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阵地,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着眼于“小处”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出发,构建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树立小典型的“四小”方法体系,并在其途径优化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论思考,以期对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也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证统一关系的角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致性的命题,并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构架和现实价值一致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拓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度和维度。  相似文献   

4.
任何理论的演化都无法脱离其所属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演化历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融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化过程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结合的过程,包含着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解,是指在国内外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书斋到世俗、由被少数人推崇到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历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演化过程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不断融合。在当代中国,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对指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逻辑,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结合好,要从少数精英到人民大众、从抽象理论到客观实践。其路径是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与时俱进发展、深入科学宣传、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群众的坚定信仰,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容忽视更不可疏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包括四个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而言,大众化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普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而言,大众化是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而言,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性而言,大众化是国民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大众化一体化发展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步入新境界的一条必由之路。两种“大众化”的一体化既指理论阐释上马克思主义要充分吸纳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经过转型要充分地马克思主义化,也是指两种“大众化”并非彼此隔离的两个行动系列,而是合二而一的一个行动。“一体化”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传统意识。其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理论诠释与理论创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普及、实践创新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崭新命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民族地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三个基本问题:即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问题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融通,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根本路径,在实践基础上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思入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通道,从改革开放的当代视野出发重演基本原理体系的真实思想,使其本真精神和科学价值全面介于并活跃于当代实践之中;还必须确立一种中国化、大众化的根本立场并向着未来的实践积极筹划,确保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成为革新时代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策略考虑,在其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中获得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式拓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就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之中,它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它的理论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结晶;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具体运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它既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横向角度的选择,也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纵向角度的选择,它这两方面的选择,既是对科学原理与科学原理运用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也是对科学原理运用中科学精神作用的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群众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理论探索的结果,而且更是调查研究和实践的结晶。文章立足于客观史实,以时间为导线,以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为切入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诞生和发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总结出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中国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取得成功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法的本质特征这一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不仅与自然法理论相容,而且在三个方面超越了传统自然法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法理论的科学性正在于价值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与自然法之间关系的模糊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自然法理论的各种误读,而且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性及其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与西方利息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克思利息理论与西方利息理论的比较分析,得出的基本认识是:对于马克思利息理论既要继承和坚持,又要加以丰富和发展;对于西方利息理论,要有分析有鉴别地批判其非科学的成分,吸收其合理有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它不仅否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正向着民本主义跃迁。以和谐作为总特征的现代化理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对当代世界和谐现代化的建设与和谐世界的创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的重要性和时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科学理论武装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根据党的性质、党所处的环境、党的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论证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的重要性和时机.指出:重视用科学理论作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工人政党的主要标志,是党动员组织群众的重要手段,是党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策略基础,是党经受意外事变和重大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初创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变化,党内自发倾向抬头,党员队伍结构素质变化,党的理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等时刻是党的理论武装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理论与其坚实的哲学基础是分不开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认识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价值观为价值取向。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社会阶层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发掘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价值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界定标准对新社会阶层理论进行分析,以求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现代转型。从实践意义的角度观察,新社会阶层理论不仅符合社会转型的客观实际与基本趋向,满足了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而且能够合理引导新时期各阶层的利益博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作为新社会阶层理论不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科学的一种科学界定和评价,同时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发展的科学 ;要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必须科学地把握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大的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所有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战创新,正是这些重大的创新使得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