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AS"合作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如何使合作达到一定深度,改变"UAS"有效合作匮乏的现状,首先要有明确的、可达成的具体目标。本研究以名优教师教学风格塑造为突破口,作为开启善学课堂建设的基点。实践中,聚焦对教学微观现象的梳理、研究与提炼,特别注重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场景,走进教师的教学世界和精神世界,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提升其专业理念。基于这一过程,合作双方建立共同愿景、加强文化融合,发展为真正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优质学校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创造的过程,其根本旨归在于创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模式.以往的学校改进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理论先行,实践推广"的模式;二是"实践探索,总结提升"的模式.这两条路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我们试图探寻学校发展的另一种模式: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行动研究的道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建构学校发展的策略.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校文化的重建;二是学校教师能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自20世纪兴起以来,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走向“共生”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发展取向,也是新时代赋予教师教育的使命。共生的本质是指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互相依赖和互惠互利的紧密关系。基于共生哲学的大学与中小学融合型合作是指大学与中小学双方基于理解、认同、接纳彼此文化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能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积极互动,而且有利于促进双方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共创、共赢、共生。然而,在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协同育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依然存在双方对合作共生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作共生的目标与内容、合作主体的共生性迷失、推动合作共生的相关行政组织缺位、合作模式的共生性与开放性缺失等问题。因此,大学与中小学融合型合作关系的构建,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共生逻辑,摒弃“二分思维”模式,注重“求同存异”推进一体化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合作双方共同趋优与协同创新;均衡资源分配,促进平等、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已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作为研究热点之一。合作式自我探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倡导建立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之间共生、平等的合作关系,目的是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双赢。本文介绍了以加拿大女王大学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中学物理教师的合作为例,对该模式进行实践与反思,旨在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师的课程结构模式,是指科学教师培养中普通教育课程、科学教育课程以及教育专业课程的组织与协调方式。在阐述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科学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实际,提出了科学教师的培养应实行分段培养和组建多样化的见习师范学校与职业发展学校,确立"以学校为基地"的科学教师培养方式,与普通中小学之间建立广泛的"伙伴合作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破解教师教育难题: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政府、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建立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与新体系以共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与议题。我国虽已积极开始该方面的探索,但在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外政府、大学与中小学加强密切合作并使其成为一种普遍化、制度化的教师教育模式,对破解当前我国教师教育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夏威夷大学通过实行两年的教学型教育硕士(MET)计划培养未来教师。该计划以实践探究为核心,以倡导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为文化准则,以有效教师——反思性实践者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该项目围绕四项基本指导原则和多位一体的培养目标,通过高度融合的课程以及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大量的高品质的教师,其设计集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特征,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可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的管理改革是大学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及教育体制等的差异,使得两国在大学教师的管理上存在着管理体制、任职资格、聘用方式、角色分配、经济待遇与身份性质、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进行积极的比较与借鉴,有助于我国大学教师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学校发展方案,更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是筹划或设计学校整体发展的活动或过程,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基点与主线。本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鞍山铁东区L小学合作过程中,双方合作制定、执行、评估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为基础,呈现大学与中小学如何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基点和主线来开展学校改进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践中,存在着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目标达成度低的问题.职前培养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准合格教师,为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教育专业基础.职后适应期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师资;发展期培养优秀教师;成熟期培养专家型教师.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教师教育改革:师范院校要广开选修课,扩大师范生的知识面;增加教育理论课的授课门数,提高教育理论课的授课质量;聘请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师范院校任教.同时,制订有关中小学教师到大学选修学分的政策,实现职后培训"高等教育化";鼓励高师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大学社区参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的新型大学社会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在大学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以社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动力,旨在推进大学教学、科研与服务功能的综合发展,具有学术性、综合性、互惠性、公共性等特征。大学领导层、组织机构、教师参与、组织文化以及大学与社区的权力关系等因素共同决定着"大学社区参与"模式的运行状况。"大学社区参与"模式对我国大学社会服务的现代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其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中小学教学的成败。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基本理念、教学方法、教材使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然而,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仍然有些无动于衷,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从业能力,所以迫切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造就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3.
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是以教师教育为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将教师教育抛锚于共同体的脉络当中所形成的专业协作伙伴组织联盟。在大学、中小学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教育伙伴开展协作的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内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自面临不同的问题,师范生的职前教育、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的多重身份等,都影响着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建构和完善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需要参与主体积极互动,这样才有利于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有效组织教学要素,构建合理的主体关系,力求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两大因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角色认同、发展动机、知识与能力结构等,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教学制度、组织文化是影响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环境因素.基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教师教学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个体取向、制度取向、组织取向三种模式.个体取向模式注重教师的自主学习,通过松散式合作、自我反思、非正式合作等形式,学习教学或进行教学改进与创新;制度取向模式旨在以制度化的形式建立常态化的教师教学发展活动秩序,并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组织取向模式指通过建立相应的专业机构,开展组织化的教学发展活动.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逐步建立、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应当加强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制度建设,推动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化,这是推动大学教师教学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导师制是以个别老师指导少数学生为主要形式,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单向传授的"教师制"相互补充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两个层次,两种导师"制根据本科学生的层次及学习要求不同,在大学一、二年级实施"学习导师"制,在大学三、四年级实施"学术导师"制.这种模式的导师制具有学风建设、教风建设、知识整理、个性发展、求异创新、思想情感、教育管理等实践功能.同时克服了现行导师制的不足,是符合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现状和发展要求的有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受教师教育大学化和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的影响,探索和研究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践逐渐兴起。基于地方高校与中小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探索基础教育教师职前和在职一体化培养的新模式,首先要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宏观制度和提供组织保障;其次要构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包括设计一体化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和实现教师教育过程的一体化;最后要完善教师教育的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建立教师教育的师资保障体系和教师教育的过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陆的教师教育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省的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既保留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又在综合性大学设立教育学院,参与培养中小学师资,可以采取"五年一贯"、"3+1"、"4+2"等多种模式,培养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师资,逐步构建我国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它的办学必须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匹配,但当前很多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师范院校必须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与中小学合作等措施改革教师教育,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PDS"是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一种策略,自产生后,就在世界很多国家产生了影响。但纵观世界范围内"教师发展学校"中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并非十分成功,分析其原因,迫切需要在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树立合作理念,寻求实现合作的良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逐渐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的3+1、3+2、4+1、4+2等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3+1模式培养周期短,注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3+2模式重视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鲜明;4+1、4+2模式中,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重,适应了社会对高水平师资的要求.这些培养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即:应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课程比重,强化教育实践训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