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说的生产结构,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因为我国目前重工业产品一般作为生产资料,轻工业产品用作生活资料,农业产品也主要是生活资料,所以,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也就是生产的两个部类的关系。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分为两个部类的原理,是我们观察农、轻、重关系问题的理论依据。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两个部类的原理为武器,找出确定合理的生产结构的条件,以及生产结构变化的原因,提出我国生产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全部再生产理论的基础,就是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和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价值分成c、v、m的原理。这两大部类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从根本上揭示了各个社会形态的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最本质的内在联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是不是协调,归根结底取决于两大部类比例关系是不是协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固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性的比例关系,但它毕竟是属于分配方面的比例,而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则属于生产方面的比例,从生产决定分配这一角度来讲,从一定数量的积累、消费基金要有相应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物质保证才  相似文献   

3.
社会再生产问题通常都理解为社会再生产中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其实,社会再生产的内容不仅仅是这一方面的关系,它还包括广义工业和广义农业的再生产运动。两大部类的关系与广义工农业的关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两大部类的关系不能代替广义工农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决不能把社会再生产的内容完全归结为两大部类的关系,在研究两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两个部类生产理论是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时提出来的。它把社会物质生产的商品总量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分并阐明它们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必须有两个部类,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两部类各自内部的和两个部类之间的产品交换,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上都得到补偿,使社会资本再生产能持续进行和发展。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总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生产及其交换、分配、消费的关系是社会化生产的商品经济社会都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业部门再生产中出现的矛盾是生产过程与产前服务、产后服务的联系失调,农业的初级生产和后继加工的联系不健全、不协调,致使农业再生产运动遭到种种阻碍,难以稳步增长。这种矛盾是部门生产过程内部各个阶段生产组织之间、生产因素之间的联系失调,以《资本论》中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去分析此类矛盾,难以揭示其实质。因为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是说明两大部类产品补偿消耗了的生产因素和更新生产因素、追加生产因素的关系,不是说明部门生产过程内各阶段生产组织之间、生产因素之间的联系运动。要分析这种矛盾必须运用部门再生产过程纵向结构的理论,才能加以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作了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传统理论认为第三产业与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学说“风马牛不相及”,更有人斥之为“庸俗价值论”、“渗透着资产阶级本质”。自1985年起情况有了改变。然而,经济理论界对第三产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它与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影响等等的研究却一筹莫展,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仍坚持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其再生产实现条件的传统理论。这不仅严重脱离、落后于实际,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对比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第一次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揭示了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对比关系。但他并没有专门研究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问题。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写的有关实现论的著作中,根据“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快的趋势的规律”,第一次作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得更快”的论断。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工业化的实践中,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学界,有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公式:Ⅰ(v+m)>ⅡC,已经包含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内容,他们把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说成是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说:“没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就不能实行扩大再生产。”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指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发展速度的对比关系上,第一部类增长的速度,必须快于(优先于)第二部类的增长速度。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公式,就其基本原理来说,就是要实行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必须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问题,既包括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关系;又包括两大部类增长的对比关系,也就是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谁快谁慢的问题.可是,有人却认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只包括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而不包括两大部类增长的对比关系。就是说,马克思没有提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显然,不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因此,有必要研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关系,把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界定为农村部门,把工业、城镇、城镇居民视为城镇部门,把"三农"问题抽象为农村、城镇两大部门的交换与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城镇部门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城镇与农村两部类再生产失衡的结果。所以,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部门改造为农业加上轻工业的第二部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结合我国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作出了新贡献。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农、轻、重关系的思想,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再生产时,按照物质资料的经济用途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这一部类的产品用于生产消费,如矿石、钢铁、煤炭、石油、电力、化工原料等等。第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为基础,运用微元法推导出两大部类积累率之间的静态关系,结果表明:两大部类积累率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而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在积累过程中,两大部类必须根据这一关系进行同时调整,才能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正> 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勿庸讳言,我们所走过的这段道路却是十分坎坷曲折的.其所以如此,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年来我们没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来指导我国产业结构的宏观比例平衡,致使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各种比例关系末能理顺.本文将针对这一重大的现实问题,试图就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实行宏观控制的比例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两大部类间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的讨论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对此我们不仅要从一般意义去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以社会主义这个特殊社会形式的意义去研究。过去,我们自己也曾就这个问题从一般意义上发表过几篇文章,这里,则拟对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下两大部类间增长速度的问题再作探索。不妥之处,愿闻明教。一、扩大再生产本身要求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适应地平衡发展我们知道,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和流通的理论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是下面两个原理。第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总产品和个别产品一样,都是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的:c+v+m;第二个原理是必须把资本主义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I部类和第Ⅱ部类。这两个基本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和流通不仅适用,而且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从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在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预见社会主义时,始终把社会是否和谐发展作为两个社会形态之间的根本区别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资本运动作用的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金钱关系,阶级对立日益明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决定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矛盾只能在特定条件下一时有所缓和,但…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原理的述概。关于两大部类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平衡,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的重要原理之一。先将要点作一简要归纳: (1)要扩大再生产,必须有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做为物质先决条件。在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基本前提下,两大部类产品在为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交换中,实物形态上应该得到相互的满足。 (2)一切商品都可在价值上分为三部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价值构成必须按照新的生产要求进行重新组合,但组合后Ⅰ部类需要与Ⅱ部类进行实物交换的商品在价值总量上应该是相等的。并且,产品在价值上互相补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经济只有按比例,才能高速度地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实,按比例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而且也是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社会分工愈发展,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愈密切。社会生产要能够正常进行,各部门之间就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致路·库柯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分析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时,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区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指出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第四节马克思在把第Ⅱ部类分为必要生活资料生产和奢侈品生产两个分部类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问题,并作了许多原则的提示,但是马克思没有具体说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如何实现的。为此,我国《资本  相似文献   

20.
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两个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最根本的关系,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多快好省地建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关于工农业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坚决贯彻这个总方针,无疑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极为深远的彩晌。八屇十中全会公报指出:“……贯彻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