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重庆师院楚辞研究室主办的《楚辞研究与争鸣》——《楚辞学集刊第一辑》出版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学者三泽玲尔先生的《楚辞生成过程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和翟鹏举的《评张国光先生对(屈原列传)的十点质疑》(以下简称“翟文”,张文简称《志疑》)两篇,尤为楚辞学界所注目,为此,  相似文献   

2.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5):157-158
何林福和李翠娥合著的《永远的屈原——屈原与屈子祠》(以下简称《永远的屈原》)于2008年5月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屈原与屈子祠研究领域作了多方面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杨德春 《学术探索》2010,(1):133-140
东方朔以“平”为屈原之名。司马迁明确记载屈原名平,并有呼应。刘向明确记载屈原名平。王充认为屈原名平字原。王逸明确记载屈原名平,于此无刊刻传写错误。《文选》并非所有有字之作者均以字称,屈平即在有字不以字称而称名之列,《文选》五臣注空疏荒陋,不足为据。《卜居》、《渔父》开篇言“屈原既放”,篇中反复出现“屈原日”字样,此为屈原赋之文体性质所决定,此不能作为《卜居》、《渔父》非屈原所作之根据。《卜居》之作者为屈原,《卜居》当作于怀王十八年,具体时间当在该年屈原使齐之前,作地当为郢。《渔父》之作者为屈原,当作于屈原自沉前不久,作地当在江南。  相似文献   

4.
关于屈原的卒年,以前学者们纯粹从《哀郢》一诗反映的历史来推断,由于各家对《哀郢》前半部分反映的事件及诗的作时看法不一,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有以下九种说法:1、顷襄王十年(前289),黄文焕《楚辞听直》主之;2、顷襄王十一年(前288),林云铭《楚辞灯》、刘永济《屈赋·通笺·叙论》主之;3、顷襄王十三、四年,或十五、六年(前286——283年),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之;4、顷襄王十六年(前283),姜亮夫《屈原事迹续考》(《楚辞学论文集》)主之;5、顷襄王三年(前296)、林庚《屈原生卒年考》(《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主之;6、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郭沫若《屈原研究》,孙作云《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处置屈原问题》、陈子展《屈原传评注》(《楚辞直解》)主之;  相似文献   

5.
屈原诗歌具有迥异于《诗三百》及其所属的儒家“温柔敦厚”审美理想的特点。鲁迅评论道:“较之《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鲁迅全集》卷九,第370页)为什么屈原诗歌中会有这种特殊风格呢?这主要因为屈原所属楚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比北方中原地区远为浓厚地保留着原始社会民族的传统,还没有经过礼的教化。“抓住楚国仍然有浓厚的氏族意识这样一个根本特点,这是正确了解屈原美学思想的关键”(见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论屈原部分…  相似文献   

6.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10,31(3):46-51
屈原作品韩国传播信源有《昭明文选》、《史记》和楚地移民。屈原作品在韩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文人雅好,师法屈骚;二是机构研究,教育倡导。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诵读、讲解(口头传播);二是绍骚、拟作(文字传播);三是翻译、评论(文字传播)。屈原作品韩国传播版本有:韩国影印北宋《奎章阁所藏六臣注文选》刊本,朱熹《楚辞集注》李齐贤家藏本,等:  相似文献   

7.
借中国屈原学会第四届年会5月28日至6月1日在贵阳召开之际,我刊派员与会,会间邀请了十名学者座谈,征求对我刊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办好《屈原研究》和《学者研究》两个重点栏目的意见。十位学者的发言,我刊整理后,将在第四期刊出。  相似文献   

8.
在《楚辞》中,有一组《九歌》;在《九歌》中,有一篇《东君》。 《九歌·东君》是一则神话,也是一首诗歌,确切地说,它是以诗歌形式记下的一则太阳神话,是神话与诗歌的结合。它是民间的口头文学,也是作家的书面文学,更确切些说,它是我国古代的伟大作家屈原,在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相似文献   

9.
屈原职业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的职业是什么?笔者认为屈原的职业是主持宗庙祭祀的宗祝。根据如下: 一、“三闾大夫”考王逸《离骚序》云:“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何谓“三闾”?闻一多《天问疏证》“环闾穿社”注云:《管子·轻重戊篇》:“封土为社,置木为闾”。案析言之,社、闾有土木之分;混言之,闾即社。《史记·封禅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诗歌是绝美的,这种美是悲剧美.这种悲剧美有它的艺术特征.我想就这一点淡谈自己的看法.屈原用创造性的诗歌结构艺术,在展现其政治悲剧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的同时,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其强烈而深广的爱国情感,描绘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奋斗者的特立独行的情操和丰富复杂的心态.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征的作品无疑是《离骚》.《离骚》是一篇规模宏大的抒情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在治史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研究历史人物,尤其是擅长于研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据粗略统计,郭沫若涉及到的古代君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农民起义领袖等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的历史人物不下一百人.其中花力最多、研究时间最长、著述文字最丰的历史人物,是二千多年前的楚国诗人屈原.郭沫若研究屈原的文章,在三十年代有《屈原》、《屈原时代》;四十年代有《关于屈原》、《革命诗人屈原》、《屈原考》、《屈原的艺术与思想》、《屈原思想》、《深信有一,不望有二》、《屈原·招魂·天问·九歌》、《屈原研究》、《屈原不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五十年代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等.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文学中,屈原诗歌具有迥异于《诗三百》及其所属的儒家“温柔敦厚”审美理想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曾批评屈诗中多有所谓“诡异之词”、“谲怪之谈”、“狷狭之志”。鲁迅也评论道:“较之《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 为什么屈原诗歌中会有这种特殊风格呢?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主要因为屈原所属  相似文献   

13.
龚红林 《船山学刊》2011,(1):132-135
在“楚辞”辑注的细微变化中。屈原爱国精神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阐释和彰显:忠信于君国——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爱国精神。以儒注骚及国家危机,使屈原作品在不断“重读”中,成为民族爱国文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周笃文 《云梦学刊》2006,27(4):51-53
屈原祖先封邑,一直存在争议。屈原的首丘(故乡)情结及《左传》、《临湘县志》等相关文献材料表明,湖南湘的如城应为屈氏始封之地。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思想与文学艺术》一书,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楚辞学家曹大中先生十年来关于屈原研究主要成果的结集,也是提交给今年于岳阳举行的国际屈原学术讨论会的一部重要专著。该书以大胆的学术勇气和求实精神,力破陈说,独树新帜。我认为它有以下几个独创之处: 第一,该书遍考先秦经、史、子、集,以雄辩的逻辑推理,论证了先秦尚未具备产生爱国观念的  相似文献   

16.
屈原忠君爱国的说法,大约起于南宋的朱子(熹).六朝人的观点,则可以王孝伯的“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名士”数语为代表,这又是另一种解释.汉人评论屈原,可分为两派:扬雄、班固是一派,他们的考语,就是听谓“露才扬己”:淮南王刘安则推重屈原为廉士.这两派都没有包含忠君爱国的思想成分,而淮南王的说法最为可靠。《楚辞·渔父》篇中曾有过“众醉独醒”的清浊之论,这同淮南王的说法正相吻合,而在《卜居》篇里不也写过“谁知吾之廉贞”这样的话么?从这些材料来看,可知两汉的学者尚未用个人的理想和观点曲解屈原.如梁竦《悼骚赋》:  相似文献   

17.
屈原在《离骚》里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自清代以来,许多知名学者都曾根据这几句话来推算屈原出生的年月日,而结果却各不相同,至今并无定论。我近年来读了一点有关天文历法的著作,悟出了一点道理,觉得屈原的生年月日问题,有获得进一步解决的可能,故写成此文,盼能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教正。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为屈原造像,今查阅著录的,始自南朝宋人史艺绘《屈原渔夫图》,至元代有张渥绘《屈原》;明代有朱约佶绘《屈原》,陈洪绶绘《屈子行吟图》,吴伟绘《屈原问渡图》;此外,尚有成化年间石刻《屈原像》,弘治、隆庆年间宋·蒋之奇绘本《楚辞集注》中,木刻《屈原》。当时民间并有过织绣《屈原问渡图》。清代有张若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诗歌之敌》《厦门通信》《言论自由的界限》《喝茶》以及《汉文学史纲要》中,对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与宋玉曾进行多次评论,对于两位诗人思想言行的巨大意义及其不足,发表了一系列精辟独到的见解。 屈原《离骚》不遵矩度,影响深远 在鲁迅一九二六年写作的《汉文学史纲要》中,屈原与宋玉是列为专篇论述的少数成就卓著的作家。尽管在评述两位诗人的思想与创作时,鲁迅曾具体指出了他们的一些缺点与不足,但直到逝世前一年,还明确表示,“屈原与宋玉,在文学史上还是重要的作家。为什么呢?——就因为他究竟有文采”。 屈原的作品较多,鲁迅在评论其创作活动时,除重点论及他的代表作《离骚》以外,仅简略提及他的另一长诗《天问》,认为《天问》是涛人在被楚怀王放逐过程中“彷徨山泽,见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抒愤懑”的产物,指出其由于“所图故事,今多失传,故往往难得其解”,并未对其思想与艺术作细密评析。对于屈原《离骚》,则一再热情洋溢地给予高度评价。 《离骚》问世以后,历来反响不一。“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抑之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迹”。鲁迅认  相似文献   

20.
王逸认为《远游》为屈原所作,后世楚辞学者多从之.清代胡濬源则认为此说非是.近现代学者或从王逸之说,或证成胡氏之说.胡濬源等否定王说的主要根据是认为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不可能有道家神仙思想和黄老学说.近些年来,大量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出土并整理发表.这些出土文献证明,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思想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及黄老思想已广为流传.《远游》中有黄老神仙思想是符合当时楚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现实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思想层面否定屈原的《远游》著作权是不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