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外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威廉姆斯提出治理结构到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际上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公 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 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使公司创造的价值趋于最大,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退出应该注意五大关系: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与产业周期的关系;上市时机与风险投资公 司的关系;上市时机与风险企业的关系;退出时机与退出方式的关系;风险投资退出时机与市场活跃度的关 系。  相似文献   

3.
法人独立人格与公司人格否认是现代公司责任制度的基石,公司人格否认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的修正及补救。债权人为实现其债权,往往考虑最大限度增加可求偿的主体,公司的股东甚至关联主体进入其视野。《公司法》第20条就股东在一定条件下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成为债权人要求股东和/或关联主体承担清偿责任的法律依据,也成为股东或关联主体抗辩之要点。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公司人格否认的裁判认定,人格混同、资本显著不足、过度支配和控制的案件所占比例最高,这与《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具体规定呈现部分契合;最高人民法院第15号指导性案例亦为关联公司之间人格否认的认定,提供了类案参考价值。但是,不管最高人民法院第15号指导性案例,还是《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仍无法全面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亟需从理论上对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问题进行深入梳理和研讨,以推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之完善。回归公司责任制度的基本法理,公司人格否认的内核是股东有限责任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法权博弈与公私角力,是公司股东责任的有限性与股东权利滥用之间的法益平衡。公司人格否认并非是为了消解公司的法人独立性,而是将滥用权利的股东排除于股东有限责任的保护之外,将其与公司视为同一责任主体,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制度完善的考量因素,当以权利滥用定性公司人格否认的正当性基础,不仅"正向刺破",亦或是"反向刺破" "关联刺破",权利滥用都可为法院的裁判提供正当性。而权利滥用的抽象化与形态化的相互增益,可以打破制定法条款的局限性与滥用行为各形态的救济困境,使人格否认从立法向司法跃进。司法审查股东滥用权利行为与损害债权人利益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赋予债权人公司人格否认与损害赔偿的法适用选择权,既符合法理又可以避免债权人的权利滥用;司法裁判要对股东权利滥用进行扩大解释及导入利益衡平机制进行法益衡量,在股东有限责任与债权人利益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4.
对讨债公司的规范性文件,最早见于1993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关于停止办理公、检、法、司所属的机关申办的"讨债公司"登记注册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立即停止为公、检、法、司机关申办的"讨债公司"及类似企业登记注册:对已经登记注册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通知其立即停止"讨债"业务。  相似文献   

5.
杨保华 《21世纪》2013,(3):60-60
问:A公司与我司因业务往来,拖欠我司合同价款近百万元,屡次追索无果。我司在签订合同时查询了A公司的工商档案反映,其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已全部实缴,现据我司多方了解发现,A公司因其股东B未能履行其对公司的出资义务,影响了公司经营,无力偿还我司欠款。请问我司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否向B主张偿还我司合同欠款?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从属公司少数股东权利所产生的法律问题虽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尚未得到普遍关注,为了保障从属公司少数股东权利,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关联企业制度刻不容缓。在构建该制度时,可以借鉴德国关联企业的专门立法中的概念与体系,也可以吸收英美国家关联企业判例规则和学说中合理的部分,此外也可以借鉴美国司法判例的逻辑推理和理念。文章立足我国现状,借鉴德国和英美国家的立法,围绕关联企业从属公司少数股东的权利受损状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名公书判清明集》所引宋代法律条文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公书判清明集》大约有 1/5的判词引用了宋代法律条文 ,显示了当时法官对律条的重视。按当时法律形式如 :律、敕、令、格、指挥、看详 ,对《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有关律条进行归类和比较 ,可以看出各种法律形式的运用大致遵循了“政和名例敕”的规定 ,但在实际的判案中 ,法律虽然是判案者的重要准绳 ,然而并非是惟一的依据 ,法官们还依礼、人情、封建名教、例等作为断案的根据。从书中判词内容 ,可以得出南宋时仍然是律敕并用的结论。书中所引的一些法律条文亦具有补宋代法条之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也论股东派生之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派生之诉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充分发展.该诉讼的目的是便于少数股东督促公司董事或管理人士严格履行其职责并保护公司的利益.股东派生之诉被正式引入我国是在2005年大幅度修正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但是,第152条的规定存在许多概念性的问题.例如,股东派生之诉是否又可称"股东代表之诉"?股东是否可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等等.同时,许多有效的机制也没有设立,例如,股东诉讼担保条件和商业判断规则适用等.为此,本文试图澄清许多存在误区的地方,并提出一些完善第152条的建议.这样,就会使得第152条既方便少数股东采取行动威慑董事或管理人士的行为,又不至于使这种诉讼被滥用.  相似文献   

9.
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对公司的受信义务为现代公司法理论和各国实践所通认,但在现
代公司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背景下,股东对公司只承担有限的受信义务。在封闭公
司中,少数股股东的投资、运作大多以信任为前提,多数股股东在对公司财产及少数股股东利益造成不当侵害时应承
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多数股股东的这种受信义务应有合理的限制;同时,少数股股东在其能对公司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时也对公司负有一定的受信义务。在对股东的受信义务进行法律规制时,过于苛刻和过于宽松都不利于公司的经营
运作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法律规制要做到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3 270个观测值为样本,从公司政治关联视角出发,并考虑股权的内生性问题,对控股股东特征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显著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U型关系。这表明,基于控股股东性质所形成的公司政治关联是导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通过控制权私利成本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抑或利益协同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各类代理成本普遍偏高,内部控制质量却普遍偏低,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明显有利于降低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以及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内控制数与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也成负相关关系,但是结果在0.05的水平上不显著。这说明我国企业要想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就应该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从新《公司法》修订看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有限责任是《公司法》上基石性的制度。该制度降低了股东的投资风险,同时加大了债权人债权不能实现的风险,因此,《公司法》需通过相应制度实现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平衡。2005年10月,我国通过了《公司法》修正案,文章比较了《公司法》修订前后的变化,指出修正案一方面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着眼点由关注资本信用转移至更具实质意义的资产信用,并引入了揭开公司面纱理论;另一方面取消或放松了原《公司法》对股东投资的过多限制,这不仅可以鼓励股东投资设立公司,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使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也得到了更切实的保障。文章通过法理学分析指出,修正案实现了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更好的平衡,使法律更接近于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未来企业价值的不确定性 ,现代企业的负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与其股东、债权人的经济关系具有期权的特性。将Black -Scholes模型应用到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中 ,企业通过对其权益与债务资本的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 ,达到期权头寸的Delta(Δ)中性 ,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和对财务风险的对冲。  相似文献   

14.
从资产收益权(实际获益)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994-2009年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管是从企业获取股利支付还是从市场获得股价差,我国中小股东获益水平都非常低。在行业方面,采掘业有着较高的获益水平。为了提高中小股东权益水平,强制性股利支付和证券市场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中小股东自身则要强化权益保护意识,慎重选择投资对象,积极行使参与管理权。  相似文献   

15.
从国有企业监督的必要性和国有企业监督中现存的问题出发,构建出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体系,突出国有股东外的国有企业职工群众、非国有股东、债权人以及利益相关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主体地位及其作用,以期更好地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有力地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理论探讨的热点。以分权控制理论为基础,构建国有股东、民营股东和监督机构三方的利益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有股东侵占民营股东的概率受监督机构监督成本和国有股东被监督损失等因素的影响,监督机构选择自主监督国有股东的概率受国有股东侵占行为惩罚力度系数、国有股东侵占额外收益和民营股东诉讼赔偿等因素影响。要加强对国有股东的惩罚力度,发挥好政府的监督作用,增强中小股东权利保障机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自从经贸委对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后,多数企业认为是很难得的好机会,都在争取.事实是否是这样呢?我们应该好好算算经济帐.文章以A企业为例,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债转股背景、成本和利弊.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规定,股东就尚未到期的出资享有期限利益。文章认为在完全认缴制改革的背景下,注册资本的信号功能和担保功能虚化,债权人不再依赖注册资本评估公司的偿债能力。此外,担保等债权保护机制运用广泛,且破产程序通畅度不断提升,因而不允许加速到期保护股东期限利益的同时,也不会过分损害债权人利益。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路径可以被归纳总结为“法律指引理论”。具言之,由于《公司法》明确授权出资期限由股东和公司自行约定,而法律又是所有人所明知的,故而债权人应受法律指引,承担审查章程中相关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股东有限责任制以效率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不仅表现在股东有限责任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所内蕴的法律价值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其社会经济价值表现出来。股东有限责任制对效率的追求打破了原有企业制度的利益平衡,集中体现为对于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保护缺失。由于效率和公平同为公司法所追求,从而使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成为推动现代公司法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公司股东与债权人是公司最重要的两类利益主体。股东有限责任为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股份回购,往往导致公司资本的减少,动摇了公司的资本基础,削弱了对债权人的财产保障。因此我们应建立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债权人保护机制,如资本信息披露、防止公司资本向股东不当流失及揭开公司面纱等制度,从而实现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