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有控股公司组建和运作的若干探讨汪异明国有控股公司的组建和运作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尚处在探索试验阶段,而国外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对此我们可以引以为鉴。一、国有控股公司组建的目的及其实现的可能性据世界银行对意大利、赞比亚、加纳、瑞典、奥地利...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目标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有经济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组建国有控股公司,进而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成为国有经济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关于组建国有控股公司问题的讨论中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认为应以原来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基础组建行业集团型国有控股公司。即纯粹型国有控股公司;另一种认为应以中央和地方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依托,组建企业集团型国有控股公司,即混合型国有控股公司。那么,这两种模式究竟谁优谁劣?哪种模式更适合我国情况,或者说究…  相似文献   

3.
国有控股公司的组建及难点钱津国有控股公司是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特别批准和授权,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所有权职能,主要以控股方式从事资产产权经营活动,并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特殊企业法人。目前,在经济理论界的倡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组建国有...  相似文献   

4.
刘莎 《天府新论》1998,(2):17-20
国有控股公司是当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英国国家企业局、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股份公司、法国石油研究与生产公司和埃尔夫·阿奎坦股份公司、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GF公司、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等,这些都是本世纪30年代特别是二战以后人们早已熟悉的国有控股公司。国际上这类公司在法律上一般称为“国有控股公司”或“国家持股公司”、“企业集团”,都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具体形态。中国政府于1993年作出组建国有控股公司的决定。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价值依据--来自上市公司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价值与公司自身估价并非一致是常态。这为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即公司的投资决策究竟以股市估价为决策依据 ?还是以项目自身的基本价值为依据 ?许多研究表明 ,法人控股公司业绩好于国有控股 ,人们据理论推断 ,那是由于国有股东具有为谋取私利而投资于净现值为负项目的强烈动机 ,但没有对投资行为直接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市场价值信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 ,发现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决策对市场估价反映敏感 ,而与项目价值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动机是利用现有股市的功能性缺陷而谋取私利。对于法人控股公司 ,公司投资与单位资本的收益现值显著正相关 ,而与市场估值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这表明 ,对于法人控股公司而言 ,投资决策追随于项目的未来收益现值。信息失真和股市投机是公司投资行为扭曲、融资行为扭曲的生存土壤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上海、深圳等地区正在试验中的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是由政府独资设立的特殊企业法人,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府授权其经营国有资产。 笔者认为:由于国有控股公司本身不是最终的委托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除享有一般公司董事的职权外,还可以经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部门授权而享有许多特殊职权.由于我国缺乏一套完善而高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来规范董事的经营行为,导致国有控股公司董事的经营权畸形扩张,国有资产低效运行甚至大量流失.为此,应当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董事经营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公司内部追究和外部追究等方式,把对董事违法失职行为的追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国有控股公司的特殊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田 《江淮论坛》2001,(6):18-24
本文认为国有控股公司是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本① 出资人职能的特殊国有企业 ,它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与它至今仍是依据政策性文件和部委规章运行不无关系 ;本文主要从分析国有控股公司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入手 ,论证了在授权经营条件下进行国有控股公司专门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金融控股在我国已经出现,研究国外金融控股的发展,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推动金融控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建立国有控股公司为市场主体 ,突出资本经营为目标的国企改革呼之欲出。但是目前法学界对国有资本控股经营的关注较少。为此 ,应从国有控股经营公司的法律地位、法律框架、法律配套等三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在控制了样本选择偏差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激励呈现正相关关系;民营控股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但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这种效果并不显著;与股票激励相比,期权激励更能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中国邮政企业面对加入WTO的挑战 ,必须进行公司化改造。具体方案是将邮政企业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或国家投股公司 ,其有效的资产管理方式是建立国有产业控股公司 ,在此基础上走联合经营、资产重组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外资引进过程中的外资控股行为,主要是通过收购国企、投资入股和增资扩股这三种方式进行的。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外商对国企进行控股收购和压价收购,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外商在投资入股中采用了拖延出资、低价高报等不正当手段来实现控股目的,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第三,外商要求增加注册资本,导致中方股权下降,达到控股目的。凡此种种,均对国有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外资引进中的国有股权管理,实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政府有必要通过政策、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强化国有股权的管理。宏观上,国有股权的管理应在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政府立法指导下实施。微观上,则表现为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等政府行为的直接介入。  相似文献   

14.
外商控股公司是指由外商投资并由外商控股的公司。它包括外商拥有100%股权的独资公司和外商拥有多数股权的合资公司。本文主要讨论合资公司中外商控股公司的法律问题。从理论上讲,外商控股公司的外商投资比例须达50%以上,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即使外商只拥有40%的公司股份,若公司其余股份没有投票权,或其余股份代表的董事人数比外商董事人数少,都有可能使公司成为外商控股公司。外商控股的法律意义在于:1.外商拥有控制企业的权力。按照各国立法惯例,合资企业的董事会是合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事规则是在董事会上以董事的票…  相似文献   

15.
参照 LLSV的分析思路,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现状,本文从控股股东转移公司利润的成本函数入手,建立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到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如果上市公司股权中存在持有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或降低控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比例可以提高公司价值;如果上市公司股权中存在持有全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或提高控股股东持有的流通股比例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国有控股股东转移公司利润的便利优于非国有控股股东,那么其价值将低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因此,股权分割现象加剧了控股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扭曲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减持国有股可以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试验的基本路径并在过去的几年中获得了飞速发展,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已是大势所趋.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构建,应遵循确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最低成本原则和公平公正原则,主张在"三会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组建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以确定规则式为该委员会的主要监管方式.并且,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应对加重责任制度的适用场合、适用程度以及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措施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和培育阶段 ,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深化改革 ,靠不断创新。设立国有控股公司 ,实现制度创新是诸多创新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制度创新做一些理论探讨 ,以期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所谓国有控股公司 ,是经国家批准或授权设定 ,代表国家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的权力 ,通过投资持股等方式 ,控制或影响其他公司经营活动和发展的公司。它是国有独资的特殊的企业法人。主要有纯粹性控股公司和混合性控股公司两种类…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证券分析师的跟踪受上市公司所有权性质和价值的影响较大,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中的行业垄断性公司以及价值高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吸引证券分析师跟踪。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外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压力与挑战。对于国内券商而言,引入国际通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制度,逐步实施多元化业务的经营,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乃是应对之策。在以券商为主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过程中,市场化购并是大方向,中外券商合资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2):63-74
以2006—2014年沪深股市实施了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度环境、政府干预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利益输送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比例越大,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比例越大,并且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越差,国有控股比例越大,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比例也越大;(2)地区制度环境越差,盈利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后,其经营业绩及公司价值下降越快,并且,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盈利性越好,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后其经营业绩及公司价值下降越快;(3)地区制度环境越差,亏损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后,其经营业绩及公司价值上升越快。这一研究证明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政府干预导致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利益输送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