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际教学是双向交流,是一种多样的、开放的、综合交际。这种交际的核心是运过交流进行人类精神财富的再传递,对一代新的灵魂进行塑造。这种交流始终是双向交流,同时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暧昧性是日本民族交际习惯语中的一大特色.相对于欧美国家的交际语力求清晰、明白的表达方式而言,日本交际语表现为一种模棱两可的、不明确的说话方式.日本人无论是在族群内还是对族群外的人,在交际语言的表达中体现出以下共同特点:随声附和;一词多义;含蓄主张;委婉拒绝.这是一种在“察文化”指导下的交流方式,强调以心传心、内外有别、他人中心、自我内敛.形成这种独特交流方式的主要原因,既有日本民族内在心理特质的历史遗传,又有中国古代儒家与兵家思想精华的熏陶与影响.在中华民族与日本民族的交往与交流日渐紧密与复杂化的今天,深入研究、了解、把握日本民族交际习惯语中的这一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空间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梅 《殷都学刊》2009,(2):125-127
空间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语言交际中空间语言可以传递人际关系,显示社会地位,反映社会态度.合理的空间语言不仅促进思维表达,更能促进情感交流.了解空间语言的文化差异,可使跨文化交际进行得顺利、得体.  相似文献   

4.
违背言语交际合作原则是富于叙述模式创新的福克纳乐于采用的修辞策略.他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在两个交际层面上违反合作原则:一是文本外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之间的交流层面,二是文本内叙述者之间的言语行为层面.显性的违反准则揭示了作者过度保护交流合作的修辞动机,因为读者会在这种标记性的叙述行为中发现作者的言外之意,获得作者预期的言后之意.  相似文献   

5.
论关联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它对于幽默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及其翻译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交际双方发出和接受幽默话语的双向交流过程。同时,在翻译幽默时,始终把翻译视为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明示——推进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这样才能取得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6.
吴思乐 《学术论坛》2005,(12):180-184
跨文化交流应该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双向交流,但东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交流却存在着非正常的表现。文章通过对这些非正常表现的分析,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坚持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略  蒲志鸿 《学术研究》2008,(2):143-145
本文通过对误解案例的分析,探讨跨文化交际误解的主要起因、特征以及误解与交际主体、隐含义等要素的关系.误会的成因可能是语言能力问题、推理能力问题或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我们着重指出:对于言语行为的潜在含义、交际对象的意图的正确理解是有效交流的关键,涉及文化的无意识隐含义的差异构成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成为误会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16-18世纪是中国和西欧进行全面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特征凸显出来.近代西方文化,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第一次传到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国的儒家文化也传到西欧,中西方文化传统发生了剧烈的交融与冲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中西文化双向互动",具有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中西翻译交际与文化错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芳 《中州学刊》2005,(1):203-205
翻译交际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民族文化差异是影响翻译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交际双方了解彼此的社会历史知识及文化背景,翻译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探讨造成翻译交际困难的文化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对于不同语言群体借助翻译达到理解和交流的目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话是交流信息、进行联络的重要媒介.随着固定电话和手机的普及,单方对话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在单方对话中,交际双方只能靠语言来表达和相互理解、交流信息,交际中非言语符号的缺失,造成了双方会话传递的信息内容不完整,同时还会产生误解、交际障碍等后果,达不到最终的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交际失误现象在非正式交际中是不可避免的,在本质上属于生动的、自发的交流。到目前为止,语言学文献中很少讨论言语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交际不顺畅,以及不成功交际中产生的交流失误。现代语言学对交际失误的系统研究刚刚开始。引起交际失误的语言学因素包括编码错误和评价行为特征,对交际失误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表述诗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它的完善离不开巴赫金的复调思想。巴赫金的复调思想是一多种声音融合、平等对话的思想。它存在于众生喧哗语境中,这种对话超出了语言学领域,扩大到言语交际的任何领域。在言语交际中,不同表述主体突破边界进行对话、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创造新的表述条件、表述语境。具体的表述在言语交际中与其他表述进行交往,形成对话,实现"表述参与对话,并引起对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交际是人们运用符号传情达意,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行为协调过程.意义的获得是交际最主要的目的,人们通过符号形体来获取符号对象的有关信息.体语符号在传榆信息和跨文化交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从符号学的角度阐述体态语的性质、功能和特点,对比和分析体态语的文化差异,探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关联理论看逗笑短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到的逗笑短信为依据,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析逗笑短信的制笑机制,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交际双方发出和接受逗笑短信的双向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英语的语言、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并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语言作为交际"的教育理论,主张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语言教学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生活情景的交流,以促进学生语言流畅性的发展,而不单单是准确性的提高;传授学生在课堂外自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技巧。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通常很自然地运用到语言技能的结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生活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哪一种语言技能进行交流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意识是借助语言手段及联想场而形成和外化的意识映像的总和.语言意识具有人本属性和民族属性.任何语言意识都是具体某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是两种或多种语言背后意识映像的交流,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语言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了其认知功能、交际功能、情感功能和元语言意识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运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内部商务会议的特点进行个案研究,进而揭示出这种交际活动的言语交际行为特征、交际过程模式、基本会话结构以及话轮交接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马霞  张平 《社会科学家》2006,(Z1):325-326
口译应该遵循忠实原则.所谓的忠实原则突出表现为服从、服务于交际意图和交际效果.在进行口头翻译时,我们应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不必拘泥于原语的形式和结构.这尤其体现在原语的字面意义与蕴涵意义不一致的时候.口译的"忠实"是相对的、动态的.口译应能促进交流与合作.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并努力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以及由此产生的交际困难甚至中断.  相似文献   

19.
文化背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交际手段,语言受制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跨文化敏感度是成功交际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调查,了解有着东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在运用英语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交往时,为了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对对方文化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中群体间的文化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障碍,主要表现就是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本文在对文化休克现象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