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正> 一,三十年全省人口发展状况建国三十多年来,同全国一样,我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对人口发展失去控制,致使人口盲目地、大量地增长。1949年,全省总人口10,085,000人,到1979年,增长到21,846,000人,三十年净增人口11,761,000人,增长1.16倍。平均每年净增392,000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增长速度为2.6%,超过全国平均增长2%的水平。人口密度也由1949年的每平方公里53人,增加到1979年的117人,高于全国平均每平方公里100人的密度。三十年来我省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一)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旧中国人口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解放后,由于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学术研究和人口工作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IBM 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及性别比等指标,并进行不同时间、地区和人群的比较。结果与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普查结果相比,内蒙古2010年总人口数增加了138.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8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8%;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8.19,出生性别比为111.96,超出了正常范围;内蒙古地区城镇化比例为55.54%,高于全国整体水平49.70%,且存在民族和地区差异。结论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有一定的增长;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程度不同,人口性别比也有一定的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地区、年龄、民族的城镇化程度存在差异,尤其是蒙古族人口的城镇化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 一、31年来通化市人口发展状况建国31年来,通化市同全国、全省一样,由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对人口发展没有纳入计划,致使人口盲目增长。1949年,我市总人口为114,523人,到1980年,增长到344,809人。31年净增人口230,286人,增长2.01倍。平均每年净增7,429人,平均增长速度为3.6%。人口密度也由1949年的每平方公里150人,增加到1980年的454人。解放31年来我市人口发展基本上是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从1980年以来,由于市委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狠抓了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工作,才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基本状况人口的增长:1949年解放时兰州人口只有72.71万人(包括三县和两个远郊区),到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已达237.63万人,三十三年来人口增加了2.2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6%。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9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十年中净增82.68万人,平均年递增7.6%;1960~1975年净增60.19万人,平均年递增2.2%;1976—1982年为增长缓慢阶段,六年中净增22.05万人,平均年递增1.2%。第一阶段由于建国后各项事业急需发展,吸收了一大批干部和工人,支边人员和中央下  相似文献   

5.
1949年到1982年,陕西省人口总数由1317万增加到2890万,增长了1.19倍,净增人口1573万,平均每年净增47万,年增长速度平均为24.1‰。三十多年来,陕西省人口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18年来我国人口共增加了313,593,529人,平均每年增加17,421,863人,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1%,如果按这个增长速度发展,34年全国总人口将翻一番。 全国人口最多的省是四川省,总人口已达  相似文献   

7.
<正>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以1964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的694,581,759人相比,十八年间共增加313,593,529人,增长45.1%,年增长率为2.1%。这说明十八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数是很大的,增长率是比较高的。但从各年度的增长情况看,十八年中,前后有明显变化。据近两次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年报资料,前九年共增加18,66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74万人,年增长率达2.68%;后九年共增加12,69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10万人,年增长率降低为1.51%。这反映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自1973年以来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8.
一、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7月1日,广东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共4634.08万人,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1063.47万人,增长29.78%,大大快于同期总人口17.15%的增长速度;每万人口中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7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90人;在全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中,按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低排列,广东居第9位;全省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共656.28万人,与1982年相比,  相似文献   

9.
人口资料     
北京市人口三十年来逐年增加 1949年北京解放初期,常住人口为203万人。到1979年底,已达871万人,增加了668万人。增加情况为:自然增加300万人,占增加人口的45%。1949—64年,自然增加18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万多人;1965—72年自然增加8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11万人;1973—79年自然增加3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近5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一) 北京是我国的第二大城市,解放前和全国的情况一样,人口发展比较缓慢。1936年人口约为153万,到1949年解放时发展到200.6万,十二年共增加47万多人,平均每年增长4万。解放后首都人口迅速增长,到1978年,发展到849.6万,三十年增加的人口为解放初的三倍多。其中自然增长累计294.3万人,占总增加人口的45.33%;机械增长累计71.4万人,占  相似文献   

11.
二战以前尤其是20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史前时期上万年、上千年还增长不了1%,17世纪以后稍微加快,但年均增长也不过增长是0.5%左右。在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接近2%。随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放慢,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积极推行计划生育,自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率趋于下降,1995~2000年世界平均人口增长率为1.3%,2000~2005年进一步下降为1.2%。其中,2000~2005年发达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2%,欠发达地区为1.5%,亚洲为1.3%,非洲为2.2%,欧洲为-0.1%,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是第三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以每年6%到7%的速度持续增长。然而,墨西哥的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年度自然增长率一直高达3.6%左右,使得墨西哥的人口由1960年的3500万急速增加到1970年的4900万,到1980年,已增加到7100万了。20年内人口翻了一番。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也使一系列社会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从上届政府起,把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正式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墨西  相似文献   

13.
<正>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表明,1990年大陆少数民族人口已达9,120万人,比1982年增长了35.53%,高于汉族(12.45%)2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净增298.85万人,高于1964~1982年期间少数民族平均每年净增数(151.77万人)的96.89%和1953~1964年(41.82万人)的614.61%;1982~1990年的平均每年递增率高达38.7‰,分别高于1964~1982年(29.4‰)和1953~1964年(11.2‰)的9.3个与27.5个千分点。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已由1982年的15个增加到18个(新增加的有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人数已由6,035.6万增  相似文献   

14.
尼泊尔在本世以来,1911—1954年43年中,人口平均年增长0.9%。在1954—1961年期间,增长速度每年大约为1.8%,1961—1971年十年间,年增长率在2%左右。根据1976年典型抽样调查,1971—1976年五年中人口年增长2.1%。以上情况表明最近几十年尼泊尔人口是稳步增长的。人口增长的直接后果是人口密度升高。尼泊尔1961—1971年十年间人口密度大约上升23%,从每平方公里65人增加到80人。其中尼泊尔首都所在地加里满都地区每平方公里高达567人。  相似文献   

15.
<正> 新中国成立35年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不合理的人口结构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正在经历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由高增长向低增长的转变考察人口发展的历史,大致经历过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全国解放以前,总的说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但不同历史时期增长率差异很大。从公元2年至1947年全国人口由5,959万增加到39.60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11%;而近代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我区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一九七八年我们抽样调查了全区十分之一人口(既三十三万二千人)构成、婚姻、生育等现状,并采取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的控制方法,预测了今后三十五年的人口发展趋势,为今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一、解放后我区人口自然变动的特点1.人口增长速度快: 一九四九年全区人口为一百八十八万一千人,一九七八年人口增加到三百三十万七千人,二十九年时间净增人数一百四十二万六千人(当中有一部分机械变动),年平均增加速度为百分之二点五七(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二点零六,全省平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二点六一),全区如果按此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再有二十八年,人口将翻一番,也就是说到二○○六年总人口可达到六百六十万人。特别六六年至七六年十年浩劫  相似文献   

17.
<正> 辽宁省三十年来人口发展趋势和特征一、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全国三十年来,全国人口每年递增2%,辽宁省为2.2%。这0.2%的份量,使全省人口,从1949年的1,835万,增至1979年的3,442.6万。二、七十年代出生率下降很快,近几年起伏波动1971年出生率为24.2‰,1980年可下降到15.5‰,平均每年以1‰的速度递降,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近几年来,起伏波动:1977年比1976年上升0.7‰,1978年又比1977年上升2.9‰,1977年和1978年,分别比上一年下降1.5‰和1‰。1980年维持在1976年水平。由于上述的发展趋势,形成了辽宁省人口的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婚育适令人群的比重大于全国大家知道,一定时期的人口增长,是受该时期人口年令构成的制约的。辽宁省青壮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全国,现有人口中,20—4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16%,比  相似文献   

18.
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并将在10年内超过农村人口。 该研究报告称,世界城市人口平均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农村人口增长速度。1990年时全球共有城市人口24亿,农村人口27亿,到2020年时城市人口将增至36亿,而农村人口将只有30亿。全世界的大城市人口正在以每星期100万人的速度增加。1990年全世界共有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288个。到2000年将增至391个,其中  相似文献   

19.
<正> 辽宁省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大中城市多,城市人口比重高。1984年全省城镇人口2,00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7%,其中省辖的12个城市均属大中城市,市区人口达1,27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4.9%。全省大中城市非农业人口以及建成区面积均居全国各省市的首位。一、辽宁大中城市人口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征(1)城市人口增长同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城市人口发展速度快。建国后,辽宁成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集中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建设这个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基建投资规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辽宁省城市人口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广东省于1995年10月1日0时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现将这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全省人口的主要数据公报如下: 一、全省总人口 1995年10月1日0时,全省人口总数为6838万人。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283万人相比,五年零三个月间增加了555万人,增长8.83%,年平均增长1.63%。“八五”与“七五”计划期间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70个百分点,这表明“八五”计划期间我省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人口出生率为18.10‰,出生124万人;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