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的舞台,是人类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源泉。人的自然生物本质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恩格斯曾精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他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  相似文献   

2.
文化与人类     
人类生活在以自然为基础的同时,常常表现为集体的、社会的东西。改造外部自然的活动,不仅是单个人的活动,而且是特定的集体和社会的共同活动。人类通过这种共同生活,逐渐创追出了行动和思考的集体方式,即在广义上的“习惯” (custom)乃至“制度”(institution)。当然,作为行动者和思考者的人类是肉体的、自然的存在,所以,那些方式都以人类内部的自然(生命的、生理的素质)为基础。但是,人类与其  相似文献   

3.
教育同生产、生产力有什么关系?弄清它们的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当前,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就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实践论》)作为向年轻一代传授生活经验(包括生产斗争经验,道德准则等)的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萌芽状态的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成年人向青少年传授制造工具、进行劳…  相似文献   

4.
竞选村长     
说心里话,我压根儿就没想过当村长。可是,县上搞农村体制改革,拿我们村做试点,搞村长竞选。就这,我仍没有产生当村长的念头。谁知,村长候选人只确定了两名,一名是老村长王志强,人们背地里称他“大老虎”,近几年以权谋私,把村里许多资金侵吞了,家里盖起楼房,成了万元户。一名是刘迁学,偷鸡摸狗严重,男女关系混乱,人称“地老鼠”。我想如果让这两个人当村长,村里的工作还能搞好吗?分明是给乡亲头上安两个阎罗王,乡亲能不遭欺侮吗?于是,我出于气愤,对丈夫说:“我要报名竞选村长。”丈夫一惊:“你行吗?”我说:“我当了村长,至少比王志强和刘迁学强,不贪污,不谋私,不干坏事。”丈夫说:“这也不  相似文献   

5.
“人是什么?”过去,这个问题的探索表现为对个人命运和使命的抽象思考。在今天科技革命和科学变为直接生产力的理性时代,这个问题就转变成下面这些问题了:“机器能思维吗?”“机器能比它的创造者更完美吗?”“人本身仅仅是一部复杂的、通过自然途径产生的、能在分子水平上将信息进行编码  相似文献   

6.
人类从制造出第一把劳动工具起,就使自己和自然界统一起来。人类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自然界的劳动,就是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实践。人类就生存和活动于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之中。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类在劳动对象身上打上人的生产实践的印记,使之原有自然形态和属性得到改造,从而成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这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因此,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在经济生活中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从较长历史时期来看,哪些外部因素和内部动机对人类的经济行为有稳定的、不可变更的基本影响?在人类的经济思维之中,哪些东西是人所一贯追求的理性终极目标?经济行为的社会道德评价和善恶价值与人类幸福的关系在何种程度上符合科学真实?很明显,上述经济学的本体论、目的论、伦理学、方法论、动机一行为理论等基础理论的阐述,都有赖于“人的经济学本质”这一问题的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古今中外的悠久历史,人类文明与大江大河多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江河两岸及其周边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人类的长久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而临水居住的人们长期积淀起来的浓厚文化最终也会反过来哺育江河在自然景观之外孕育出深远厚重的人文底蕴。江河给予了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人类发展观的科学认知表述,这一表述强调的“物质生产活动”仅仅是人类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将此视为马克思的全部历史观,必将陷入“唯经济主义”和“经济决定论”。而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是人本评价表述,它规定了马克思人类发展观的最高价值追求和终极意义关怀。所以,作者不同意将马克思的人类发展现仅仅归结为唯物主义历史观,而应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的自由发展观协同互补起来。由此,文章进一步认定:在马克思的人类发展观中,人是本、实践是中介、自由是最高价值追求,故可谓之“人本实践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0.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搞农业的依据是主体营农法。主体营农法的定义是:“不仅要分析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及对农业产生作用的技术因素,还要全面分析本国的自然气候条件、土地的实际状况和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征等,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成果来经营农业。”这是创造性的营农法。依靠这样的营农法,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会取得最高的收获。朝鲜重视与实践相结合的集体教育,把教育列入文化范畴加以考虑。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中,指出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方法论:“社会实践的最重要形式,——生产劳动,是……教育和改造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1.
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我国公映后,许多观众对女主人公卡佳的评价褒贬相对,有人甚至大惑不解地发问:“这样一位自强不息成为企业家的女性,怎么在生活问题上那么不严肃,去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呢?”有的干脆指责她是个“放荡的女人”。我国观众的惊诧和不解,自然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性道德观念的差异。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思想与"生态环境再生产"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本兴 《学术交流》2006,42(6):64-67
马克思“再生产自然界”思想是建立在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基础上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本质上是双向依赖、双重建构的物质变换关系,“人化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正和表现,“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是“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环境既是消费的对象又是生产的对象。生态环境再生产是人类全面生产活动中一种重要的生产形式。研究并建构生态环境社会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生态环境理论的完备,对规范生态环境的治理、开发、改造等工程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军 《阅江学刊》2014,(3):40-53
气候变化事关每一个人,人们有权利听到“不同的声音”,以确保正确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气候是否在变暖?气候变冷说和气候不变论都是对气候变暖的质疑,科学界内部对气候变暖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气候稳定是否存在?人们试图实现的可能不是稳定的气候,而是人们所熟悉的气候。气候变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相对于自然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言,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微不足道,把可能的气候变暖归咎于人类活动是武断的。人类活动总是消极的吗?只有将自然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才能得出具有实质意义的结论。气候变暖一定是坏事吗?如果气候变化的收益远远超过损失,那么气候变化或许会是一件好事。是否一切负面问题都与气候变化有关?很多事件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没有必然联系,气候变化与农业、公共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科学家、政治家和其他学者将各类负面事件归咎于气候变化,其原因很可能是为了实现气候寻租,谋取经济利益,争取国际发展权。神学家们特别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因为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危机使旧宗教与气候变化的新宗教结成了联盟,人们因排放温室气体而犯了“气候罪”,这是人类新的“原罪”。  相似文献   

14.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己的语言怀有特殊的情感;人类不但使用语言、依赖语言,同时还惧怕语言和崇敬语言。但是,人类对语言的畏惧和崇敬能否归结为人类对语言的图腾崇拜呢?人类文化中存在“语言图腾”现象吗?本文试图就人类对其语言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内容、形式和差异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一、图腾与“语言图腾”图腾系指保护人或其祖先。它是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某种物,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狭义上讲,图腾仅指原始部落人相信某物(实体或  相似文献   

15.
一位来自瑞典的K先生到中国后常纳闷: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和我在西方见到的中国人,真的都是中国人吗?因为来中国之前,他们全家与一些中国朋友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他的头脑里,“中国人”是和“好学向上”、“勤奋刻苦”、“礼貌文明”这些字眼连在一起的。他对中国人极有好  相似文献   

16.
“第二自然”作为用来解释人类自身创造的外部环境的范畴,其内涵应该是具有社会历史规定性的。卢卡奇在原初的意义上使用“第二自然”概念,在于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全部商品化、物化的效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展开,“第二自然”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就当下社会生产和生活而言,数字化的社会存在已然具备“第二自然”的属性。“第二自然”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关系在于通过更新卢卡奇的物化现象来展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第二自然”的新内涵及其社会效应。在充分挖掘卢卡奇物化理论及其“第二自然”概念对于理解数字资本主义的意义的基础上,既能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也能看到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咨询服务台     
编辑同志:前两年,我们村里开始搞“订单农业”,由种玉米改种甜萝卜,村里有不少人受益。然而后来与我们签了订单合同的县糖厂却事先压价收购了订单外的甜萝卜、签单农户的甜萝卜、却送不进糖厂,只好低价卖给能送进糖厂的“二道贩子”,这样,种一亩甜萝卜和种玉米比较,至少损失150元。为什么订单不管用?请问国家对“订单农业”有什么具体规定吗? 读者:周玉明周玉明同志:  相似文献   

18.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同中原及北方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高句丽人充分利用居住地区“多大山深谷”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发展农业和渔猎经济,促进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句丽人的风俗和习惯。 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把高句丽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一大概的描述。 高句丽民俗大体上可分为物质生活方面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两大类。物质方面如衣食住行,主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的影响。而精神文化方…  相似文献   

19.
办企业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办企业是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还是搞物质刺激、奖金挂帅?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办企业路线。 毛主席早就教导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毛主席的话为如何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指明了方向。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不少人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把工厂仅仅理解为生产单位,把办企业的好坏标准仅仅看为产量是否上去。“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修正主义谬论流毒甚广。有人热衷于搞什么“利润挂帅、物质刺激”,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管、卡、压”的规章制度,搞的是“领导立法,管理人员执法,…  相似文献   

20.
论邻里互助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邻里关系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关系是以居民为身份,以地缘为依据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它时常也以家庭之间的联系为表现形式。《周礼·地官·遂人》谓:“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说明在作为古代国家的基层行政区划和居民组织的“邻”、“里”中,各家各户及其成员在住地上相互是很接近的。共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公共生活条件构成邻里关系的客观基础,而在劳动群众之间,由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根本一致,阶级的友爱又成为维系这种关系的感情道义的纽带。从古至今,城乡居民组织的名称尽管时有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邻里关系也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