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91年4月27日,黑龙江省海林市大海林森工处工务段,在东方农场四连北山南坡造林时,工人孟祥连掘出一方铜印,印放置在一圆形锻铁印盒中。印铜质,方形,边长7.7厘米,厚1.6厘米,重1000克,印面镌汉字九叠篆阳文“北京劝农使印”;梯形板状,高2.7厘米,顶刻“上”字,以示用印方向;印背左边刻行书“天泰二年十月日、”右边刻“行六部造”;左侧面刻“北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字刻石年代长、数量多,气象万千,凿刻技术也极为高明。绵延数千年的文字刻石,以其材料的耐久性,保存了大量古文献、古法书,成为中国文献和书法的一大渊薮。文字石刻形制颇多,摩崖即其一。《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语石》谓:“碑之有文字,始于秦汉。而周之‘吉日癸己’即摩崖刻矣。推而上之,海东之锦山古字,黔南之红崖古字,远在商周以前,亦皆摩崖也。则碑为后起矣。”所传夏禹、周穆王、孔子等撰书的刻石皆难凭信,但无论是碑刻还是其他形式的石材雕刻,都必须先  相似文献   

3.
走路过桥     
游戏规则:在操场上画3条长约15米的平行跑道,将每条跑道平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平路”(“平路”的宽约为50厘米);第二段是“小桥”(“小桥”的宽约为20厘米);第三段为“小溪”,在“小溪”中画6个圆圈(圆圈的直径约为15厘米)作为“垫脚石”。把所有参加游戏的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3组,成纵队分别站在3条跑道的起跑线后。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碑铭》者,乃是指刻有五行古体蒙古文、约有一庹左右长的一方人工花岗岩石碑而言。由于该碑文第一行首刻“成吉思汗”一语,研究铭文的学者们便将该碑名之为《成吉思汗碑铭》(《成吉思汗石文》)。也有称为《成吉思汗石碑》;《也孙格·蔑儿干的光明碑》等等  相似文献   

5.
我于1993年在仪征市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时,无意中见到《孔子释经》书五册,产生疑问,去掉外包装后,发现是定名为《圣经》的五册书,细阅之后,才知是周太谷弟子记录周太谷言语编成的书,分别是二、三、五、六、九册。全书应是十册、缺一、四、七、八、十册。每册长33.4厘米,宽22.8厘米,厚0.7厘米,120页,纸质为竹宣。字体工整,小指手书,十分接近馆阁体,字宽1厘米,高0.6-0.8厘米。每册扉页上铃有“心定神安”白文印,长2厘米,宽1.3厘米;“子严”印阳文,椭圆形,长2.2厘米,宽1.l厘米。“心定神安”为闲印,“子严”印是收藏者字名,收藏者李起庄,字子严,父亲是李星南,李星南为李光炘之四弟是李光坚之子。李起庄生有八个子女,现在世的有三女李道存医生,退休后在常州居住。六女李玉立在南京闲居。七女李玉芝位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小儿子李道心退休在济南闲后,现有孙辈李德昭、李德珍、李德文等均居住在仪征市真州镇城区内生活、工作。李起庒诗文、书法造诣均深,仪征市解放初期所建会堂“人民大  相似文献   

6.
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州衙大堂内的北墙壁上,镶嵌着一尊高116厘米、宽70厘米的石碑,碑文系楷书,字体端庄,遒劲有力。这是建于宋代的“文臣七条”碑。这尊碑上镌刻的七条是: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据专家考证,这尊碑上的“文臣七条”,是宋徽宗钦定的…  相似文献   

7.
55年前,中国的东北、华北大片美好河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下相继沦陷。身任西北军职及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于1936年将东北大学迁往古城西安,并在小南门外原西北大学第一次建校时的农科所所在地修建校舍,并在大礼堂墙上砌石碑一块,石碑上刻“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  相似文献   

8.
明崇祯十五年,襄汾县西中黄村进士张(?)化、张(鱼共)化兄弟为其父承翼八十寿辰所刻之百福百寿两通石阙。碑高212厘米,宽86厘米。碑阳以106种字体分别镌刻‘百福’、‘百寿’,并在每一个福寿字的上眉处又分别刻出字体的名称及出处。竖刻7行,满行15字,字径9厘米。福字碑下部风雨剥蚀,个别字迹殊难辨识,碑末竖刻衔铭题记2列5行,满行54字。崇祯十五年冬封翁张老年父八十寿里欢庆图百寿字以献……进士出身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里言事府前知诰□宝训□实录直起居注左春坊左谕德署司给□事□经□□□□子蒲坂□招贤顿。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在梅山路兴建宿舍时,推土机推出古墓葬一坐,市文物单位派人进行了清理。其概况如下: 该墓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方向北偏东40°,长5.2米、宽1.5米,因早期被盗,券顶塌陷。墓壁砌法为三横一丁,一米高处起券。铺地砖呈“人”字形。砖有长方形和楔形两种:长方形砖长36.5厘米、宽16.5厘米、厚6.5厘米;楔形砖长36.5厘米、宽17厘  相似文献   

10.
话说扁担     
正扁担,先辈们使用它历史久远,它是农耕生产中重要的劳动工具,同时也构成农耕文化中的象征性物件。一般使用的扁担长约1.7米,宽约10厘米,厚约5厘米,双尾渐瘦,正反面呈弧形,两头弯弯且上翘。通常用优质树木制成,也有用毛竹做的,选一段合适的毛竹,劈成两半,两头锯出扁担嘴,再用木凿将嘴部铲细点,一根毛竹扁担就成了。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修水县图书馆藏有一部清嘉庆年间出版的黄庭坚诗选──《黄律卮言》,这部书是当时义宁(今江西修水)人万承风根据明万历年间的抄本刊印而成。本书题为《黄律卮言》,扉页上注明“古玩山房校刊”,卷首有“编辑黄律卮言自序”,卷尾有刻书者万承风的后序”.板框长18厘米,宽12厘米,四周双边,白口,每页9行,每行25字,字大如行,墨色清晰,刻工较细,共九集.每桌前有“卮言”。这是一部黄庭坚七律的选本,编辑方法很有特色,卮言部分也颇有心得,是目前罕见的黄诗刻本,可称海内抓本。故不揣谫陋,撰文介绍.一、《黄律卮言》的…  相似文献   

12.
路人 《中华魂》2013,(23):36-37
明嘉靖四年,徐九思任江苏句容知县。任职期间,他在县衙前竖立一座石碑,碑上刻的是他画的一棵大白菜,两侧题写了一幅楹联:“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他在句容9年,为官清廉,自奉节俭,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深受百姓爱戴。徐九思逝世后.句容百姓为了怀念这位清官,捐资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予以供奉。  相似文献   

13.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是否岳飞所作,近几年又被作为疑案重新提了出来,国内文史界的专家们也各抒己见,众说不一。 在讨论中,持两种不同意见的学者,都曾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出现首次书写词碑的是浙江提学副使赵宽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最近,我们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汤阴县岳飞庙碑林中有一碑刻,时间上与赵碑有很大不同。概述如下: 在汤阴岳飞庙肃瞻亭院东南隅墙壁上,嵌砌着一块不为人们注目的石碑,此碑长方形,高140厘米,宽49厘米(厚度无法测出)。碑额呈弧形,中高29厘米,正中阴刻五朵祥云,两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十月五日,在淄博市博山城东郊五龙公社,一个叫良庄的地方,发现蒲松龄联对诗句镌石一件。上刻:浥露怜金邑因风想落英柳泉氏。此件33厘米长,22.5厘米宽,石面平整,作工精细,阴文清淅可见,四边并刻有方形图案装饰。字的排列为竖排,自右至左每行三字,诗为五律,加之落款共十三字。蒲松龄的联对不多见,镌石联对更为罕见,此确可  相似文献   

15.
辽晋国夫人墓,1949年11月发现于辽宁省阜新县腰衙门村.墓中出土了汉文墓志一合,还有陶瓷器、铜铁器和装饰品等.该墓志铭,绿沙岩刻制,较为完整.志盖方形,边长93.5厘米,顶面中心有46厘米的方形平面,上刻楷书阴文“故晋国夫人墓志铭”二行八字,四  相似文献   

16.
郭毅生同志在《如何评价杨秀清?》一文中,就杨秀清“逼封”万岁问题,提出了新颖的“八位万岁”说,把讨论引向了深入。诚如所说:“‘八位万岁’一词,见于太平天国后期的玉玺上。”此方玉玺用青白玉做成,径宽六寸一分强,高八分强,纽高二寸二分。纽背刻云纹,纽侧刻双凤朝阳纹,玺文四周上作双凤朝阳纹,左右作龙纹,下作立水纹。玺文共四十四字,宋  相似文献   

17.
一、北大所藏的《王氏画苑》《王氏画苑》,明王世贞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该书的两种明刻本。一种为王元贞(字孟起)刻本,原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与《王氏书苑》合刻,詹景凤补益)。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匡高19.4厘米,广13.7厘米。目录标题后第二、三行下题:“皇明朱衣姚汝循同校”。卷十末有“万历庚寅岁夏五月王氏淮南书院重刊”一行。淮南书院是王元贞的金陵家塾。知此本乃王元贞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刻于金陵。《画苑》与《书苑》前有王世贞《重刻古画苑选小序》和《古法书苑小序》,述及刻书  相似文献   

18.
请领导题字有一个特点——隔级题写。获得者对这种题字捧为至宝,有的专门镶成巨匾,有的将其放进史料馆。山西省粮食局在该省永济县五老峰专门修建了一处粮神殿,将官员们的题词刻在石碑或牌位上,与神像一起供  相似文献   

19.
世界最大的汉字——“神”字,不久前在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中完工,近日起对广大游人开放。该“神”字取材于晋代大书法家怀素的墨宝,高40米,宽25米,被刻在山中的一处石壁上,是目前现有汉字中最大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郭璞注云:“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为名。”《淮南子·本经》云:“(犭俞)(犭契)、凿齿,……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注云:“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在《淮南子·地形》中亦载有“凿齿民”之称,并将其与“锞国民”、“三苗民”、“交股民”、“反舌民”等一并置于西南至东南地区,高诱注云:凿齿民“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