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英语思维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是一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应让学生受到思维训练,养成思考的习惯.为发展英语思维教育,教师本身要有思维精神,创造条件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教学应先于发展,反对低效的"重复性"建设,努力从生物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多角度,去了解人类思维与人类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不同民族文化和心理趋向的主要载体,也是传递文化的主要方式。文化、语言和思维三者统一于跨文化交际过程,在与英语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流之前,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英语语言和语篇的基本构成元素中所蕴含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制约着文字起源和语言结构。中华民族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汉字起源的象形性和汉语语法直观、意合的特点,而英语民族抽象的思维方式也促成了英语字母文字和英语语法的抽象性和分析性。理清语言文字与思维方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汉英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思维凭借的工具和外在形式 ,英语语言在表达内容、表达方式上具有辐射思维的特点。辐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它和辐集思维一起构成创造性思维。英语辐射思维存在于英语语言的编码、解码和认识过程中 ,主要表现于英语词语、句子、语篇及艺术语言之中。  相似文献   

5.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 ,而语言的形成由思维来决定。不同的思维方式必定反映在语言的结构上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造成了英汉语言从文字到语篇结构的不同。汉语受重形象、重综合、重本体的圆式思维模式影响 ,产生了以形声义为一体的汉字。汉语句子和语篇结构以语义为中心 ,无词形变化和严格的语法限制 ,是一种“意会”语言。英语受重抽象、重综合、重客体的线性思维模式影响 ,句子结构严谨 ,有明显的词形变化 ,并以被动语态居多。了解思维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帮助外语学习者从更广泛、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语言 ,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6.
浅析思维模式差异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作用的.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而语言的形成由思维来决定.不同的思维方式必定反映在语言的结构上,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造成了英汉语言从文字到语篇结构的不同.汉语受重形象、重综合、重本体的圆式思维模式影响,产生了以形声义为一体的汉字.汉语句子和语篇结构以语义为中心,无词形变化和严格的语法限制,是一种"意会"语言.英语受重抽象、重综合、重客体的线性思维模式影响,句子结构严谨,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并以被动语态居多.了解思维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帮助外语学习者从更广泛、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语言,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7.
从顺应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言和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的选择。因此,英语国家的文化决定了广告活动中英语的选择,即语言的选择要顺应英语国家的文化语境。顺应的因素包括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模式、审美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及禁忌。只有这样,广告语言才能实现它的交际目的——说服受众来购买产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8.
从"中介语"的角度透视汉式英语与汉语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汉式英语还是汉语思维都是我国英语学习者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用英语思维并非是教师一提出学生就能达到的要求。从“中介语”的角度透视和分析学生的英语发展过程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和对待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汉语思维和汉式英语,从而避免语言教学中的急于求成心态,使语言的教与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民族文化、思维模式的反映,因而第二语言的习得会对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产生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有了长足的发展,英语学习对少数民族学生思维的开阔、思维的跨越发展、多向型、开放型思维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各民族发展、对新疆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观决定了汉语的直觉性和悟性思维。汉语在词法、句法以及篇章上注重意义表达的整体性。"天人相分"的西方哲学观决定了英语的逻辑性和理性思维。英语在各个不同的语言层面以形态和形式结构为主。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汉语重语义和英语重语法的研究方法论差异。  相似文献   

11.
论英语习得中英语思维的培养和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首先应建立英语语言的信息通道,学会用英语思维。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哲学思考入手,详细分析了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以及汉英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语言建构,同时,从语言角度出发,分析了形成英语思维的困难所在并由此提出培养英语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汉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翻译不仅是语言交际活动也是思维活动,既需要遵循语言规律也受思维规律的制约与影响.汉英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如汉语民族注重悟性而英语民族注重理性、汉语民族注重主体意识而英语民族注重客体意识、汉语民族注重整体思维而英语民族注重个体思维、汉语民族注重形象思维而英语民族注重抽象思维、汉语民族注重综合思维而英语民族注重分析思维等,都在翻译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译者,迫使译者寻求两种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同一与契合.  相似文献   

13.
洪堡特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很突出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思维决定语言,语言又反作用于思维。他的这一理论为解释现代汉语词语泛化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它不但以语言学为主要对象,同时还涉及哲学、历史、文化、逻辑及心理学等领域。对于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从理论上去寻找一个相对合理的切入点。本文试图通过对阅读活动基点的研究,建构英语教学的新格局,最终实现师生双方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阅读中的思维基点 主体的思维活动是客体语言材料的转换基础。人的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机能,其职能在于反映客观规律。在客观世界及人脑共同的物质结构决定下,思维能力及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的共性。尽管语言在任意及约定俗成性的作用下受到时空因素的制约而千差万别,但人类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这种同一性促使思维在阅读活动中成为语言赖以转换的基础。换言之,我们必须以研究思维作为探讨语言的基点(start point)。  相似文献   

15.
思维与语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思维体现于语言之中,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广泛体现在语言使用中。这种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常把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迁移到英语表达中,对英语学习产生干扰。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时培养其目的语即英语的思维能力,建构英语思维环境,从而有效防止汉语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言对比的哲学基础出发,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影响下汉英科技文体的特点。研究发现:东方民族的整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形象思维决定了汉语科技文体意合、多用主动语态和动态的特点;而分析思维、客体思维和抽象思维影响下的科技英语则具有形合、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以及名词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赵阶彬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75-77,71
沃尔夫假设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沃尔夫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思维相对于语言而存在;各民族的语言不同,思维也不同。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语言只是以一种细微的形式影响着思维过程。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认识也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从英语和汉语存现句的比较分析中,揭示了语言共性的存在,证明了沃尔夫假设不合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再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角度再次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进行了论述。一方面,弱式“假说”所提出的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或者语言并不完全决定思维,但的确影响认知和记忆方式,影响人们从事思维的难易程度,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正确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式“假说”认为语言结构决定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过分强调了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甚至认为人类实际上是受制于语言的,而忽视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而也具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隐喻的相似性基础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英语修辞中认为,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这是因为事物都具有相似的基本属性,以及人们对事物之间感受上的相似性。由于人们认识的主观能动作用,隐喻相似性又表现出主观与客现两方面差异。隐喻现象可以看作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对人类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对隐喻相似性的探讨有助于揭示思维、认知与语言的本质。作者拟讨论英语隐喻的相似性基础,并提出隐喻推理的三角模式,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式英语"也是遍地开花。面对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是要"禁止"还是"提倡"呢?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国式英语的发展现状,进而从思维方式、社会文化、语言变迁等角度来解析中国式英语这种语言现象,为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式英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