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内涵界定及其定量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文章探讨和论证了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内涵内容与把握好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定量界限。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诚然,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如何衡量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粗放型和集约型的概念问题要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统一什么是粗放型、什么是集约型的认识。当前在工业生产上对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要下大力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那么,用什么统计指标来衡量判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怎样算是集约型,怎样算是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程度如何来量化?这些问题亟待政府统计部门早日解决,尽快建立科学统计指标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怎样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的问题在于努力提高“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出量对投入量之比,即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一、粗放型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这两个概念,放到生产领域或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上来说,粗放型增长方式指的是产出的增长主要靠扩大资本、劳动的投入,而不主要靠技术的改进,从而产出的增长与投入的增长比,是相对低下的一种增长方式;这意味着在这种增长方式下,资源消耗大、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大、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指的是产出的增长主要靠新工艺、改进设备、挖掘…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新的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约了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所谓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实现国民…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新的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约了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所渭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的精髓,就是要从目前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铺新摊子,靠“外延”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即速度型),转变为挖掘现有企业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微观经济效益,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来加速经济增长的方式(效益型)。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基本单位和经营主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否…  相似文献   

8.
论集约化增长方式的标志及测定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经济增长模式的分类。经济增长方式的演化规律性。我国经济增长早期粗放型的必然性。必须选择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原因。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标志及测定方法——总生产函数法及指数分析法。反映集约型增长的宏观经济效益指标的设置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即从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定性研究已有很多 ,而定量分析却较少。文章从统计的角度出发 ,利用统计指标来分析和评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情况 ,希望达到从定量方面来研究该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九五”及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正确分析和客观认识临汾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点,探索符合区情的经济增长转变的模式和途径,对确保临汾地区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三步走”赶超战略目标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存在的问动1.产业初级粗放。长期以来,受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刚性及技术改造缓慢的影响,临汾地区支柱产业的序列演进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方式的规律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震葆 《江苏统计》2000,(2):18-19,22
本文在考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沿着由绝对粗放型、相对粗放型、准集约型、集约型、高度集约型演进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六个规律性特征 :递进性、整合性、渐变性、质变性、波动性和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统计》2007,(10):27-28
2002年以来,浙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方式也正努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初步核算,2006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定量评价□文/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陈淑绵经济增长方式指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本文将其划分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指的...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把握适度经济发展速度文/南京经济学院凌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一是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顺利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又在于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一项科学的正确的有战略远见的重大决策。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采取什么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体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可以有两种思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基本保持原来的低效率和利用程度条件下,主要是靠增加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探讨技术进步贡献率的理论模型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测算了江苏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进步贡献率,促进江苏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完善和改进统计指标体系的方向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充分利用各种内含性指标和质量指标来取代各种总量指标、外延性指标和数量 (实物 )指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外延型、粗放型生产增长方式向内含型、集约型生产增长方式转变。外延性指标或总量指标同生产的外延发展阶段有密切关系。在外延发展阶段 ,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扩大规模 ,增加生产要素投入 ,吸收各种追加资源扩大生产。统计首先应以总量指标和物量指标的形式计算生产发展情况。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我国处于外延发展阶段 ,许多产品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的。现在我国已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经济增长方式已走…  相似文献   

18.
胡笑梅 《浙江统计》1997,(10):17-18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生产能力的扩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增长率。经济增长方式则是指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就是要求经济增长由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来实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目前,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它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适应两个转变的政府统计改革南京经济学院胡荣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突出地强调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政府部门如何改变目前管理体制、统计方法、统计内容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王杰 《统计研究》2006,23(1):51-55
集约利用资源是一个早就提出但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在“六五”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明确要求经济发展从提高速度为中心“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后又多次强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经济粗放增长格局不仅没有根本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反而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那么,为什么资源集约利用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到了什么作用?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管理需要哪些创新?本文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资源粗放利用的状况改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