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天地》2006,(8)
“老朋友”焕然一新了编辑部同志:你们好!我已75岁,退休后单位赠订了一份《老人天地》,我一直读它。2004年前看了10多年《老人天地》,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革命讲革命故事。2005年单位改订《健康报》,  相似文献   

2.
《新天地》2007,(11)
曹云莲是位师职女军官,是我的挚友,也是《老人天地》的挚友。在创办《老人天地》的过程中,我们和她及她的老伴李德生将军,共事22年。李德生曾是党的副主席,德高望重,但他公务繁忙,有了云莲的参与,两人参加我刊的活动机会更多。我们这些当时还算年轻的老人,互相支持着,鼓舞着,着实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奋  相似文献   

3.
姚明 《新天地》2012,(2):31
每当看到报载有关张家港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报道,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喜,会想到这个新兴城市初建时,与《老人天地》(《新天地》的前身)之间的事。上世纪80年代,现张家港的中心城区的前身还是沙洲县杨舍镇。《老人天地》为振兴足球,  相似文献   

4.
图片报道     
《新天地》2011,(4):35+57
3月2日在北京逝世的吴阶平先生是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也是《新天地》的前身——《老人天地》杂志社的顾问和老朋友,多年来对杂志社的工作十分关心,几乎是有求必应。那时我作为杂志社的编委一直负责直接与他联系。找出这张吴阶平先生生前在《老人天地》活动现场的图片,借此表达我们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同志:我在教育发行战线工作多年,同事友人较多,交谈中了解到订阅《新天地》(原《老人天地》)的面不广。我自己多年订阅贵刊,但  相似文献   

6.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7,(2)
《新天地》读者俱乐部:作为离休13年来与贵刊相知、相伴从未分离的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我对你们始终怀有深厚又特殊的感情,有什么心语总喜欢向你们诉说。尤其是《老人天地》正式更名《新天地》之后,我内心对你们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相似文献   

7.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6,(9)
《老人天地》改名为《新天地》了,应该更加贴近读者办出新意。只想给我心爱的杂志提个建议,以抛砖引玉:希望为老年人搭建一个关爱下一代的平台,互相交流教育下一代的经验,尤其是教  相似文献   

8.
《新天地》期刊作为中老年心灵驿站,在原来《老人天地》的基础上绽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奇光异彩。她已成为我的挚友、密友和导师。说句毫不夸张的话,每次我见到《新天地》期刊,总会萌生一种亲切感,总会产生一种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7,(4)
《新天地》读者俱乐部:在《新天地》2007年第一期卷首语看到夏欣同志《心境与年华》的文章,心里很受感动。连看数遍,诱发我谈谈对《老人天地》改名后的感受。我是离休后阅读贵刊12年的老读者,该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每期都要看。文章中最后说的"营建美丽的心境需要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姚明 《新天地》2013,(1):12
在深圳一家期刊上看到《将门之子——张德江》一文,我这个耄耋老人也不由想起多年前与年轻的张德江打交道的一段时光。1986年,张德江时任民政部副部长,我在《老人天地》(《新天地》前身)任主编。因为杂志面临变更主管单位,重新注册,我找到了张德江同志。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对这份由老同志白手起家、自主创办起来的杂志给予特别肯定,并很  相似文献   

11.
读者俱乐部     
《新天地》2007,(11)
《新天地》:我连续订阅原《老人天地》十多年,去冬杂志更名为《新天地》试刊4期,感觉很好。我早早就预订了2007年的全年杂志。谁料邮电所给漏订了,虽然有单据,但是收不到杂志,大失所望。试着写信给贵社要求补订《新天地》。幸得贵社诚实守信,关爱老年人,服务周到,为我补寄了杂志。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读了《老人天地》杂志社原社长姚明同志写的反映她一生奋斗历程的《逝水波光》一书,深受鼓舞和教育。姚明同志14岁时,通过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区和日本鬼子的封锁线,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解放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新老读者朋友:你们好!多年以来,你们对《老人天地》杂志的信任和厚爱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你们是我们最可靠的朋友和知己。最近,杂志社将有一项重大的变动向您报告。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已经沿用了23年的《老人天地》刊名,在基本读者定位不变的前提下,明年将更名为《新天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变更为CN11-5523/C,邮发代号(2-290)不变。  相似文献   

14.
1997年老伴入住干休所后被选为支部宣传委员,她建立了“党支部工作专记手册”。2000年区里的军休办成立通讯报道联络站,她被吸收为成员,随之建立了“通讯联络工作专记”。由于老伴在一个时期常为《老人天地》撰稿并聘为业余编委,就建立了“《老人天地》工作专记”。2004年北京市军休系统成立  相似文献   

15.
《老人天地》,这是中国第一份初创就在全国发行的属于老年人的综合类期刊。1982年,出版家、作家阮波在美国交流访问期间,看到芝加哥附近的LEES出版公司刚出版的英文版彩色印刷的老年期刊——《60岁以后》,办得很有特色,文章多由退休的老人撰写,便萌生了也要在中国办一份类似刊物的想  相似文献   

16.
曾祥彪先生供职于湖南作家协会,主编《作家天地》杂志。在我的印象里,他的写作多以报告文学为主,如《脊梁》、《梅山精武魂》等,都是较为地道的报告文学。尤其是他的《绿色王国的脊梁》一文曾在我的心目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但未想到的,他忽然转行烹饪起情感小说来,并且很快将一部洋洋20万言的《爱情是什么》(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送到了我的案头,真让我有些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农户家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琅琅。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去读这些书会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  相似文献   

18.
《老人天地》,这是中国第一份初创就在全国发行的属于老年人的综合类期刊。1982年,出版家、作家阮波在美国交流访问期间,看到芝加哥附近的LEES出版公司刚出版的英文版彩色印刷的老年期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老人天地》老社长、现名誉社长姚明同志将珍藏的个人照片印了《我的人生写真》,她战争年代的两位老战友陈冰、于冠西欣然题词:一位称赞她“口若悬河无所惧,心如皎月不须藏”;另一位则说:“其为人也,旷野之劲草,山向之清泉。”都只有两三句话,却极其贴切传神。姚明本人也很满意老友对她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新天地》2006,(6)
《老人天地》编辑同志,你们好!我们71521部队河南安阳干休所从1989年建所以来,所领导为我们20多位离休干部(人手一册)订阅贵刊,已16年,一直反响良好。近年来贵刊从内到外改新版面和内容后,更加贴近老同志们的精神风貌,我们都有目共睹。特别是上期的全部文稿更加“短小精悍”,而且图文并茂,版面大气,我们都很喜欢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