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论述了《天问》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屈原的理想情操,进而从总体上阐释了《天问》这首千古奇诗的思想内容。作者意在说明,《天问》反映了屈原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观点,表现了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站在时代前列的勇气,并提出了“天命反侧,何罚何佑”的反“天命”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屈原的《天问》是一首异常奇特的古诗,诗中有许多疑团至今未能解开。在分析古今学者研究《天问》的历史和现状之基础上,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来研究《天问》,通过辨析《天问》特异性,弄清屈原作《天问》的真实意图,重新诠释《天问》题义和主题思想,破解《天问》中的一些千古疑团。  相似文献   

3.
《天问》精神二题郭毅玲屈原《天问》堪称绝世之作。据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所说:“屈原放逐,忧心愁悴。仿徨山泽,径历陵陆。嗟号是,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礼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及古贤圣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  相似文献   

4.
《天问》鲧禹传说难点考释龚维英屈原《天问》内保存着大段前夏的神话传说,鲧禹故事占十分突出的地位。依闻一多先生《天问疏证》排列,其第14问为: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鱼玄(鲧)腹禹,夫何以变化?对此训释,学界颇有异见,而以“产翁制”说最引人注目。主...  相似文献   

5.
《天问》犹如藏民族《世巴问答歌》,是在神事活动中形成的楚民族的问歌体创世史诗,属于巫史文献的范畴。屈原是其传承者、整理者和传播者。由于祠庙壁画与《天问》内容基本相同,屈原把《天问》的问歌部分写在壁画上,又由于《天问》问和答的句式几乎完全相同,所以没必要写出答的部分,造成《天问》有问无答的假象。楚公室之人将其抄录、传唱,崇为经典,使文本形式的《天问》得以传世。《天问》是创世史诗,其连环式结构使《天问》整体结构"井井有条",而具体叙事偶或"文义不次",因而被后世以"错简"论之。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百家争鸣的各个学派不仅探讨社会、政治、人生问题,也在研讨自然的奥秘,世界的本源。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问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昭明暮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由识之?阴阳三合。何本何化?”问的是宇宙的开端,世界的本质,对阴阳三合的宇宙论在进行思索。在这个时期,阴阳五行理论开始向理论化和条理化的方向发展,从宇宙论向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过渡,然后进一步扩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形成邹衍的五德终始理论,为统一天下的政治服务。从《易传》到《管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天问》探真周禾《天问》是说不尽的。这不仅在于它的句读艰深,神话传说的本事难寻,错简严重,而且更在于有两个不同的《天问》,即屈原心目中的《天问》和后来的人们所理解的《天问》。历史以巨大的时间跨度留给了昨天。今天的人们一方面创造新的历史,另一方面又必然...  相似文献   

8.
屈原曾撰哲理诗《天问》,就宇宙万物起源等问题,提出疑问。柳宗元作《天对》以答《天问》,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思想:元气自然论,“无中无旁”的时空观,“阴阳自斗”的矛盾观及其对天体结构和一些天文现象的独到见解。本文拟从科技哲学的角度作一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远游》之篇目,虽不见于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然而自东汉王逸以来,学人便一直认为是屈原的作品,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记载“屈原赋二十五篇”,王逸则明确指出这二十五篇是《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远  相似文献   

10.
《天问》的写作年代和地点问题,历来存在异说.如果结合屈原的经历、楚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天问》的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作综合考察,可知屈原自被楚怀王疏远之后,即被贬为"三闾大夫"."三闾"乃邑名,在汉北;其间因汉北在秦、楚大战中为秦所占,屈原曾一度返回郢都并出使齐国.从齐国归国后屈原又回到汉北,由于受到稷下思想及《诗经》传统的影响,屈原便于楚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10年),在汉北"三闾邑""书壁而问"创作了《天问》一诗.  相似文献   

11.
《天问》对天地间一切事物发问,集中表现了屈原深邃的思想与学术造诣以及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这喷薄而出的泄愤、讽谏、怀疑、穷究事理的过程中,《天问》保存了珍贵丰富的古史资料,甚至有些是不见于它书的第一手资料。《天问》或录史之实,或发史之微,或正史之误,或补史之阙,或疑史之论,或启史之思,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竺柏岳 《中华魂》2014,(18):57-57
对于宇宙天体特别是对太阳月亮和地球自身的认识,人类从蒙昧到科学,日臻进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就有所探索。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大胆怀疑:"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夜光何德,死则育生?"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更形象地提出了"地圆说"的艺术想象。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初调任京城(杭州)提举佑神观。  相似文献   

13.
《天问》并非专门叙事的史诗,但它上自帝喾、下到齐桓,提出了很多的历史问题。《天问》也不是专门来研究古史,但它在无意中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史料和历史线索。人们知道,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冢竹书》的发现,因其内容与经传“大异”,曾在史学界引起一场震惊。其实,《汲冢竹书》讲的“启杀益”等,屈原的《天问》早已有明白的记载。而《天问》对鲧之被刑和益之被代等事件的问难,正是后世“疑古”、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观点。认为"天问"包含三种涵意:首先,此"天"是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界,涵盖世间万物,即宇宙的总称,也就是文中所涉及到的对天、地、历史、神话传说的概括;其次,"天问"即"问天",动词后置,其语意是向天进行发问;再者,作者内心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宣泄,故把天作为倾诉对象,对天来借以表达。指出只有对《天问》题旨有了清晰的理解,才能正确把握屈原思想与《天问》的中心主旨。  相似文献   

15.
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日月安属,列星安敶?”蒋骥的解释:是“问:日有中道,月有九行;谁为附属乎?列星有躔度分野,动定之不齐,又谁为排列乎?”实即是问太阳、月球和许多恒星在太空里是怎样排列的?就是说,天体的结构是怎样的?屈原牢愁抑郁,彷徨山泽,对于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疑莫能明,呵而问之,以渫愤懑,是文学的抒情。但对于屈原所提的问题,我们仍不妨从科学角度来  相似文献   

16.
《天问》是屈原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作品。这种反思是十分宽泛和深刻的,它由现实到历史,由人生到宇宙,诗人站在现实和历史的交会点上,站在神话和科学的交会点上,站在宇宙学和人类学的交会点上,密切结合南楚民族的盛衰兴亡,对当时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文想从《天问》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观、神话观、宇宙观三个方面与中原有关的文化思想作一分析比较,以探求诗人屈原在战国中晚期思想界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说有25篇。据王逸《楚辞章句》,它的具体篇目是《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共25篇。《大招》1篇,是否屈原所作,王逸疑不能明。至于《招魂》,司马迁认为确系屈原之作,而王逸却定为宋玉。  相似文献   

18.
(一) 柳宗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和他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密切结合的。他继承和发展了王充气一元论唯物主义思想,以“元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明确地回答了屈原在《天问》中对宇宙本始问题的质难。他说:“庞昧革化,唯元气存,而何为焉?《(天对》)在这里,他肯定了在蒙昧状态中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只是元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所说 :“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入手 ,对屈原和司马迁作了某些方面的对比性研究 ,从而阐明了司马迁在写作《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些独特用心。  相似文献   

20.
屈原(公元前339年—前278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博闻强识”,精通古代的典籍,熟悉民间的传说,以生华之笔,发为诗歌,为我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天问》是屈原作的重要诗篇之一。它是屈原第一次被放逐期间,参拜楚先王庙中壁画有感而作的一篇咏怀诗、问史诗。 在《天问》中,诗人一连串地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他问天地开辟,问人类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