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问题,前几年理论界曾讨论过一阵子,笔者也发表过文章,但至今仍未取得共识。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被正式确认,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背景下,把开放劳动力市场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研究,其理论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一、不存在没有劳动力市场的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意味着社会经济资源将主要由市场进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都必须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由市场机制决定其价格、布局和收益。而生产要素的构成,尽管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多种划分,归根结底无非两大类,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属性初成君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在计划经济时期,仅是物质化的生产要素市场,它只把物质形态的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要素,而混淆了劳动力与劳动者的区别,只认为劳动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生产资料的主人,而忽视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市场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一) 劳动力所有制问题,既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对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科学体系的建立,而且有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内终于认识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是推动我国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市场体系本身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其中争论最多的莫过于劳动力市场,包括劳动力是不是商品问题。为有助于对这些问题认识的深化,我们对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观点进行了初步整理并略加评论。其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但以近几年为主;内容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商品。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几个问题汤琼玲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建立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它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劳动力市场是完善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嘎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然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市场竞争则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对每个企业起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也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得到合理配置,这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雷宏振 《唐都学刊》2000,16(1):47-49
从市场经济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作了内涵上的解析.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践只是对这一理论的时代性应用,而远远未能包含该理论的本质内容.从市场经济的视角看,按劳分配理论本身就体现着达到最优化分配的市场原则.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这一原则的分配方法,必然要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来进行.通过对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家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思想的分析,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谈劳动力市场,就必须正视劳动力商品,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本文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一、劳动力商品的实质与劳动力市场众所周知,马克思正是发现了劳动力商品,才得以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因而,劳动力商品范畴的确立成为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基础。从逻辑上分析,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就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历史地看,劳动力的买卖或雇佣劳动是一个古老的范畴,只不过那时雇佣劳动只是“一种例外,一种副业,一种救急办法”。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再是劳动力能否买卖,而是如何成为最  相似文献   

9.
分配问题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是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深厚的动力源。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也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作些浅探。一、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一致性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可以说,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0.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和手段,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属于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基本上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来实现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实现各个企业生产需要和最终利润,并实现社会需求的总平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需要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说,既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的向导作用,同时也结合计划等多种调节手段,使各个企业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带有自觉性、公益性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说明:1.劳动力商品理论存在两大疑点:从逻辑上看,这一理论无法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新创造的价值之间的矛盾;从历史上看,这一理论不能说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经济过程,暴力和掠夺作为非经济因素无法解释这个问题。2.在劳动力——劳动——劳动产品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递进的“三位一体”关系。3.由商品生产者的自身素质、生产条件和市场机会共同决定的综合劳动能力差异,是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唯一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既是一种理论形态,又是一种收入分配方法。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这早有定论。但作为一种按照不同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分配收益的方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来说却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一点并没有取得共识,甚至被认为是讨论的“禁区”或“误区”。本文试图通过对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批判分析,指出该理论作为一种收入分配的方法,讲的仅仅是各种不同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星的界定依据或方法问题和经济运行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一种中性的收入分配方法。并不反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理论的评述,在整体上肯定市场有效的同时,对这一理论提出怀疑,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对应的可能是萧条经济——在宏观上最无效率的经济,其意识形态的用意要大于经济理论的用意,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能以此为理论指导。并对理论界广泛关注的建立宏微观一体化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新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中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必然趋势。作者认为:从保护与加快农业发展的目标出发,上海在建立农业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当前应从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政策等三个方面入手:市场主体方面应突出培育商业程度高的农产品生产者和创建公司型、合作型的衣产品营销组织;市场体系方面应着重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衣业土地使用权、农业劳动力与农业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市场政策方面应重点建立有条件支持的和有利于农业规模经济增长的农产品竞争政策、价格政策与购销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如何合理确定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合理确定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张正堂一、企业经营者劳动力商品与劳动力价格的特殊性(一)企业经营者的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国内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围绕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知名经济学家卓炯,五十年代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此文又进一步认为,商品生产是以社会分工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产生的唯一原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劳动力有价值,劳动力也是商品。这些观点,有助于把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物质生产的一般的抽象的基本要素。要进行社会生产,就要把二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即存在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或者说,存在一个生产条件在社会成员中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这种生产条件的分配关系就是狭义的所有制关系。可见劳动力所有制就是作为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关系。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既有一个要素的归属问题,又有一个使用和支配方式问题。从法的角度,前者表现为所有权,后者表现为占有权。二者的区别在于占有者对占有物没有处置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经济领域正在形成真正的商品货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能保证生产者对消费者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目前这种市场尚处于萌芽时期。为了加速其发展,应当深入研究其理论原理,分析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贸易的正面经验,坚决摈弃命令式的摊派体制。A.叶梅利扬诺夫在《经济问题》1988年第7期发表的《经济机制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一文阐述了这一问题,但所表述的是一些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矫正要素比价扭曲、资源错配与发展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攀  龚敏 《求是学刊》2015,(1):66-73
要素比价扭曲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性原因。劳动力、资金、土地以及能源等要素市场的二元结构特征扭曲了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导致厂商在隐性补贴的成本体系中,弱化了自主创新和推进产品优化升级、节能环保的动力,固化了对要素比价负向扭曲的路径依赖;居民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影响,消费占GDP比例不断下降。要素比价扭曲加剧了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并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提出矫正要素比价扭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微观基础保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