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田思想是佛教教义中极具号召力的慈善思想,是佛教实施慈善事业的重要理论依据。作为异质文化,佛教在与中土儒、道伦理相融摄过程中,其福田观念中积德行善、自利利他等要素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并内化于人们的价值信念中,使之成为社会道德伦理存续的重要心理根基。此种价值信念在实践上表诸于扶世助化、社会救济、生态保护等社会功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慈善事业的繁荣与持续发展。因此,充分发挥佛教福田思想在社会慈善领域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春 《理论界》2010,(1):163-164
作为社会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关系网络、信任、规范是促成慈善事业社区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慈善事业社区化促进了社区参与网络、社区规范、社区公共精神和社区第三部门力量的培育,有助于社区社会资本增长与和谐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慈善事业现状和功能的分析,指出当前慈善事业在我国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弘扬社会公平,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文化的作用;通过国家一市场一公民社会的研究视角,分析了慈善事业目前的运行模式,并指出重构慈善事业发展目标,是现代公民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也是慈善事业稳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道德环”是美国慈善文化理论,它包括机会、繁荣、感激、慷慨四个过程.它对建构中国慈善文化有重大启发,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中国慈善事业的“慈善环”,包括“责任环”、“信任环”、“资源流转环”.从政府、捐助者、慈善机构、受助者四个不同慈善主体出发,分别阐述其角色职责、认同信任、资源流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代广西慈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广西慈善事业曾有过显著的发展,开办有相当数量的慈善机构,但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慈善救助与救助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慈善的迅猛发展也是其中一方面的体现,同时慈善事业又反过来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中、美两国由于在经济、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慈善事业发展道路迥异。但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其慈善事业的发展仍然对我国有诸多启示。慈善的发展不单单需要个体公民慈善意识的培养,而且还有赖于整个社会慈善价值观的形成。要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慈善文化、加强慈善教育,同时在组织上、法律上为慈善家提供有利的环境和坚实的保障。此外,为了增强慈善的公信力,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以规范慈善组织,引导我国慈善事业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慈善在社会建设领域中的地位作用日趋彰显,但有关慈善领域的政策规范尚未完善。立足国情,基于社会政策视角,理性分析慈善领域政策规范的形成及现状,目的是提出修订及完善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利萍 《船山学刊》2011,(1):161-164
音乐促善即音乐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哲学依托,中外思想史和思想家们在此留下很多理论支持。由于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可以塑造人的德性,音乐的道德功能在音乐准入学校体系的历史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盐溶入水”的当下音乐道德功能实现之意蕴。  相似文献   

9.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慈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社会主义与慈善事业是相融相通的。慈善所表达的善意与爱心有助于克服日益严重的社会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一个官办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的历史时期,传统观点一般归结为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但换个角度看,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税收负担沉重.由此导致的城市贫民和游民数量增加,社会贫富分化现象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宗时期更是发展到高峰.故宋代官办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贫民数量增多,社会矛盾突出,统治者不得不借助官办慈善事业来稳定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2.
刘莉 《北方论丛》2015,(4):78-83
清代慈善事业承袭明制,总体较为繁盛。地处中原腹地的陈州府,慈善事业在清代亦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慈善组织数量较为可观、功能较为齐全,参与主体亦相当广泛。其机构设置涉及养老、济贫、赈灾、助丧、慈幼、助学等各个方面;其创办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官办、官督民办和民办;其资金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官方资助、个人捐赠和商业化运作收入等三种筹资渠道。陈州府慈善事业的兴办是官方倡设,官绅、官民互动的结果,其运作发展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是较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13.
论慈善事业的社区化与社会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机制的角度 ,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国慈善事业社会化的因素 :缺乏社会公共意识、政府的管理理念与政策导向、中国民族传统道德和宗法思想等。中国慈善事业在与国际慈善理念接轨、向高层次的社会化阶段发展的过程中 ,应立足社区 ,发育发展社区慈善组织 ,实施社区慈善项目 ,实行慈善事业社区化。慈善事业社区化的实践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 :社区慈善事业必须取得政府的支持和理解 ;社区慈善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非营利组织的理念和规则进行运营 ;慈善资金的管理应公开、透明 ,使用须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4.
谭泓 《东岳论丛》2019,40(2):14-20
慈善事业可以促进城乡、地区与民族共享发展,也可促进阶层之间理解、互助与共享发展,同时是国家治理体系促进共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平、福利与和谐。推动政策法规完善,营造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政治环境;弘扬公益伦理观,营造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文化氛围;重视企业主体带动,推动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社会引领;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推动慈善事业促进共享发展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慈善的专业化是近来各界所关注的议题之一。为更好地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进一步放宽设置慈善组织的门槛,鼓励慈善领域的竞争,同时也可通过购买慈善服务的方式解决慈善机构自身的专业化问题。而社区化就是改变慈善机构与社会公众和慈善对象关系以及推动自身行动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在道德进步中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历史现象。它们不仅表现为知识形态,而且还表现为活动过程。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人类道德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社会得以有效地实现自我调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它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并发生新的变化。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成果对社会道德的进步也能发挥其有效的功能,成为影响道德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善的观念总是私人的,个体自由地追求自己认为恰当的生活方式。"善就是被实现了的自由。""至善"是人的道德成长的最高境界。人的善包括道德善和非道德善,道德善意味着"通过成为某种类型的性格或通过以某种确定的方式与某种性格联系起来而善的",道德善包括诸如美德、权利、正义、履行义务,以及拥有或培养那些在道德上值得嘉奖的品质特征。非道德善是属于主体的、自我的、个人的善,非道德善包括像快乐和幸福这样的东西,幸福在于自身之中,而不在他人的喜欢中。道德善与非道德善都是人所具有的,而至善就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18.
苏世枝 《南方论刊》2008,(10):92-92,91
宋元以来,泉州佛教发达,泉州僧侣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并把它作为弘扬佛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主持兴办公共工程、行医济世、扶弱济贫、捐资助学,造福一方百姓,为泉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这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一方面通过加大财政中用于慈善行动的力度,解决职工的收入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制定政策法规来培育与规范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慈善事业的合作治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治不足是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为治理主体相对单一、社会机制不健全、多元治理主体间边界模糊、合作治理机制缺失.建立社会多元主体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全社会的信任机制,坚持自治与共治相结合的合作治理网络,实现多中心协同发展,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