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爱云南     
这里是客栈,是港口,是家?不同肤色的人爱上这里,选择这里,争先恐後地在这里书写自己的传奇。他们也许是地地道道的老云南,目睹着这块热土日新月异;他们也许并不属於云南,因为无法抗拒她的魅力而留了下来;他们也许……“云南让我觉得真,让我看到希望”胡柏基(英文名WILSON),男,40岁,香港人,现居云南昆明,在昆明市宝善街开了一家“金昌隆—港式茶餐厅”,收入保密。两年前,我来到昆明,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做管理。那个时候,昆明人的积极向上带给我深刻的印象,他们常常会加班熬夜,可惜昆明市没有一家可提供夜宵的茶餐厅,我便考虑投资这间餐厅。…  相似文献   

2.
马丁·路德·金最有名的一句话是“I have adream”。其实,每个人心灵的隐秘深处都有一个梦。大唐诗人当然也有梦想。但他们的梦想不仅仅是写几首足以让自己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好诗,他们更大的梦想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出将入相。“郊寒岛瘦”,那是最没出息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8,(12):12-12,19
“我当时在洗澡。”拉德克利夫说,“然后我爸爸冲进屋来说道,‘你猜他们让谁来扮演哈利·波特?接着我便大叫起来。那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相似文献   

4.
孟谦  周明星 《社区》2005,(14):F002-F002
与立交桥流畅的形体不相称的,是“流民部落”的“帐篷”。在一些城市中,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一些“三不管”的城市区域,被这样一些人群占据着。有人称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的人群”,也有人说他们是社区中的“自由居民”。在城市的“角落中的角落”讨生活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每每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总让人心头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城市“角落中的角落”@孟谦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大肆泛滥和1989年发生政治风波的过程中,“民主”是被使用得最多、最滥的一个词汇,“要民主”是叫得最响的一个口号。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用“民主”作招牌,造谣惑众,为所欲为;他们以“民主”作幌子,勾结海外反动势力,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他们又把“反民主”作为大帽子,反诬党和政府,企图实现他们的罪恶阴谋。“民主”既是他们蒙蔽群众的毒药,又是美化、伪装自己的装饰品和遮羞布,更是他们向共产党、向社会主义进攻的最阴险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6,(3)
在我们报社里,我最崇拜的人是校对员。他们简直就是《无间道3》里的杨警官,隐藏得再深的内鬼也逃不脱他们的眼睛。跟校对员打交道久了,我渐渐掌握了一些“揪内鬼”的规律。比如,“杀手锏”,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撒手锏”;中国现在没有“村长”这一职务,正确的提法是“村委会主任”。把这些词语打成“内鬼”,我一点意见都没有。让我比较不解的是:“想象”一词,居然也成了“内鬼”!按照现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香港被英国掠走之后,中国人就开始了让香港回归祖国的种种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暂时维持现状不变”、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当收复香港的条件渐趋成熟的时候,邓小平“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首先付诸于收复香港之实践。在与英方交涉的过程中,邓小平、中国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对于香港的主权意识,终于促成了香港回归的起步。  相似文献   

8.
唐昀 《今日南国》2007,(7):22-24
香港时下流行“集体回忆”。起因是特区政府要拆掉具有50年历史的中环天星码头,学者们口诛笔伐,老百姓扼腕痛惜。媒体曰:整座城市陷入了一种“集体回忆”,大家忽然对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恋恋不舍,以致影响到今年的消费趋势、时尚追求。其实,香港人从来都生活在“集体回忆”之中。你看,中环那最具未来主义色彩的“石屎森林”中散落着殖民地时代的巴洛克建筑,最新潮的进口轿车与有着百年历史的有轨电车在车流中并驾齐驱,维多利亚海港常常同时停泊着最豪华的游轮与最简陋的渔船……新与旧、时尚与古典,如此心安理得地并存着,彼此欣赏着。怀旧已成为一种永久的情绪,渗透在这座城市的空气里。它让其中最前卫的潮人,也总是不自觉地在流行中回忆着。  相似文献   

9.
作为香港著名的执业律师,黄英豪不仅曾是最年轻的香港临时立法会议员,麾下更有十万少年──黄英豪是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少年团总指挥;作为香港青年心中崇拜的偶像──38岁的黄英豪其事业恰如他的名字一样英气逼人,豪情干云,在内地西部敢为人先,他创建的四川“锦丰纸业”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生产卷烟纸企业,亿圆利税大户。四川“玻璃股份”则是中国西部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玻璃生产企业。这两家企业集团在四川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作为1998年度“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他现在出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香港青联主席,已经…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6月7、8日,是中国内地无数个“家有考生”家庭的“蒙难日”“。孩子能考上大学吗?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吗?如果一切如愿,面对香港诸大学的巨额奖学金,你还选择内地的学校读书吗?”有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的吸引力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年初,香港创业板多只科技股公开招股“热闹非凡”,盈科数码收购以香港电讯的“蛇吞象”事件,更备受国际社会的瞩目,包括微软、思科等7只纳斯达克指数成份股2000年也纷纷到香港挂牌买卖。虽然香港一些以“.com”名义的公司纷纷倒闭收场,但并未阻碍香港科技的发展,反而让科技  相似文献   

13.
我在香港,接触各界人物时,很注意了解他们对于1997年的见解。 对于1997年,几乎人人都以为是“铁定”的。也就是说,到了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要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铁定”的事。谁都毫不怀疑,到了那历史性的时刻,五星红旗将在香港上空,迎着维多利亚的海风飘扬。不论是谁,都要面对1997这“铁定”的事。  相似文献   

14.
最近香港房地产市场不少热点话题,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港人港地”措施。为了兑现在竞选时许下的控制楼市泡沫的承诺,新任特首梁振英正特意创造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控制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而“港人港地”便是他近期推出的“梁十招”地产调控措施中最受关注的一条。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4,(8):22-23
二战的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支秘密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中有歌手、插画家、音效师。他们用自己的演技和创造力一次次让德军受到“惊吓”,他们最有效的武器是艺术,他们的工作是一愚弄希特勒。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2012,(8):63-68
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日。逢五逢十,中国人喜欢把庆典搞得隆重些。而在香港,历年来的“回归纪念日”,几乎都有香港市民热情参与的“嘉年华”、巡游、演出活动,香港回归祖国,普通香港人是最直接的体验者。十五年来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北京出现了这么一群人,他们活跃在北京交通最拥堵的地区,他们脸上涂着“飙爱”红心图案的T恤。当人行横道的红灯亮起,他们就手挽手组成“爱心人肉斑马线”用阳光的微笑和善意的劝导,让许多原本想闯红灯的行人停下脚步。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年“两会”召开之际,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百姓有些啥念想?他们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正是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  相似文献   

19.
香港人有很多的禁忌,在与他们接触时,千万不要犯了他们的禁忌,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忌送“茉莉花”、“梅花”。因为”茉莉”与“末利”同音,“梅花”与“霉花”同音,作为现代人谁愿意只赚末利和倒霉?  相似文献   

20.
自豪地回应美国的报告 香港特区政府4月12日就美国国务院有关香港的报告发表声明指出,香港已经全面落实“一国两制”。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此前一天公布的一份美国国务院报告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持香港独特的生活方式,香港依然是亚洲最自由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