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前民间金融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民间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揭示了其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建议政府营造和培育民间金融运营的生态环境,改革现有的金融格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发展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提高,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集,但发展滞后.自然资源丰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仅仅将眼光集中在资源上,就很容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产业比例不协调,层次低;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附加值低、生产率低、工业总量小,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造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自然环境和区位影响,资金供给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思想观念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因此,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我们应该从西部资源和自身优势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构建合理的西部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金融因素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对湖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融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呈反向关系,而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反方向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湖北金融发展的区域特征、市场结构、投资规模与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而现代经济活动的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运用灰色关联法和耦合度模型对西部12个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两者的耦合度呈“M”型趋势变化,整体耦合度较高;各地区的耦合度演化趋势存在差异,2009年之前云南和广西地区的耦合度最先上升,随后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也表现出类似特征,表明产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增强;2009年之后,新型的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正在构建,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大部分地区的耦合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实证研究了辽宁省各地区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依次建立金融发展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别,且金融发展对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 ,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 ,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 -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修正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的业绩和潜力指标,结合中国民间投资发展的现实,运用业绩和潜力指数对西部12省区民间投资的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开发以来,12省份民间投资的业绩指数上升较为明显,但潜力指数提升幅度不大;省间民间投资绩效发展不平衡,且差距有升有降;民间投资业绩与潜力指数排序一致的比例较高,但同时存在相背离的现象.西部各省应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明确投资目标,提高民间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资源诅咒”的成因研究——基于经济结构变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济结构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一个拥有资源开发部门和制造业部门的两部门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关于"资源诅咒"成因的解释框架。研究表明,封闭经济中,"资源诅咒"不会产生,而在开放经济中,资源产品在当地较低的加工度、较高的资源禀赋水平、较高的资源价格水平会是资源从"福音"走向"诅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发展时期,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意愿非常强烈,为了推动GDP增长,弥补市场的不成熟,经常对金融部门进行干预,政府经常成为地区金融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地区差距与产业结构: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安平 《统计研究》2003,20(12):31-4
一、引言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注目的增长业绩 ,但在此期间 ,省际间经济与发展水平的差距却表现为 2 0世纪 80年代中前期的下挫和 2 0世纪 90年代持续上升的趋势 (林毅夫等 1998)。对这种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 ,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在这些解释当中 ,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注目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地区差距的持续扩大是由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所致 ,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快实现中西部地区的结构转型 (范建勇 2 0 0 2a ,2 0 0 2b ,2 0 0 3)。国外也有学者以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来…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18(5):77-79,90
文章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及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启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如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结构效益又怎样?为了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必要尽早清楚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4—2017年京津冀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超前系数、Moore值和Lilien指数等指标对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Shift-Share模型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产业结构变化,以衡量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第一、二产业滞后发展,第三产业超前发展,整体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2)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排序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大区域内部差异较大。(3)北京市TS值呈逐年攀升状态,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TS值自2014年后才缓慢上升,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高级化明显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4)北京市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不同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市总结构效应是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推动力是内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可有效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泰尔指数、采用向量夹角方法分别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量化,并利用1978-2015年全国和安徽省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是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综合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联系起来,初步判断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然后采用2005-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城镇化水平越过第一门槛值进入中级阶段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减弱为不显著,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仍在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当城镇化水平越过第二门槛值进入高级阶段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表现为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剔除样本中的极端值、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另外,分地区来看,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样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但不同区域的表现不尽相同,东部和东北地区的门槛效应均表现为倒“U”型;西部地区则“慢半拍”,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中部地区则仅存在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单门槛效应。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 因,并给出了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明了方向。从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出发,选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五大因素,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采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维度,并借助几何图形综合直观地考察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发展优于中西部。基于面板数据经验分析各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均存在着显著正向作用;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有显著负向影响;金融环境和居民收支仅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显著;国有化程度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产业升级的测定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燕 《统计研究》2006,23(4):47-49
一、产业升级测定产业升级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产业结构效益的提高。产业升级的动态测定有多种方法,这里采用More值[1]和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2]测定产业升级的速率,采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测定产业升级的方向。(一)产业升级进程的测定More值测定法是运用空间向量的原理,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将产业分为N个部门,构成一组n维向量,把两组向量在两个时期间的夹角,作为象征产业结构变化程度的指标,该指标值即为More结构变化值,简称More值。计算公式为:Mt =∑ni=1wi,t·wi,t 1∑ni=1w2i,t 1·∑ni=1w2i,t 11/2其中,Mt 表示M…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西部地区间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吉 《统计教育》2004,(5):39-43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本文阐述了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因素,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转换速度以及转换方向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