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名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类别:国际展览局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特别提示:听说上海世博园区很大,到底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2.
黄浦江游船旅游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水上旅游产品,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由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选址在黄浦江两岸,更促进了黄浦江游船旅游的快速提升。目前黄浦江游船旅游供给相对不足,需求上升较快,矛盾突出。世博会的召开将使这一现象大为改善,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而且后效应更大。建议黄浦江游船旅游行业抓住世博机遇,服务世博;立足本地,区域联动;把握现在,放眼未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博抢先看     
了解了世博会的历史,回顾了以往历届世博会的精彩盛况,这一站我们将聚焦浦江之畔的2010上海世博会,展现本届世博会的精彩看点。鸟瞰上海世博园区,如今整个世博园的场馆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4.
彝族丧葬与森林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彝族对待生命的态度、死亡后灵魂的回归、丧葬过程、墓地的选址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丧葬森林文化.这一独具特质的森林文化中蕴含着人与树木森林同构以及敬重树木森林的生态观,对于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我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所提出的重要命题,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涵。“现实的人”是其价值起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了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生态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关注。人的主体性发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因素,包括主体能动性、主体自主性和主体自为性三个方面。其中主体能动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意识;主体自主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主体自为性侧重于指人能根据目的对自然进行改造。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通过满足人所需的物质条件、生态场域和精神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维度的鲜明特征,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宰”的固化逻辑,彰显对人的现实关切和终极关怀,闪烁着耀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光芒,充分展现人民群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利益主体、实践主体、享有主体和评判主体,为建设真正属人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森林文化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连接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森林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们对森林的反思和寻根.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可持续的复杂系统,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实践森林生态文化能够找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钥匙,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旅游者的问卷调查,研究旅游者对上海世博会形象影响认知.研究表明:上海世博会产生积极形象影响,提升和塑造了上海旅游形象,形成较好的形象认同,但存在认知模糊区;世博园和世博会的形象认知产生分离,旅游者去世博园达到一定次数后,对世博会出现一定的负面认知,期间以三次为界,会后以两次为界;世博会和世博园对旅游者的决策影响有限,没有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永久世博园和上海的相对形象地位缺乏优势,没有成为首选景点和首选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神农架,巍巍群山,茫茫林海,珍奇的动植物,瑰丽的风光,都是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1986年,神农架被定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农架,走进这个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可爱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沪江大学校址是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精心选择的,选址过程充满困难和曲折。从1900年筹谋在中国创建大学始,至1902年才初步确定将大学建在上海。1905年美国南北浸会正式达成协议,开启联合办学进程。校董会实地考察多个地点,克服经费紧张困难,最终选定距上海市区6英里,距周家嘴1英里的黄浦江沿岸土地作为校址。所选校址因地势低洼,建筑需垫高地基,致使建筑费用增加;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导致学校影响辐射力变小。但地价低廉,远离喧嚣,适宜学习和传教,且紧临黄浦江,在校园内对来往世界的轮船一览无余,这对学生具有精神激励价值,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世界”里。  相似文献   

10.
浦东位于上海市的东缘,东面和北面濒长江口,南临杭州湾,西接黄浦江和金汇港,岸线长,腹地广阔,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处在城市上风向,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浦东范围的川沙、南汇、奉贤三县及上海县部分总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约占本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川杨河以北靠市区较近,面积约350平方公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景观设计及景观生态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外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的实践。以中国沈阳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中的环保园为例,展示出我国现阶段对景观生态设计的探索。通过对其分析,说明景观生态设计是一种使观者贴近自然、感受自然、学习自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景观生态设计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将会对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史上影响最大的绿色世博会,充分挖掘和弘扬上海世博会主题昭示的环境伦理精神,对于后世博时代推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价值。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反思和解答"城市发展之谜"时所彰显的环境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主张绿色低碳的生态化发展理念;二是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方向;三是强调和示范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海世博会主题积极倡导和展示的环境伦理精神,为人类城市的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为破解生态危机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世博会一直以来就是现代先进技术和新材料新理念荟萃的天地,是引领未来科技和生活发展方向的先驱。而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建造不仅与展览相得益彰,本身还承担着引领设计潮流的责任。本文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外墙装饰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设计构成在装饰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是进步、创新、交流。上海世博会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是人类文明精彩对话、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怎样利用“地主之便”向世人作中国书画世博表达?怎样进行古老中华艺术与世界多元艺术的交流?本文对这些问题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苏州来说,是一次难得而重大的发展机遇。世博溢出效应不仅将给苏州带来直接经济拉动,同时,也将对苏州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苏州服务业总量不低,但服务业占GDP比重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苏州应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区域合作,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苏州作为离上海最近的城市,以“世博第二主人”的姿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参与上海世博会,并渐见成效。但在挖掘世博主题、创新参与方式的内容和形式、应对后世博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7.
论文运用服务管理研究中的服务包概念,提出了世博会公共服务包的概念,并进而运用这个概念对世博会的服务内容和性质进行了分解和针对服务流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及社会效益等角度系统阐述我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及世博会的必要性,并从奥组委与世界展览局规定的相关申办规则、先例等方面分析我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可行性。同时,从我国已经成功举办过奥运会与世博会积累的经验与成熟的风险规避措施等方面,分析我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及世博会的比较优势。最后简要提出再次申办奥运会与世博会的地点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尽管国内对于旅游形象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缺乏对世博会旅游形象的探讨.文章以重庆市民为例从旅游形象三个连续链的角度探讨世博会的完整旅游形象.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的评价都是正面;在世博会的三个连续链整体形象方面,重庆市民认为"美食小吃"、"商机/贸易"、"嘈杂/人多""特色展品/各国珍宝"和"冷漠"也是世博会的形象,而这些在封闭式题项中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