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致使战争结束时英国重新占据香港  相似文献   

2.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从此失去独立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自动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究其原因,作者认为美国此举并非出自于对中国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而是美国自身利益所驱使:一是为换取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日军;二是为与日本争夺在外交上的主动权;三是为削弱英国在华势力;四是为树立美国新形象,以便战后实现世界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3.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境不利时,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减轻苏联的压力。丘吉尔先是以种种借口拒绝,继而又千方百计进行拖延。其拖延手法,一是迅速制定英国的战略计划,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北非;二是在美国参战后,想方设法把美国兵力吸引到西北非洲,不让它为苏联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三是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后,极力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继续阻挠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结果,开辟第二战场一事被拖了近三年。  相似文献   

4.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重心转向政治目标——扶持中国成为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力量,力图实现中国的统一,使中国成为能在战后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以服从于美国战后世界的规划与安排。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华政策中的现实主义成份,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政府,与腐朽、反动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捆绑在一起,从而奠定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也埋下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为援助英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据此法规,英国从美国得到了巨额的租借援助,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一方面,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该要求不仅意味着英国在战后将失去保护其脆弱经济的屏障,也预示着将世界经济霸权之位拱手让与美国。为此,英美双方在第一阶段租借补偿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另一方面,根据《租借补偿协议》,美国对英国的美元储备及出口做了严格限制。这使得英国出口急剧萎缩,财政赤字不断加剧,经济严重依赖美国,为了战后经济和平转型及重建,英国再次向美求援,是为第二阶段租借谈判。二战结束后,美国停止了租借援助并与英国就租借物资展开了总清算。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巨灾保险缺失。通过对日本地震保险、新西兰地震保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保险、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英国洪水保险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飓风保险进行研究后发现,商业保险市场无力支撑巨灾保险,政府的界入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中国应以地震保险为试点尽早建立政府支持的巨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方面——金融与贸易机制进行了规划,提出国际清算同盟和国际贸易同盟方案。英国从它战后将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出发,欲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重建、发展贸易,建立对英国有利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实质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继续维护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降低或平衡美国对世界的影响。英国此举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可乐》2007,(10)
英国布朗政府宣布将在英国的学校中推广汉语教育。这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想法。今天,在校的孩子们将在一个由中国经济实力主导的世界中成长,他们也将不得不适应一个受中国"软实力"(比如文化)影响的世界。中国有1.37亿人使用互联网(美国大约有1.9亿),上网人数还  相似文献   

9.
香港信托法律制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世界各国之信托思想与信托事务均系导源于英国或由英国演化后之美国制度,再配合各国本身之客观环境条件而成。这就是说,后世引进信托制度的国家,不论其法域属于普通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均承继了信托的基本法理,香港因为历史的原因,其信托立法基本上是对英国信托法的全盘照搬。研究、借鉴香港信托法,对急需引进规范意义上的信托制度的大陆,无疑具有近水楼台之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英国强占香港到中国收复香港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回顾,说明落后要挨打、强国无外交的真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走向繁荣富强,才能实现香港回归。同时提醒人们,毋忘屈辱历史,努力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1.
开辟“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影响战争全局的重大军事行动。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处境极为不利。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尽快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军,减轻苏联压力,改变战场形势。但是由于英苏两国互相不信任,丘吉尔政府的战略重点在于保卫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开辟“第二战场”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所以1941年英国最终没有开辟“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12.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1月25日强行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占该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军于1860年强行占领九龙。同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制占了九龙。1898年6月,在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条约,租借了“新界”,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收复香港是中国人民的宿愿。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旧中国的统治者们也都做过收复香港的尝试,但皆未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香港被英国掠走之后,中国人就开始了让香港回归祖国的种种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暂时维持现状不变”、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当收复香港的条件渐趋成熟的时候,邓小平“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首先付诸于收复香港之实践。在与英方交涉的过程中,邓小平、中国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对于香港的主权意识,终于促成了香港回归的起步。  相似文献   

14.
先行进入资本主义的英国,企图把香港作为侵华前沿据点,采取一系列外交和武力威胁手段,终于在1842年借签订《南京条约》之机,正式割占了香港本岛,始出“香港问题”。接着,英国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扩大占据南九龙、“新界”,“香港问题”则完全形成。辛亥革命后,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解决“香港问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艰难谈判,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终于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英国交还香港,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火烧英国代办处是坏人指使群众搞的英国首相说,我们一起为香港骄傲和自豪中国总理选择英国作为任职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建交三部曲新中国成立不久,英国政府从自身利益考虑,不顾美国的反对,于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国,但建交谈判在北...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祖国,这是本世纪末举国欢腾、全球瞩目的历史盛事。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迈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在英国强占香港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历届政府曾多次试图收复香港,但都因为中国贫穷衰弱,而未能如愿。今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科学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才顺利回归。香港回归祖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虽有不同之处,但两者有很大的共性,台湾和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现统一,目前两者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完全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因此,香港的回归,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战后国民政府对英外交最大的成果即是香港关务协定的达成,这是一个在字面上几乎是中国单方面受益的协定.然而,协定签订后英方故意拖延,以附图划界争议拒绝实施.中方坚持强硬立场,最终迫使英方退让,获得在香港境内征收关税和巡逻缉私的权力.关务协定的实施却招致粤港工商界的共同抵制,原因在于当局严苛的进出口管制与民争利、祸及营生.此外,关务协定的实施绩效亦受到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经济统战工作的削弱.协定实施一年不到,时局风云变幻,1949年10月,九龙关响应人民政府海关总署号召,宣布起义,“外交成果”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8.
自英国侵占香港以来,为方便会同港英政府协调处理商贸、防务、人员流动等事务,清政府和国民政府都曾尝试在香港派驻官方代表,但均未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向英国提出在香港派驻中国官方代表的要求。随着中英两国关系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经双方反复交涉,英国最终让步,默认新华社香港分社作为中国政府派驻香港的具有官方性质的代表机构。如何界定中国驻香港官方代表的身份头衔与职责权限,是中英交涉过程中的焦点。英国之所以一再阻挠中国设立驻香港官方代表,主要是出于固守其在香港的殖民利益、维护其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秩序的心态导致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遏制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削弱中国政府对香港地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19世纪中后期香港割让给英帝国主义的经过,以及自香港沦丧之日起的百余年间,中国人民及政府为了收复香港而进行的种种努力乃至流血牺牲。重点论述了按照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实现了香港的平稳过渡,百年梦想,终于成真。本文强调:香港的顺利回归,中国的强大是其基础,而“一国两制”的构想,则是其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政治右倾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令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关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优越的民族心理和侵略性的政治传统;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的绥靖政策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得以延续;战后日本缺乏有效的国际制约机制导致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