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对此,文章从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状况的分析入手,客观评价了各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能力,探讨了地区经济变动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协整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变动对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从而划分出影响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次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准确定位商品出口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对中西部地区提供资源补偿和环境补偿;深化对西部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江苏实现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笔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作为衡量江苏1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始数据,对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考察,找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并探讨其成因,进而提出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在现实社会经济管理和经济理论研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问题,是一个经常涉及的课题。客观准确地评价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正确认识各地区的综合实力,反映各地区的经济建设成就,对于研究生产力的地区布局,进而制订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  相似文献   

5.
产业梯度转移和空间集聚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空间分布变动,直接反映了该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本文对京津冀内部各地区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空间集聚程度、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河北省制造业的集中率在逐渐上升,北京的制造业实现了向河北和天津梯度转移;河北与天津以错位发展为主导,但仍存在部分制造业重叠,总体来看,京津冀各地区制造业行业特色日益鲜明,分工日渐合理,产业协作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区域协调增长为背景,探讨政府财政支出的均衡作用路径,在包含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区域模型中,讨论了财政支出边际贡献率和区域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影响,并模拟计算发达地区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超过最优支出规模,将有必要实施横向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并分析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在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推动下,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深入发展,它为各国和地区寻求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和有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客观地评估和研究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文中首先从“一圈两翼”的结构划分角度出发,运用一般统计学分析方法对直辖以来的重庆经济发展差异的变迁进行了综合分析;接着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不平衡指数,测定经济发展差异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重...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人才结构的变动,而人才结构的调整又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简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外语人才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结合本区域经济建设特点,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外语人才结构调整应注重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不平衡是经济地域运动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经济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也往往不同。文章在综合分析中外区域经济阶段划分理论的基础上,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区域经济划分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判定。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机制及政策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协调,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共同作用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区域间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在地方利益割据的前提下,仅让市场力量"自然"决定和选择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是不现实的。区域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区域经济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各种经济社会政策的统称,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范本,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政策,深化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最终形成既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又能够诠释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30个省、直辖市的18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区域间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低。总体来看,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之上的,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必然促使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必然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围绕中国的东南亚贸易区和东北亚贸易区也一定会促使东亚向着一体化发展方向迈进。同时,东亚的一体化也会发生泛化,东亚各国应共同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防止日本一国主导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探讨西部特色经济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龙头、以特色技术为依托的西部特色经济体系的内容,以及构建这一体系的基本思路,对于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的国民收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据此讨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扩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一、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区域间经济差异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二、忽视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的可能性,消极地等待经济差异扩大幅度的自然缩小,于国于民乃至于地区经济发展均为不利;三、靠牺牲整体利益或发达地区利益去换取区域间经济差异的缩小也是不可取的;四、可取的战略应该是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首要目标,尽量将差异的扩大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以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把握为前提。依据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双指标,构建出综合定量描述区域经济市场竞争格局的模型。据此,将区域经济市场划分为明星市场、金牛市场、幼童市场和瘦狗市场四种类型,并指出市场竞争态的转移规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波动型、衰退型四种模式。以发展的观点对区域经济市场的演变进行研究,为区域经济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应用这一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2004年的经济发展竞争态进行定量评价,并对1997—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与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城市,其所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极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苏南可持续发展受资源瓶颈制约,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江苏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探寻新的发展模式,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区市和三大地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通过聚类分析法对各地区的发展能力、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分析,得出了现阶段中国总体上表现为高碳或相对高碳的经济特征,省际间及区域间低碳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明显,指出各地区在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应遵循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所谓超常规发展,就是指区域经济能够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实现落后地位的后发优势。至于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本文从世界范围内对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只要发展思路正确,落后地区也能实现区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实现经济的后来居上。并对如何实现区域经济超常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而资金供求矛盾问题仍是制约和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现状,对资金供求矛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