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我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和利用的主要特点1.能源消费快速增加。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904.29万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加408.61万吨标准煤,增长82.4%,年均增长16.2%,高于九五期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3.6%的增幅,尤其是2003年的能源消费增幅高达26.5%。2.耗能主体集中在四大行业。2004年,在统计的34个行业大类中,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市5%以上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四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797.6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2%,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占44…  相似文献   

2.
余启彬 《四川省情》2006,(12):19-20
四川能源的生产、消费现状能源生产状况近两年四川能源生产量2005年四川生产的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为11301万吨标准煤,比2004年的10699.9万吨标准煤多601.1万吨标准煤,增长5.6%;一次能源的生产量为1140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8%;2005年我省从外省、市、区调入量大幅下降,同比降幅为29.2%,另一方面,我省调出外省、市、区量也减少,同比少调出748.6万吨标准煤,下降29.5%。外轮机在我省加油量同比增长25.0%。四川能源生产构成与全国比较我省的能源生产构成与全国构成有较大的不同,水电、天然气是我省的优势。而原煤、原油我省相对较少。水电占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90-2012年的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分析了能源生产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差距以及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中国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的ARIMA模型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Box-Jenkins法的ARIMA模型,对1953~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值数据序列进行分析,建立了1953~2005中国能源消费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3,1,3).检验结果表明,ARIMA(3,1,3)模型对原始数据序列有着较好的似合效果,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短期内中国能源消费量的预测.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结果,中国能源消费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能源消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背景下,基于201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非期望产出的动态ZSG-SBM模型,在能源消耗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调整分配了各省份能源消费量,分析了调整前后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基于2030年中国省级GDP总量、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数据,应用加入了公平指数的ZSG-SBM模型,优化了2030年中国各省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污染物排放配额。研究发现,在能源效率趋向前沿面的情况下,西部地区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9个省份减少了能源消费配额,东部地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增加了配额,调整配额后,全国各省份能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改善,能源消费强度显著下降;而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情景下,东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费配额减少,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能源消费指标配额增加,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恰恰相反,从而西部地区获得更多能源消费量指标配额,更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指标配额,西部地区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6.
1.中国煤炭生产贸易状况 1.1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煤炭在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从1978年的5714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2655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速达到5.44%,其中煤炭的消费占能源总消费水平的比重却一直在66%以上,并且在1998年以前煤炭消费比重都超过了71%,最高1990年达到了76.2%,此后各个年份煤炭占能源总消费水平都维持在68%上下波动,到200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水平的69.5%,石油为19.7%,天然气为3.5%,风能、水能和核能占到7.3%.  相似文献   

7.
胡品生 《四川省情》2006,(12):13-14
能源消耗情况,特别是单位GDP能耗已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空前关注的经济指标。2005年,四川能源消费总量11300.9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1.53吨标准煤/万元(GDP按2005年价格计算)。总体而言,四川单位GDP能耗水平偏高。  相似文献   

8.
信息纵横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中国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和5%,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协整与ECM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资源产业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利用我国1953~2008年工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总量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工业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的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能源消费的增长影响工业经济增长,同时说明工业经济增长有利于能源开发,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能源需求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的建模方法,对我国1987-2006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ARIMA模型。经检验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全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作了短期预测,最后给出了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Energy     
《每月统计辑要》2009,762(1):56-62
  相似文献   

12.
Energy     
《每月统计辑要》2010,769(1):56-62
  相似文献   

13.
《每月统计辑要》2011,782(1):94-108
  相似文献   

14.
《每月统计辑要》2010,778(1):82-97
  相似文献   

15.
Many energy models cannot be relied upon in forecasting or policy analysis.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is often poor, and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tend to be inadequate. These points are illustrated by example.  相似文献   

16.
 能源定价体制的改革是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又极其紧迫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这一改革不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效果,更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和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保障状况。通过建立CGE模型,本文研究了能源价格上涨情景下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波动特征。主要发现如下:能源价格上涨虽然使得除进口外GDP、出口、就业等变量下降,物价水平上涨,但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强度并优化产业结构。就影响的大小而言,电力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大,石油和天然气次之,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小。从行业产出的变动来看,能源行业自身受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冲击最大,其次是重工业,而农业、轻工业等所受的负面冲击最小。基于上述结论,我们认为,未来继续努力推进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是推进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供求状况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国际油价的高位波动,全球的能源供求形势和能源安全问题变得格外引人注目。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状况日渐突出。本文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在对我国能源供求状况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时期及2020年我国能源供需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对如何缓解我国能源矛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能源需求结构将不断变化。依据历史数据和能源发展规划数据,分别对能源需求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需求所占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4.92%和26.3%。同中国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相比,26.3%的可再生能源需求比重仍然偏低,应该进一步提高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算1995—2012年中国27个省市的能源价格的扭曲程度,实证检验了能源价格扭曲基于能源结构制约中国碳强度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全国视角下的能源价格扭曲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但其直接效应不显著,主要是通过抑制能源结构升级继而影响碳强度。从区域角度看,尽管东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直接效应有助于降低碳强度,但总效应表现为阻碍碳强度的降低,中部地区能源价格扭曲对于能源结构影响不显著,但是两者的扭曲都显著增加了碳强度,西部地区和全国一样,能源价格扭曲通过制约能源结构升级来阻碍中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口贸易活动中的能源消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启荣 《统计研究》2011,28(5):41-46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活动能源消耗呈现迅速增长态势;高能耗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国内节能目标的实现。研究还表明,我国以煤作为生产与发电主要能源的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