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人与子女,血浓于水,爱从乎心,过年正是老人与子女团圆的佳期。所谓佳期,古词人有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又有言:“欢乐趣,离别苦。”团聚之时感到兴奋,情绪高涨,离开之时感到不舍,情绪失落,这本是自然而然之事,古今皆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管是在婴儿时期,还是通过成人的基因测定,都发现人类生来就有不快、愤怒、悲伤等所谓的负面隋绪和隋绪基因。如果老人能够坦然接受离别之时的情绪反应,乐享佳期之时将更加专注体验团圆的幸福感受,离别当下的不适感也会尽快地“告辞”而去。“忙年”之忙,也包括了各种情绪之忙。情绪过度对老人的身体是一种应激反应,如过喜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增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这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非常危险。而过悲可使头晕乏力、心神不宁、心灰意冷,影响人体诸多系统。提倡拥抱情绪,就是说,高兴的情绪来了,自然地接受它,中医学讲“过喜伤心”,应适当地喜于所喜;低落的情绪来了,也接受它,中医学讲“过悲伤肺”,不要再悲于所悲。团聚之前,子女还可能因小家琐事、工作繁忙、朋友聚会等稀释了对团聚的期盼心情,而对老人而言,此段生活之重心常常是为了团圆而精心张罗美食、收拾屋子、准备礼物等。做这些事情是个喜悦的过程,感到高兴之时,老人可以跟子女在周末通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心中对团聚的期待,好盼隋绪鼓励相互表达出来;问问子女这次过节是否需要为他们特别准备些什么,以避免父母单方的过度劳神;问问子女准备回来多久,以利于提前安排自己的节后生活。为避免振奋的情绪影响晚间睡眠,通话时间以白天为宜。团聚之时,高兴的情绪可以通过言语向子女表达,需要子女陪伴自己逛一逛,走一走,也可以直接说出来,或写在一张小单子上和子女一起看,让子女学会关心自己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告诉他们自己的需要。离别之时,从老人的角度,给出如下建议:第一,  相似文献   

2.
樊发稼 《老年世界》2006,(16):23-23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父母老了,病也多了。在有些子女看来,老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3.
亲子大视野     
调查深度参与育儿的父亲更健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对近千名父亲进行走访调查,着重评估父亲与婴儿相处时间的三项指标:父亲陪伴新生儿的时长、养育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和提供物质支持的能力。孩子出生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人员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参试父亲的抑郁症状。结果发现,父亲"产后抑郁临床症状"出现率分别为10%、15%和12%。研究发现在新生儿出生不久就更多参与照看孩子的父亲,一年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较低。因为多照顾新生儿会使父亲体会到有能力为人父母,对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也更加满意,进而减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据了解,眼下,南京60岁以上退休老人105万左右,80岁以上的老人14万左右,有一半左右过着空巢生活——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或者没有子女.空巢老人约占户籍人口老年人总数的30%左右,其中独居老人约占三分之一.对比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发现,空巢老人的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情感等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独居的、夫妻同住的、非空巢的老人生活状况确实有明显差异. 天寒地冻时,老人们也渴望眼前有人照顾,可想起在远方艰难工作的子女,他们都不愿意为难孩子.我认为,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相对较低,有不少空巢老人存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心理问题等,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失去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情感交流对象,常感到孤独和寂寞,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容易陷入无趣、无助的状态,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存在,易引发空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李俊主 《当代老年》2013,(11):14-14
老人“感情饥饿”是指老人离退休以后在家悠闲自在,不愁吃,不愁穿,唯恐无人关心他们,失去精神寄托,缺乏感情交流。不久前,国内有家精神卫生中心对该市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心理调查后发现,有54.5%的老人存在着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其中老年性痴呆、孤独、睡眠障碍、离退休不适、抑郁与烦恼等老年情绪障碍的发病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6.
老人都很期待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如果子女不去探望年迈的父母,父母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回家看望父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法律无法约束。其实不然,今天,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义务的。可以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吗案例1:父亲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法院调解要求子女对父亲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7.
请与老人多聊天何雄辉不久前,我去参加一位朋友的父亲的追悼会。那位朋友后悔地说,要是平日多在父亲身边聊聊天,老人是能够多活好些年的。原来,他的老父退休后,终日在家,很少外出,而做子女小辈的各忙各的,各顾各的,很少抽空与老人相聚闲谈。过了几年,老人便患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转为社会职能,人们也逐渐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区人”。社区作为人们生息相关的活动场所,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渐趋全方位、多角度地服务于全体社区成员。而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的老年人比例将迅速增大,尽管子女在主观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十分孝敬老人。并有赡养老人的愿望。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子女将不具备照料和赡养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他总是把最亲近、照顾他最好的孩子骂得狗血喷头;她无缘无故地怀疑子女偷她东西;他给老年人精神关爱公益热线打来电话,说“我不怕死,而是怕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曾做过统计,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问题的检出率为39.86%,48%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是因为长期独  相似文献   

10.
章法 《老年世界》2008,(19):38-38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家庭人口结构一般来说是一家有四五个孩子的“梯形”结构,70年代一般是一家有两个孩子的“正方形”人口构成,老人都有子女陪伺在侧。到了21世纪的现在,却已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的“倒三角形”,子女少且忙碌,使无偶老人更显孤寂,“再婚”便成了单身老人面临的一个安度晚年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丧偶老人占老年人口的3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丧偶老人有再婚要求。但目前丧偶老人再婚率极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子女干涉老人再婚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对江苏省建湖县恒济乡IOO名有再婚愿望的丧偶老人调查发现,受到子女干涉的占65%。当前子女干涉老人再婚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封建传统思想毒害较深。一些人常常以陈腐的偏见来束缚老人追求幸福的手脚。二是怕“肥水流入外田”。有的老人一生节俭,积蓄颇丰,子女伯父(母)的财产被外人分割。三是不愿失掉“家庭保姆”。有的老…  相似文献   

12.
飞鸣镝 《老年人》2008,(8):24-25
吉林长春老人王树芳,在帮儿子找对象的时候,偶然发现孩子们的婚事已成为许多老人的一块心病。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公园内办起了“父母相亲会”,义务为那些老人的子女当“红娘”。两年多来,他先后帮助500多位青年找到心仪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人到老年,在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后,需要家庭的赡养和社会的扶助。说到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子女在充分给予父母物质赡养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精神赡养。我国家庭历来实行“双向抚养”的模式,即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种模式使得老人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助于家庭代际间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可是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上海市丧偶、离异以及未婚的老人有60万人。他们吃穿不愁,就是无法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陪老业悄然兴起。一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年轻人受雇…  相似文献   

14.
5月13日上午,武汉市68岁的独居老人程爹爹被发现死在家中,邻居推算其死亡时间已有3个多月。5月20日,成都市76岁的张婆婆也被发现死在屋内,法医鉴定其死亡时间在两日以上。随着“四二一”家庭成为主流.空巢老人在老年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空巢老人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问题。那么,社会工作可以在服务空巢老人方面有怎样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 ,河南省博爱县某村吴老太太一气将5个子女告上法庭。去年7月 ,法官去村里了解情况 ,老太太误以为要抓她的子女 ,挡在警车前不肯挪步。她还说 ,子女再有错 ,也不能让法官带走。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 ,反映了现在许多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儿女不尽赡养义务 ,做老人的是告还是不告?告 ,有可能是亲人反目 ,亲情全无 ;不告 ,养老无着落 ,怨气难消。真是左右为难。(一)忍气吞声 ,委屈求全的心理 ,常使一些老人不愿和不敢把不孝的子女告上法庭。河南焦作市王褚乡西王褚村一个破烂的院落里 ,寄居着一位70多岁的孟老太太。老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初,一位八旬老人入住南京某养老院。院方建议其子女为高龄父亲购买他们与某保险公司开通的“意外伤害险”,但对方以“父亲身体健康,独居在家买菜做饭都能自理”为由,拒绝购买保险,并连同拒绝了院方提议的“全护理”。入住该院85天后,老人上楼梯时后脑着地摔倒,3天后去世。家属随后将养老院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导刊》2012,(29):39-39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金海南村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一次做饭多次吃,方便食品顶饭吃的吃饭难题,率先办起了“老龄灶”,让留守老人吃上了暖心饭。据金鸡滩镇党委书记叶士亮讲,开办“老龄灶”就是为了解决留守老人吃不好饭的问题,在保证老人们口味的前提下,一周七天不重样,其饭菜价格也是最低的。服务的主要对象暂时确定为70岁以上,且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目前,搞试点的金海南村“老龄灶”资金来源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里拿一点,子女掏一点,个人出一点”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每位老人5块钱(早点1块,中晚餐每顿2块),也可以将自己家里的蔬菜或肉食等,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折价冲抵伙食费。数据显示,榆阳区现有留守老人31189人,子女常年在外的留守、孤寡老人有10142人,其中70周岁以上的有4577人。开办“老龄灶”不仅能解决留守、孤寡老人们的吃饭难问题,也解决了他们在外工作子女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00,(12)
编辑同志:  我年过七十,无业, 3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前些年,我靠老伴的退休费维持生活,没有向子女要过赡养费。去年老伴去世,我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 3个子女开始还给付部分赡养费,可是几个月后就不再给了。为此,我想通过法律程序帮助解决,可以在我所住地的法院起诉吗 ?赵 莲赵莲老人:  我国民事诉讼管辖,基本上实行的是“原告就被告”原则,即原告如提起诉讼要到被告所在地的法院提起,但对部分特殊情况也规定了“被告就原告”和当事人可以选择管辖的规定。选择管辖是指两个以上的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时,当事人可以…  相似文献   

19.
正有多少老人活在子女、他人的同情中?让儿女对自己刮目相看如何让自己在老年时仍能骄傲地面对这个世界?71岁的沈菁玉的经验是,向子女展示有价值的一面,让他们主动靠近你。这位做过10多年社工的老教师照顾过60多位老人,她发现有个现象较严重:一些老人总求着  相似文献   

20.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