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制"改革是行政改革也是整个中国社会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部制"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和难题,包括各界对这场改革的期望过高、部门职能边界划分难以明确、大部内部"三权"之间的制约和协调,如何使大部委真正为服务型政府的愿景而运行,如何化解利益调整中的阻力,党政机构如何有效对接、对大部门的运行如何监督等.大部制的改革应当采取渐进式的道路和方式,要提升改革执行机构的地位和权力,应当在大部制中转变职能,地方大部制改革要走差异化道路,要培育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并建立改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司局"视野下大部制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使大部制改革的框架日趋清晰.为更好地实现中央政府部门行政体制的高效协调运转,学界将目光聚焦于部门间协调机制的构建与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试点,探讨部际关系的互动与地方政府职能整合的大胆探索,但却较少从部内司局的层面探讨其内部的运行机制.本文尝试性提出"大司局"的概念,并从该角度对大部制改革进行解读和探讨,阐述目前部门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内部困境,探索经由部内治理结构的优化来对业务协调、职能整合和司局融合三个命题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县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县域治理呈现出统合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治理的规划性与集中性两个方面。县域治理统合化的趋势,导致协调型部门在县级政府运行中有着重要意义。发改局就是典型的协调型部门,在县域治理中发挥着综合规划与项目管理的职责。本文以广东省D县发改局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县级发改局的机构设置、组织定位、职能运行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发改局所扮演的角色。本文认为,县域治理的特征赋予发改局综合协调的职能,呼应了统合治理的需求。但是,因为发改系统的权力层级收缩削弱了基层发改部门的正式资源,县级发改局扮演着“弱势协调”的角色。“弱势协调”,具有程序性强但产出性低的特点,统筹协调的实质能力受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的转变过程中,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安排方面亟待改革和完善,管理中决策质量不高、执行力不强、战略管理思维狭隘、协调困难、调控与监管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府在公共服务、履行经济和社会职能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交易费用.2008年的大部制改革,强化了宏观调控,整合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办事效率,是降低政府交易费用的积极响应.从行政权力接受监督、明确政府和市场边界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大部制,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分析了"大部制"改革与中国政府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认为如何看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存在着阶段论的二元观和嵌入式的一元观两种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政府改革的应然与实然的价值取向.此外,考察中国政府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两条主线,一是市场化的价值取向,二是试图通过制度创新寻找一条"新政治道路".鉴于此,宪政与法治的政府、公开和透明的政府、有效和廉价的政府是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应然价值追求,内部协调、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则构成了当前中国政府改革"实然"行政制度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大部制的组织理论基础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制就是通过对组织的职能领域进行扩展性的重新界定,对组织结构进行合并整合的组织结构体制.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对其结构有深刻影响,催动大部制改革的环境分为必要性环境与可能性环境因素.分工与协调是组织理论基于结构视角的两个基本分析维度或曰组织结构设计的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组织结构重组之后,其运行的主要困境便是不同结构之间的协调与整合问题.大部之间的协调主要体现为部内协调与部际协调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立峰 《江海学刊》2022,(1):161-168
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把钥匙,表征着一种动态的党政关系,而解读这一复合体制需要借助于制度—体制—机制三维分析框架。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政治原则;新时代使命型政党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政党定位;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制度保障;“政治—行政”二分的功能耦合与职能分工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运行模式。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必须借助良性机制的有效运转才能发挥其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塑造了政党的权威认同、党组政治强化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归口管理保证了政党的全面统筹能力、党政合署办公实现了党政职能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国“两会”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大部制改革再次成为舆论和社会关注的重点。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之需要、顺应国内外行政改革的潮流,进行以大部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型政府本质特征是公共性、服务性和合作共治性。围绕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大部制要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提高政府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关键,并正确处理好“冗官”。  相似文献   

9.
从大部制的视野和"行政三分"机制的思路来审视,城市政府行政审批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权力分离、制约的途径上与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和方向是契合的.城市政府行政审批机构经历了内设机构模式、协调机构模式和准实权机构模式三种.通过理念重构、机制优化、流程再造和机构变革等方式,可以摆脱现有三种机构模式的共同困境,破解部门利益阻碍的难题,进而可以实现城市政府行政审批机构的实权机构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制改革关键不是部门之间进行整顿与合并的多少,而是职能的划分和转变。而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是要看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大部制改革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所推行的政府体制模式,推进大部制改革必须以坚持发展市场经济为本质要求,通过对制度安排的重新整合来为市场经济服务,使得社会主义市场化。不断加大机构整合的力度,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是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