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9.
循化汉语的“是”与撒拉语[sa/se]语法功能比较马伟“循化话/是指流行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汉语地方话,它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和西宁话、乐都话(包括民和话)一起成为青海汉语方言中的三个次方言①。后两种次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语音上,其次是词汇,...  相似文献   

10.
在黔桂铁路一个叫“瑶寨”的小车站上,有一位被瑶寨人民称颂为“老同”的铁路工人——晏福珍。“老同”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句瑶话,意思是同宗、同祖、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同胞兄弟。由此可见,瑶寨同胞是多么爱戴老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