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社会对君民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形象地表述为如下种种"取譬":君舟民水说、君原民流说、君为元首民为手足说、君心民体说、君山民地说、君亲民子说和牧民说。这些说法凸显了民在王朝国家存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民"被视为"本"。究其原因,不过是由于民能致力于"本业"即农业和民是国家的构成要素。如果结合君主在整个国家或政事中的主宰地位来看,"以民为本"便成为"以君为本"的工具性手段,民之重要就淹没于其卑微的身份地位中。然而,民又是影响江山社稷存亡的巨大力量,这就造成了君主对民仁爱、畏惧交加的矛盾心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有本质之差异。  相似文献   

2.
3.
人们常用“三令五申”来表示“再三告诫或命令”(见《现代汉语词典》),然而,“三令”与“五申”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近日,笔者偶翻宋代曾公亮所撰《武经总要》,欣然见有对“三令”、“五申”具体内容的解释。原来,古人所谓“三令”,即一令观敌  相似文献   

4.
IP为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按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近公布的推荐定名,IP的中文为“网际协议”,IP电话全称为“网际协议电话”,Internet电话就是一种IP电话。  相似文献   

5.
在《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第2部分第8章,托克维尔在美国怎样削弱多数的暴政这个标题之下,重点讨论了美国的法学家精神及其如何成为平衡民主的力量,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美国法学家以及欧洲法学家的精神肖像。这样的法学家精神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家精神与法治观念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
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了以往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设,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是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7.
8.
引言 “新民主”一词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提法尚值得讨论。但至少在本文的开头,应该有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对“新民主”,我指的是那些从70年代以来出现的民主政权。首先1974年发生在葡萄牙的革命(一群尉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法西斯统治)标志着一个历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6):121-125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或亚语言,其实质是心理活动的交流,这种思想交流方式决定了其内生某种叙事模式。音乐叙事中的"事"是一种文化语境中的存在,"事"的叙述基本按以下路径展开:"事"在文化语境中得以展开;标题作品更易于叙事,其通过文字标题来提示"事",通过音乐主题以及主题的展开来间接说明"事";音乐元素是符号,其组合成旋律、节奏等音乐形态进行情感自白,情感自白所具有的代入感让听众感受"事";音乐叙事是事件与情感交织的叙事。  相似文献   

10.
释“平章事”黄利平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史家多以其为唐代的宰相,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今试掇集史料释之。唐初,“平章事”是地位最低的宰相。永淳元年四月,黄门传郎郭侍举等,并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上谓参知政事崔知温曰:...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443”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现“三最”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的重点任务和行动纲领。其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举全市之力,建设一批大项目、大工程,为推动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奠定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实施“443”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迅速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实现各项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这句中的“获则取之”,《中华活叶文选》(二)P135注为“可能捉住的就抓过来”,于在春《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译文是“只要捉得到就要捉住他”。很明显,都把“获”和“取”训为“捉取”、“抓获”了。如此,则前后文意稍感重复,似嫌窒碍。  相似文献   

14.
<正> “多能鄙事”见于《论语·子罕》,原文是:“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何晏《论语集解》引孔注说:太宰之问,“疑孔子多能于小艺”。又引包注释孔子所对:“吾少小贫贱,常自执事,故多能为鄙人之事。君子固不当多能。”此后,注家学者沿袭不疑,均作如是读、如是解。更有甚者,刘宝楠《论语正义》按:“疑孔子多能于小艺者,正以礼乐是艺之大,不得为鄙事。惟书、数、射、御,皆是小艺。”然而寻绎文义,笔者以为旧解未得真谛而附会曲说。  相似文献   

15.
王晶 《家庭科技》2010,(6):41-42
市场 颜色多样,品牌繁多 据某眼镜店老板介绍,现在市面上的彩色隐形眼镜基本都是韩国品牌.是因为彩色隐形眼镜韩国的产量占世界首位.而透明隐形眼镜美国占世界首位,可以说各有所长。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品牌彩片,但是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神理”是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论诗 也极重视“神理”,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以神理相取”的诗学命题。本文认为,“神理” 指诗歌创作过程中被诗人发现的富有独创性的形神之间、主客之间、物我之间、情景之间 以及意象之间的某种诗意的联系。“以神理相取”则是指诗人应善于发现并传达出这种诗 意的联系。与此相关,“神理凑合”乃是指这种审美联系不是冥思苦想得来的,而是在诗 人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审美感兴中发现的,因而是十分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的。“以神理相 取”的结果是创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意境与艺术理想。 可见,“以神理相取”说在船山诗学体系中属于艺术理想论范畴,它在中国古典诗学与美 学史上出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所谓“约取实得”读书法,就是读书与其浮光掠影、一无所得,还不如每天记一点,似乎取之不多,但日积月累,实际收获却不少。 此读书法,是叶奕绳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说:“不如予之约取实得也。”“约”即“少”的意思。 叶奕绳,是明末清初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李卓吾《初潭集》有一则颇具浩然之气的故事:“范缜著《神灭论》,萧子良使王融谓之曰:‘谓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才,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乎!’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大笑”二字,最为传神,使我们在一千四百多年之后,仿佛仍能一睹这位不肯“卖论取官”的南朝学者的风度。你看吧,那鄙夷的眼神,那自信的大笑,傲骨崚嶒,真个如见其人,如闻其  相似文献   

19.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泓之战”中,有这样一句:“虽及胡考,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古今一些有代表性的注、译本中,或句释为“虽及元老,犹将擒之,何有于二毛之人”(古文观止》),或今译为“虽然是老头子,俘虏了就抓回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沈玉成《左传译文》),总之,在解释上并无什么不同之处。对这种解释,我以为是欠当的,是与其原意不相符的。合乎原意的译文应该是:即使把年龄特大的敌人也算上,俘获了,就要割取左耳(以计功),还顾及什么年龄的老大?让我们从许多注本都不予注释的“获”及“取”的实际含义上来看。《说文》:“获,猎所获也。”用在战争方面,则可引申为“擒获”、“俘获”。“获”的这种含义,在《左传》中,则包括“生获”、“死获”。僖公十五年《经》、《传》中“获晋侯”之“获”,即指“生获”;宣公二年《传》中“获乐吕”、十二年《传》中“皆获在  相似文献   

20.
董建英 《西部论坛》2001,3(3):27-28
要重视“德治”和“以德治国”,必须更加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应丰富和更新教育内容,建立科学的德育体系。要认真实践“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