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纪念南社和柳亚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实际上是中国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后来和国民党人的关系也很密切。它初期的主要骨干大都是同盟会会员。他们网罗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大批从事革命的宣传活动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以及参加组织工作和武装斗争的革命志士和爱国者,以提倡气节、研究文学为号召,在反清、反袁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南社早期的先进分子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以文学鼓吹革命的道路,而且也是中国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有不少代表人物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还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后十年的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青壮年时代是一位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倡导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对近代文坛有极大的影响,并推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化。其中有些论著如《译印政治小说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饮冰室诗话》,不仅对推动近代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倘以1920年为界,将梁启超的文学活动分成前后两期(这里是为叙述方便所作的假设,并非梁启超一生文学活动的分期):前期的文论多侧重对文学外部规律的探索,政治色彩比较浓重;1920年后,他在文学方面的论著则多属  相似文献   

3.
田丰 《北方论丛》2018,(2):79-85
左翼乡土小说家虽然在大革命时期大都从事过实际的革命活动,有着一定的城市革命体验,但除了少数作家以外,大部分都没有农村革命或苏区生活的经历体验。在大革命失败后,他们转而以笔为旗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基本上也是在上海、北京这样的通都大邑卖文求生,与实际的革命活动尤其是土地革命有着一定的距离,因而他们只能依据自己以往的革命体验和"耳食"到的一些材料对农村革命进行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4.
1931年出任《北斗》主编是丁玲革命活动的里程碑 ,也是其文学活动的里程碑。在其政治生涯中 ,她实现了由激进的左派作家向革命作家的转变 ;在其文学生涯中 ,她实现了由单纯的作家向作家兼文学编辑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文坛的一个显著征象就是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使中国的一批开明人士欲从日本道路中引出中国的经验教训,大批留日学生和走访日本的学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促进了中日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和交流。近代中国文坛的观念变革以及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均不同程度受到日本文坛的各种影响,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也较为热烈。本文以大量的材料,较详细地叙述了中日文学影响与交流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主义文学在 1 9世纪欧洲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它的肯定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对它的改造三个历史阶段 ,可以看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性质和中国革命选择现实主义文学的内在逻辑。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既有基本的一致性 ,也有内在的差异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 ,对两者矛盾关系的忽视、歪曲 ,简单以革命原则 (政策 )修正、改造现实主义文学 ,导致了以前者统一后者、取消后者的悲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怎样发展现实主义文学 ,无疑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回顾并深入认识现实主义文学三个阶段的历史 ,则是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必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以来,在漫长的六十余年中,他始终不懈地以满腔热情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8.
当下,"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四要素文学活动说已经成为了中西文论界特别是中国当代文论界解释文学现象通用的和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活动范式.但现代传媒语境的形成使文学传媒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得以凸显,新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看到,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学传媒不只是文学的工具,更是其本体性构成要素.20世纪以来现代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文化理论的相关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建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的重要理论资源.作品、世界、作家、传媒、读者五个基本要素形成的整体结构和动态关系构成了完整的文学活动.建构五要素文学活动范式,推动文学活动论由四要素范式向五要素范式革命,是文学活动的实际存在和当代文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作家、评论家,而且也是杰出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五四”中西文化撞击和交汇的新时代,茅盾是从研究和译介外国文学开始他的文学活动的.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他既注意继承民族文学优良传统,又始终以宽广的视野,密切注视着世界文学潮流的嬗变,为介绍近现代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这个口号已经和正在我们的创作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文艺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文艺理论工作的同志们,纷纷举行座谈,发表文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在革命文学问题上的分歧,代表了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两种方式。创造社、太阳社在民族激情、阶级激情的支配下,出于对主义的认同而自觉追求某种秩序,而鲁迅却坚持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与批判立场,坚持对于意义的追问。从其特有的革命观和知识分子观出发,鲁迅以一种关系思维的模式,进一步从革命与文学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表达了他对革命文学的看法:其一,革命侵入文学,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学的异化;其二,异化了的文学和没有了解革命本质的突变的知识分子也不会给革命带来任何益处。  相似文献   

12.
论周作人在《新青年》的思想与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旗帜下的一员骁将 ,周作人在《新青年》的活动 ,对于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鼓吹文学革命、思想革命 ,倡导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介绍欧洲文学和俄罗斯文学 ,宣传新村主义 ,等等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与活动。虽然他后来附逆 ,与他同时代的人也没有抹杀他的贡献。周作人的经历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思想由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它包括了这样一些内容 :以再现论、认识说取代表现论、主情说 ;以发展的、进步的文学观取代停滞的、复古的文学观 ;以人的文学取代非人的文学 ;以平民文学反对贵族文学和士大夫文学 ;以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 ;以文学独立反对“文以载道”;以世界文学反对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等。但是 ,五四文学革命理论上的片面和思想上的偏颇导致自我否定 ,其科学主义、进化论、国家主义、平民化倾向以及反对古典主义的不彻底性、文学启蒙的功利主义和极端反传统等 ,造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失败 ,最后转向苏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的文学,在当代中国被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一种源于20年代,进入新中国以后愈演愈烈的激进主义社会思潮,胁迫、驱使也抬举着文学充当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主义社会实践的宣言和辩护词。文学乃成为一种先验的镜像,给了乌托邦政治以虚幻的信心,鼓舞着后者高蹈在反现实的革命高调中。文学被一向重视舆论作用的革命主体高度重视,其宣传功能被大力强调,它的另一面就是审美本性的不断丧失,终至沦为革命功利主义的仆役。这种革命功利主义文学,在“文革”中达到了颠峰也走入了绝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的文学,在当代中国被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一种源于二十年代、进入新中国以后愈演愈烈的激进主义社会思潮,胁迫、驱使也抬举着文学充当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主义社会实践的宣言书和辩护词.文学乃成为一种先验的镜像,给了乌托邦政治以虚幻的信心,鼓舞着后者高蹈在反现实的革命高调中.文学被一向重视舆论作用的革命主体高度重视,其宣传功能被大力强调,它的另一面就审是美本性的不断丧失,终至沦为革命功利主义的仆役.这种革命功利主义文学,在“文革”中达到了巅峰也走入了绝境.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三月二十八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級作家高尔基誕生九十五周年,今天我們紀念他,就要保卫、繼承和发揚高尔基的革命文学的传统,反对对高尔基文学传統的任何歪曲。高尔基的一生,是伟大的文学家的战斗的一生。高尔基的伟大,正象列宁同志所一再强調的,在于他总是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活动与人民的革命运动联系起来。高尔基文学活动所包括的时代,恰好是俄国无产阶級觉醒、兴起、战斗,一直到取得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作为无产阶級革命的鼓手,高尔基非常深刻而鮮明地在自己不朽的作品里反映了这一伟大时代的巨大而复杂的变革,并以此为革命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开辟了寬广  相似文献   

17.
金红 《北方论丛》2015,(3):38-43
南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人数最多、 活动时间最长、 活动范围最广泛的文学社团. 南社由中国同盟会会员发起, 自成立之初便高举文学与革命的大旗, 为辛亥革命呐喊, 为推翻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助威. 南社虽然规模大、 成绩丰, 但它实为一个民间性质的组织, 有着民间社团的特性. 然而, 南社的功绩和意义却远远超过任何时代的民间组织. 南社文学也因其特定内涵, 其所承载的意义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其社团所彰显出的时代精神与历史价值, 在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国历史上独领风骚. 南社虽已远去, 但精神犹存. 今天重新探讨南社现象与南社精神, 对于更好地研究南社、 研究文学与革命的关系、 思索未来文学之路, 大有禆益.  相似文献   

18.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鲁迅则是一边译  相似文献   

19.
肇始于新中国成立的十七年文学对女性文学研究者来说是一个相对独异的时期,它一方面担负着某种“无性化”的指责,另一方面则以众多的革命女性形象塑造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传统,使一种“新社会意识”真正走向广大农村。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试图在“革命”文化的背景上来考察“五四”启蒙主义与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启蒙的关系,因为当革命话语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启蒙信念时,反而使性别问题更见突出。一女性成为革命作家的叙述中心并不是从十七年文学开始的,它在40年代的战争文学里已经有了明确的表露。钱理群在《“流亡者文学”的心理指归…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邹容并不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或作家。但他以“革命军马前卒”自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革命大呼猛进,在戊戌维新失败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之前中国沉闷的大地上,以不屈不挠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实践和猛烈犀利的战斗诗文,吹奏起那个时代最嘹亮的“革命”号角,显示了二十世纪初觉醒了的中国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和为民主自由而献身的精神。他的诗文“载道”,正是用诗歌和文章进行最激进的、最富鼓动性的政治革命宣传。鲁迅说:“富有反抗性,蕴有力量的民族,因为叫苦没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怒吼的文学一出现,反抗就快到了;他们已经很愤怒,所以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作为年轻的革命家的邹容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字,正是这种“革命时代的文学”,是“由哀音而变为怒吼”的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