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其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作用机制异质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整体上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效应为4.8%,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分区域来看,其对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中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下游地区,而对于上游地区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分区域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科技创新对各区域均起到促进作用,但出口开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教育投入对各区域产生了差异化影响,从而导致战略的作用机制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孙欣  蒋坷  段东 《统计与决策》2022,(1):118-121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态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流域的碳排放具有空间效应,生态保护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且两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应当坚持优化生态保护措施,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做到低碳减排;严格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低碳循环。  相似文献   

4.
丁如曦等 《统计研究》2020,37(11):93-105
本文从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多中心城市网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影响,并以长江经济带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域城市网络多中心程度与其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经典生产要素后,非中心城市通过嵌入多中心城市网络过程中相对节点中心度的提升,缩小了其与中心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并且整体上通过中小城市获得节点集聚增长效应、中等城市发挥正向溢出效应以及节点中心大城市突破地理近邻的长波辐射效应的叠加互锁来实现;加快区域要素流动集散、促进区域产业竞合协作,是多中心城市网络驱动区域板块融合互动和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作用机制,而地理邻近城市间因节点中心度提升在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的过度竞争,则不利于区域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应统筹推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网络建设,培育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以更加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的维度出发,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江经济带2003-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得到各省市综合得分,根据该得分通过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和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1997-2013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空间经济影响特征明显,其中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呈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呈空间竞争效应;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经济影响边际效果高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率先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先降后升"U"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解决新时代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拓展分析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但科技创新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促进作用比对区域经济系统更大,对区域生活系统的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科技创新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递减规律。政府干预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且存在双门槛效应。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应正确认识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薪酬水平、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全样本、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范围内提高薪酬水平均可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产生了正向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发现,高级人力资本在薪酬水平影响两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皆发挥了积极的中介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在两个区域中发挥中介作用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并选择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城镇化水平的部分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和城镇化对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传递到周边地区。在数字经济对消费水平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城镇化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应正确认识数字经济的作用,充分激发消费潜力,逐步完善县域城镇的布局,努力促进城乡协调,综合促进生产要素的协调,克服经济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是城镇化与抚养负担抑制-工业规模拉动的复杂型就业格局;城镇化对就业格局的空间效应的接收与发射显示进入了城镇化本地陷阱与竞争陷阱,后者效应为前者的2倍;接收与发射区位上均源自或发向本区,下中上游依次为60%、84%、100%和61%、71%、100%,交互方面上游与中游或下游间为空白路径,中游、下游间陷入竞争陷阱.  相似文献   

11.
应用开发的量表调查得到的数据,构建个体价值追求对组织认同心理的影响结构方程,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进行检验,得到个体价值追求因素对组织认同影响模型,拟合结果比较满意,指标效度和潜变量的建构信度较高,分析了个体价值追求诸因素对组织认同的影响,获得了定量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2.
农民负担问题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农村收入分配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其中最为敏感的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一直做着积极的努力,并收到一定效果,但是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农民负担的反复性特点依然明显。1997年已经过半,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负工作的政策措施实效如何?当前农民负担存在哪些问题?为何减负成果难以巩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的财政影响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比例的方法缩小样本量的基础上,证实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大体上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估算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所导致的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的理论公式,然后利用灰色系统估算出城镇就业人口.从而进一步给出具体额度计算结果。这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locally stationary wavelet process model assumes some underlying wavelet family in order to generate the process. Analyses of such processes also assume that the same wavelet family is used to obtain unbiased estimates of the wavelet spectrum. In practice this would not typically be possible since, a priori, the underlying wavelet family is not known.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wavelet choice within this setting. A particular focus is given to the estim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wavelet spectrum due to its importance in many reporte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实证研究了消费信贷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长期内消费信贷不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即增加消费信贷并不会改变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短期内消费信贷不仅刺激了消费需求,而且扩大消费信贷会对国内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仲林等 《统计研究》2019,36(11):37-48
本文依据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16个“非同期”限购城市和29个非限购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广义合成控制法研究了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调控商品房价格、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限购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政策效应因商品房建筑面积和城市规模等特征存在差异性;同时发现了房地产限购政策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典型事实,并证实了限购政策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较显著的“回馈效应”,特别是由限购政策产生的转移投资对实体经济产出存在约10个月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学术界对地区综合竞争力的研究仅局限于最终排名,未对各个竞争力影响因素对于总体的影响进行深入定量分析。因而,着重从平均水平意义上,选取影响地区综合竞争力八大方面指标,运用平均化、标准化、指标聚类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综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再采用以标准差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得到综合竞争力得分和各影响因素得分;最后运用计量经济理论建立两者之间的最优线性模型,得到综合竞争力与各方面影响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力求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阶段,且老年人的基数庞大,有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我价值感的体现.以此为切入点,将决策树、逻辑斯蒂回归等数据挖掘技术用于挖掘老年人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事实方面、自我认知方面、社会支持方面对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有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单位负责人:身在其位,责无旁贷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与原《会计法》相比,是一重大突破。单位负责人代表单位依法行使职权,应当对本单位的一切事务,也包括会计事务负责,这本是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基本常识,但现实中会计造假现象屡屡发生,而单位负责人却能够以种种理由逃脱责任。实施新《会计法》之后,单位负责人的责任风险加大,必然促使他们知法守法,自觉摒弃授意、指使会计人员造假的违法行为,同时,为了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在本单位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快速增长,农民外出务工与转移步伐呈现加快现象。在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趋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日益凸现。为此,从农户供给反应行为入手,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粮食平均产量的供给反应模型,采用省域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影响的途径与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人口迁移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