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交际有两种途径: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系统与言语交际,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二者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他们都属交际,即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信息通过某种途径传递给另一人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信息从发出者到接收者之间传递的途径。在跨文化交际中,弄清非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言语交流是依靠语言手段进行交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行为的交流则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进行了比较 ,着重探讨了非言语行为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非言语交际是指不用词语进行的交际。西方学者认为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 ,言语交际所传递的信息约占 35% ,而非言语交际所传递的信息可达 6 5%。本文着重探讨非言语交际的特征功能、文化对比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因素在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交际中文化因素对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的影响角度 ,阐述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 ,加强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是言语符号的对立、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用于非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定的标记价值,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具有明显的性别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言语交流,同时也要重视非言语交流。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中非言语行为的类型、特点、作用及策略进行论述,阐明非言语行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结构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有现象,迄今为止,人们对重叠结构有过一些讨论,但针对言语行为动词重叠现象的研究还很少见。从语体、语法结构、语义、认知等角度,审视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结构并展开分析,以证实实际上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重叠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言语符号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非言语符号英汉互译的跨文化因素以及其功能对等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全面地探讨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非言语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如何合理地处理原文中的非言语符号信息,如何在译文中用言语描述出在原文文化中非言语符号所拥有的信息功能和所负载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融入日常会话中的一种交际策略.人们有时使用礼节性言语作为交际策略来实现一些个人目标.在现有的关于礼节性言语行为和不礼貌的研究成果的背景下进行研究,目的是试图基于礼貌原则及合作原则将不礼貌融入礼节性言语行为,并对这种语言使用中的不礼貌进行描述和阐释,从而引起人们对使用礼节性言语行为的关注.并总结研究中的主要发现,讨论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汉民族言语交际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及其相伴随的辅助性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活动。由于不同民族的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的言语交际活动,既有着某些共同性原则,又有着各个民族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为交际者共同遵守的一整套准则,而且这些准则贯穿于各民族的言语教育、言语活动和言语评价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