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系列宏观失衡问题,具有下述几方面特征:(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总供给的增长速度。但同一问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我们既可以认为是总供给不足,也可以认为是总需求膨胀。这就要看失衡的原因究竟在哪一方。显然,我们当前面对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总需求膨胀,即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超出了常态的、稳定均衡的增长;(2)这里所讲的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一种社会有效总需求膨胀问题;(3)仔细分析还会发现,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事实上并没有陷入失衡。将上述三个方面特征概括起来,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部分产品和劳务的结构性需求膨胀(如交通、能源、三材以及居民的住房、高档耐用消费品,旅游娱乐等)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结构性变动;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社会总供给结构具有强大的惯性。这两方面显然不相适应,而主要矛盾正是在于我国当前这种结构性需求膨胀。我们认为,这种结构性需求膨胀的产生原因,只有通过对集权经济和完全市场经济这两种极端模式的深入分析,才能得到说明。本文仅从这两种经济的非均衡增长的特定角度来做些尝试性的研究。一、传统体制下的非均衡增长直到七十年代末期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始终是中央行政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它基本上是一种单元决策的纵向层次结构控制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突出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和通货紧缩的滞胀状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表明: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我们应掌握经济运行规律,扩大社会总需求,使之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拉力;同时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能很好地对接起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的社会购买力总额,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总供给决定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所有商品总量,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需要相应的货币流通与之相适应,以实现其价值,这就形成了对货币的总需求。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经常存有短缺现象,社会总需求不时持有膨胀势头。如何正确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科学消除这一不良经济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处于改革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前些时候,针对我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况,学术界不少同志认为我国消费上出现了“早熟消费”现象,投资上患有“投资饥饿症”,主张用全面紧缩的政策控制总需求,调整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5.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指数下降并伴有失业的经济失衡现象,其货币经济根源在于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其实质经济的表面原因在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深层次原因则在于成本的推进和经济结构方面.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应综合各种理论政策主张之长.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失控,使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建设中一个主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理论界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主张;中央提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并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以使国民经济向好的方面发展。然而,笔者认为,对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个非常突出而又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严重失衡。显而易见,在现阶段,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需求过旺,供给严重不足,由此引发了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膨胀等等,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困挠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必须在理论上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在西方,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来分析宏观经济的动态发展,这已是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社会总需求一般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大致包括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包括用于投资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消费的消费资料的价值。一般说来,社会总  相似文献   

8.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或失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舒元同志的《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一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理想模式,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形势。我较早地读了该文的打印稿,很受启发。下面,我想就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应有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舒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平衡.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这一矛盾体中,虽然社会总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但是,社会总需求对社会总供给有巨大的反作用。从总的来看:社会总需求是由国内的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四大部分组成的。在这四部分中,由居民需求和社会集团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公认的成就;但同时,物价上涨成为改革开放中无法回避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国内经济生活中不稳定因素。有人把物价问题比作经济上的“百慕大”;也有人不以为意,认为“通货膨胀可以改善财产不公平的状况。”①至于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较有倾向的说法是“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②如何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更是说法不一,莫衷一是。这些提法和现实的经济生活,引起人们深思。要渡过当前的物价上涨高峰,就要认真总结改革十年来,物价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弄清什么是物价上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顽症,各国政府都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货膨胀是各种经济矛盾的综合反映,但在我国,它根植于体制的缺陷和认识的误导;我国当前反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应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着重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宏观经济下行,CPI、PPI等价格指数疲软,国内外通货紧缩之声不绝于耳,并引发了诸多争议,根源在于对通货紧缩概念的不同理解.通货紧缩是否必然伴随经济衰退,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考量,二者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当前我国商品价格回落的主要成因,在于投资需求减少和供给产能过剩,它们是周期性因素与趋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当前通货紧缩形势从时点上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发生了良性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从程度上充其量属于轻度;从性质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矫正性质;从可控度看完全处于可控范围内.因此,宏观调控政策手段应当从“总供给-总需求”整体框架出发,从总供给改善、总需求扩大两方面着手,来化解当前我国主要经济矛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是,近几年来,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我国国民经济,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造成的供求失衡即商品短缺现象。由于某些商品失衡严重,因此,价格偏离价值太多,造成了价格长时间内高于价值的严重扭曲状态,它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理论界的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们对宏观调控的普遍认识是: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控,即通过运用各种调控手段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干基本平衡。这就是说,“总量平衡”成了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多年来,这种理论已成为了我国宏观调控实践的指导思想。宏观调控的每一步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然而,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告诉我们,以总量平衡为基点的宏观调控,不能消除大起大落和紧缩——膨胀——紧缩的恶性循环,国民经济总难以摆脱颠簸、摇摆的状态,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膨胀”或“衰退”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自1991年爬出底谷,呈现回升之后,连续几年以高速增长飞速发展。这给我国带来希望和信心,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物价上涨通货澎胀也十分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认真研究和控制通货膨胀是经济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失去平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宏观经济的格局既不是供给不足,也不是需求过旺,而是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不仅要从总量上抑制总需求膨胀,而且还要从结构上调整,以增加有效总供给。  相似文献   

17.
反通货膨胀短期政策的重点是总需求管理,长期政策的重点则是增加有效总供给.由于作为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总供给政策具有增加有效总供给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双重效应,为此,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来强化政策的有效总供给效应,弱化政策的总需求扩张效应.本文即从投资政策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关系.反通货膨胀短期政策的重点是总需求管理,长期政策的重点则是增加有效总供给.由于作为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总供给政策具有增加有效总供给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双重效应,为此,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来强化政策的有效总供给效应,弱化政策的总需求扩张效应.本文即从投资政策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指的是国民收入生产、分配、使用三者间的平衡。社会总需求表现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国民收入中所用于积累和消费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需要;总供给则表现为国民收入生产可能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六五”计划的贯彻执行重新开创了一个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自1980年四季度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消费有效需求膨胀,结余购买力大大增加,形成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造成国民收入的超额分配。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资料的不平衡状态更为突出,生产资料涨价,生产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大于国民收入生产增长额,零售物价也有所上涨。1986年上半年加强了宏观经济的控制,经济形势又有好转。然而,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仍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云南省是一个后进省,会泽县又是云南一个比较困难的县,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现在,我拟从会泽这个财政补贴县1986年的宏观资金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效果有限;近期内,依然存在利用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经济的可能性.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执行货币政策的方式以及扩张(或紧缩)的力度.在通货收缩时期,如果只有货币数量扩张,而没有鼓励公共或私人投资的配套政策,或者数量扩张的力度不够,经济增长率就可能下滑.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难以解释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的波动除受总需求变化的影响外,还受总供给变化的影响.我国正经历从总供给能力不足向总供给能力相对过剩的经济转型,来自总供给方面的影响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当前通货膨胀、物价猛涨的根源在于总需求膨胀,而总需求膨胀主要又是由于投资需求膨胀。下面这两篇调查报告虽然讲的是宁波地区的具体情况,但有代表性,可以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